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秘密     
正马修开始记事时,母亲住进了伦敦一家有名的传染病院,父亲里奥陪护在母亲身边。祖父母在家照顾马修。马修想念父母便嚎啕大哭,不停喊着叫着要妈妈。可是,无论马修怎么哭闹,都无法见到母亲。慢慢地,马修习惯了祖父母照管他。马修的父亲偶尔会回家看他和祖父母。父亲每次回家都把马修举过头顶,马修惊呼、大笑,像过节一样开心。父亲会从提包里拿出母亲带给他的各种美食和玩具,他开心得手舞足蹈,一样  相似文献   

2.
爷爷和奶奶在父亲18岁那年相继离去了,丢下4个未成年的叔叔姑姑。父亲咬着牙吃尽千辛万苦,既当哥又当姐把叔叔姑姑们拉扯成人。叔叔姑姑们各自成家后,父亲才和母亲组成新家。也是因为爷爷奶奶过早去世,父亲被逼着学会了许多农村妇女的活儿。父亲的针线活儿堪称村里的一绝,插秧、烙饼更是不落后于村里的婶娘。在父亲所学的农村妇女活中,包粽子还让他赢得了母亲的爱情。母亲是一个下放知青,所有的农活她都生疏。而父亲却是村里远近出名的心灵手巧的大龄青年,也曾有好心人给父亲说过媒,但都被他谢绝了,因为父亲不忍心丢下未成家的弟妹不管。当…  相似文献   

3.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4.
一杯热茶     
父亲不爱杯中物,唯好热茶,饭后静坐抑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亦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可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从我记事时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贴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儿都没有,更谈不止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但,两位老人却是那么的默契与平和,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父亲切了菜,一旁的母亲保证悄默声地把菜盆递过去;父亲劈完了柴回到屋里,母亲保证悄默声地递上…  相似文献   

5.
正家乡重男轻女的风俗很重。父亲是长子,生了姐姐后,爷爷奶奶就不许母亲进祠堂拜祭了。母亲怀上我以后,他们顶着家族的压力,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决定要"搏"一次。母亲怀我三个月时,父亲就出海了,他和家里交代,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海,因为不管生男生女,他都是要下岗的。我出生那天,母亲的同事把我抱到她家,因为担心母亲知道是个女儿受不了打击,就谎称是个男孩,叫母亲安心休养;给在远  相似文献   

6.
从前,父亲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老白干,不喝就没有精神。母亲不时地把卖鸡蛋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给父亲买上几斤散白酒。喝着老白干,父亲笑着对母亲说:"我其实并不馋酒,你想,一个连茅台酒都喝过的人还会稀罕这老白干吗?"  相似文献   

7.
一对年轻夫妻因生活琐事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最后闹到了离婚的地步。在去法院的头天晚上,丈夫来到父母家,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年迈的父母。父母很吃惊,无论怎样相劝,儿子都漠然地摇头。看来,离婚已成定局。该睡觉了,父亲为母亲舀来了一盆洗脚水。儿子看见,母亲刚要将脚伸进水里,父亲突然用手护住母亲的脚道:“等一下,我看看水烫不烫!”接着,父亲用手摸着盆里的水,一边倒冷水一边用手反复搅拌,证明水温合适时,才将母亲的脚轻轻地放进水里。儿子想起,自打懂事起,都是父亲为母亲舀来洗脚水,每次都让母亲先洗。父亲的谦让和大度使他和母亲从…  相似文献   

8.
人伦之间     
平心 《佛教文化》2003,(5):76-81
<正> 父亲和母亲 父亲与母亲生于传统而保守的年代,二人经由媒约之言结婚,感情总是平平淡淡,虽然结婚三十年了却从不曾听父亲称呼母亲的名,他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喂”。 生活起居都是母亲料理,其实父亲一直很依赖母亲,一直到最近母亲住院,才让我对老爸“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9.
这件事情要从我的父亲说起。他是做木材生意的,可是有一天,他与对门做布匹生意的罗老板闹翻了。父亲回家后左思右想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也顺带卖起布匹来,而且他卖的布匹总是比罗老板的要低一块钱。罗老板不甘示弱,也把价格下调了一块钱,父  相似文献   

10.
那个深蓝色的诺基亚手机,是父亲的生前挚爱。送走父亲的那天,我悄悄地把手机留了下来。父亲的黑白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父亲微笑着,永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和母亲的小家。一尘  相似文献   

11.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她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母亲又是彻夜未归,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着她去歌舞厅找她母亲,歌舞厅的服务员告诉他们,她母亲半夜已经和一个外地男人走了,是去了那个男人的家乡。母亲走时什么话都有没留下,得知母亲私奔,父亲像发了疯一样,带着敏娟,几乎找遍了全市所有的火车站、码头、歌舞厅和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代女性主义神学家把上帝建构为母亲或其他女性形象的现实,本文对上帝的性别给予了新的反思。论文基于"父亲"和"母亲"这两个用来形容上帝的隐喻,首先梳理当代主要女性主义神学家对上帝性别的建构,然后回到圣经,发掘圣经对上帝之性别的描述。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隐喻,都是在刻画上帝的气质而非其性别,上帝是超越性别的。单纯地从女性经验,或单纯地从男性经验出发来建构上帝的性别,二者均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时候,他失业了,但他一直瞒着母亲。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含牛茹苦把他拉扯大,他的优秀一直是母亲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30年代末,华慧娜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成天把华慧娜关在家里,让她跟着母亲学刺绣。每天早上,华慧娜都能听见窗外的小男孩们去上学的声音,她觉得自己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就像她的母亲,一生之中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了一对儿女,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值得母亲骄傲的事情。华慧娜最终说服了妈妈,瞒着爸爸跑出去读书,她每天在父亲出门之后再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眼神     
父亲在电话中说,母亲的眼神越来越差了,有好多次,都把别人认成了我。 怎么会这样,在我印象中,母亲的眼神是最好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去田里锄地,我也跟着去。那是一大块玉米田,母亲锄过的地方,野草野菜就全部被锄头割倒,而那些嫩绿的玉米苗却一点也不受影响,没有了野草的羁绊,似乎长得更加欢快。见母亲锄地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光勤 《学海》2003,(6):167-169
有一对夫妻因为双方性格不和而离了婚 ,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 ,结果法院还是把不到十岁的儿子就判给了父亲 ;为此 ,母亲感到非常生气 ,觉得父亲不配教育孩子 ,搞不好还会把孩子引向邪路。因此 ,虽然儿子名义上判给了父亲 ,但是在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 ,母亲还是把儿子带在自己身边 ,和自己一起生活 ;过了几年 ,儿子上了初中 ,这时她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干部 ,并且不久和这位老干部结了婚。在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 ,俩人的感情还是蛮好的 ,并且能够相互照顾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 ,俩人之间就开始发生矛盾 ,矛盾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位老干部觉得…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与情人     
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父亲是有情人的。我4岁那年夏天,忙于农活的母亲捎了个口信,让在镇卫生院工作的父亲把我接了去。一个雨夜,我被隆隆的雷声惊醒,黑暗中,我伸出双手去摸父亲的脸,可旁边的枕头上空空的(后来我才知道,那晚父亲是和他的情人幽会去了)。我急着喊了两声爸,仍没有父亲的回音。闪电不时穿透进黑黢黢的小屋,我被吓得在床上翻滚着,大声地哭泣。大约过了十来分钟,院里的一个女医生被我吵醒,她拿着手电赶来,把我抱到她的房间里,还拿出一块饼干让我吃。我吃着饼干仍不停地哭,那女医生把我搂在怀里,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伟伟乖,别哭,你爸爸出诊去了,今晚阿姨陪你一起睡,好吗?”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在她怀里渐渐睡去。不知怎么,父亲那晚和情人幽会的事,很快传到了母亲耳朵里(在他们以后多年的情感纠葛中,母亲常把它当作父亲的“罪证”,在我们四兄妹面前一次次提起),母亲闻讯后赶到卫生院当众跳骂了父亲一番,然后带着我回到了乡下。  相似文献   

19.
空瓶子哲学     
正一个废弃的饮料瓶有水没有水,有什么要紧呢?我年迈的母亲却很在意这个。若干年前,我的父亲去世。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我的母亲做起了捡拾废品的生意,寻找到落单老年人别样的风景。我在学校上班,也经常帮母亲攒废品。孩子们喝过的饮料瓶、废纸之类能收集的都收集起来,母亲隔三差五来学校,把这些"战利品"拉走。但恼人的是母亲总  相似文献   

20.
伊凡 《思维与智慧》2001,(1):20-21,40
心理学家哈维格斯曾说:“功成名就之人,在其每一人生阶段都有优秀的业绩,作循序渐进的基石。”但每一步都要成,并不意味你就不会失败。天下有人天生就是做老板的料,其的不断战胜失败和不断进取的神才是成功最根本的因素。我的童年是悲惨而令人心酸的。父亲在我9岁那年因长期劳累不幸患了食道癌,妈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欠了一大笔债仍无法拯救父亲的生命,带着深深的缺憾他离开了人世,留给我和母亲无尽的痛苦。艰苦生活使我过早地成熟,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要超越他们。  然而作为无依无靠的农民的儿子,希望别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