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语丝     
正凡是自己说不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没有意思的生活;凡是自己说得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事,都是有意思的生活。——胡适不要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对待他。——乐嘉如果一个一直对你不好的人偶尔对你好一次,你会无比感动;如果一个一直对你好的人偶尔对你不好一次,你就会无比愤怒。——木心不要光研究胜利者的传记,也要研究一下失败者的传记。胜利者的传记里有很多夸张的东西,而失败者的传记里有很多东西都是真实的。我的经验是,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让你摔倒的那个坑。——黄永玉  相似文献   

2.
渊声 《天风》2018,(7):64-64
问:为什么我老公总是听别人的话,自己人的话却听不进去?尤其是对我说的话他总是当做耳边风,我觉得在他面前自己不被尊重,为此也常常生气。我当怎么办?一肢体:小蝶答:小蝶姊妹好!对于你的问题,似乎不少姊妹也有同样的感觉——注意我说的只是一种"感觉":老公平时对于别人的意见从不反驳,很有礼貌.  相似文献   

3.
宽容     
闲暇时,很喜欢歌手杨坤演唱的《无所谓》,因为歌里有一句我特别钟爱的歌词——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宽容对于人而言,是一种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当你学会宽容,你便是真正地领悟了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事情也会比别人更加透彻。  相似文献   

4.
智慧语丝     
正我们靠着自己所得到的东西过日子,但我们靠着自己所给予的东西来塑造人生。——丘吉尔有些话我们说了却做不到,那是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我们做了也没有说,那是因为我们成熟了。——陈漫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很多人以为"当有一天我足够强大、聪明或成功时,我  相似文献   

5.
智慧语丝     
正多数事并不如你想的那样一帆风顺,但你却因此成为了可以乘风破浪的人。——刘同以前我总是试图讨好很多人,忙于维持一段段关系,到最后才明白,其实我们无须讨好任何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吸引我们喜欢的人自动靠过来。——扶南  相似文献   

6.
智慧语丝     
正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三毛人和人之间,是不是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互相珍惜?——朵拉我们以为是因为爱而结合,其实那可能只是权衡利弊得失下的选择。——朱德庸很喜欢一类人,他们本身很有故事却不会夸夸其谈,善于发现倾听者的情绪并且及时克制转而变成倾听者。你会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又能感到他  相似文献   

7.
心灵倾诉 我今年25岁,外表上很强壮,似乎很有男子气。事实上恰恰相反,我是个极其自卑的人,深深陷入自卑的苦海之中。 我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从小到大没人夸过我聪明。父母说我三四岁才学会说话,很老实,和同伴一起玩,他们说我很笨。我太无  相似文献   

8.
入世与幽隐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踟躇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  相似文献   

9.
克雷格是我上大学时的好朋友,我告诉他,我的老师一直对我冷淡、陌生,似乎很不喜欢我。克雷格说:"也许是你的问题,也许是因为你担心他轻视你,所以你不敢与他接触。说不定,他  相似文献   

10.
在社交中,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受人尊重被人悦纳,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也是人的一种多层次追求。以下方面,也许能让你如愿以偿。尊重别人有个哲人说过,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值得尊  相似文献   

11.
正只要我想偷懒,躺在床上睡懒觉,或者打开游戏的界面时,我都会认真问自己,你现在做的事,对你而言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很低级?因为简单和低级,所以大家都会轻易和乐意去做。但你想要变得更优秀,难道是只要动动手指这样简单而低级的行为,就能完成吗?那既然享受和安乐无法让你变得更加优秀,为何不做点对自己而言,比较困难和高级的事情呢?有人会不解,什么才算是对自己有些难度和高级的事情?很简单。你静下心来考虑,什么对  相似文献   

12.
有些自命不凡的人会说:让别人喜欢上我,是分分钟的事。分分钟,太长了吧?从心理层面讲,让一个人喜欢上你,只是半分钟的事。初次见面,能否获得对方认同的关键在于前30秒,能不能征服一个人,就看这见面半分钟。每个人都克服不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既然如此,初次见面,就该讲究技巧。时间。如果你真的很有诚意地去交涉,那么初次见面,一定要比对方早到一点点。一个比自己先到约会地点的人,一般人都不  相似文献   

13.
智慧语丝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以是否有趣来评价自己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整容风靡,美的价值观判断被颠覆之后,能恒久留存下来的,必定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写在脸上的气质和刻在骨子里的趣味。——sherry_chou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苏芩  相似文献   

14.
智慧语丝     
正你越喜欢自己的决定,你越不需要别人来喜欢它。千万不要因为忙于谋生而忘记生活。——金伯莉·帕尔默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自己,在等着与你合一。——晓雅我们期待他爱的是我的那一片地域,那里有我的脆弱和自卑,有我最无助和最羞耻的时刻,有我的恐惧,有我的阴暗面,有我的习惯,也有我的梦想。——张小娴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  相似文献   

16.
一、做聪明人中的傻子三个人的饭一个人吃,老板见了就讨厌,三个人的话一个人干了,老板见了准开。心,这是天下老板共有的心态。做推销员的本来就应该有赴汤蹈火的傻劲和任劳任怨的呆气。既然如此,多做些事又何妨。只要对公司有利的事,别人不愿做,不会做或者不能做的,你就要去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吃亏。既然你已选择了这份差事,何不投入地去干好呢?同时这也是一种优秀的人格和积极的处事态度,每逢公司不景气时,老板最忌讳多花钱少办事的人,当别人一个一个地被裁掉了,你却是仅存的硕果,那时别人才会发现你才是占尽便宜的聪明人…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可以,你愿意拿你的人生和别人的做交换吗?"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每一次,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种假设不可能成立,我也不愿同谁交换人生,就算我的人生在人们普遍的眼光里不那么幸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就像学生在开学之初领到的崭新课本,在生活这所学校里,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对自己来说极为困难的课程,有的人学有所成,有的人却一无所得。我喜欢并愿意全然接受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自古而今,中国人对报仇一事情有独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似乎别人欺负了你,你不去欺负别人人生就是残缺的。如果还要换成耶稣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去由他打",或者马克·吐温说的,紫罗兰把芬芳留在了踩碎它的脚踝上,那后果就更是难以想象,恐怕最后得同阿Q一样,连做人的资格都被剥夺了。几千年前,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如何?孔子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反问道"何以报德?"接着,他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后人多理解为别人对我滴水之恩,我就日后涌泉相报,别人要是咬牙切齿,我就以牙还牙。所以中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越  相似文献   

19.
黑教堂     
一位外地朋友正与我在电话里聊天,突然他大叫道,我知道你喜欢什么音乐了!我愣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家音响里正放着的音乐从电话中“流”了过去。不久后,这位很爱也很懂音乐的朋友从美国访问回来,送我的礼物是一盒教堂音乐,他说,这肯定是你喜欢的。 又一位朋友即将远行,临别时,他送了我几盒音乐带,说,这些都是我自己拼录的,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回家后,放出来听,发现大多是很美的宗教歌曲。我真想问他,你怎么会知道我也喜欢这样的音乐? 我不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今生今世恐怕很难真正信仰一种宗教了。但是,我喜欢教堂音乐。也许不  相似文献   

20.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