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对爱罗先珂童话的译介不仅发自内心与作者的共鸣,而且也折射出译者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潮流,同时也体现了他“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冯韩敉宁 《天风》2012,(9):38-39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百姓的品位也逐渐提高,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性。近年,有一部话剧在一些城市悄然兴起,先在北京,后到上海,紧接着是武汉、沈阳等城市,这部很热门的话剧叫作《有多少爱可以胡来》。  相似文献   

3.
积极修辞中的排比一格,因它具有语意特别丰富,力量特别集中,“火力”特别强,并能显示出语言形式上的整饰美等作用,它常为作家们所喜用。语言大师鲁迅就是一位修辞学家,在他的作品中对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异彩。《“友邦惊诧”论》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政论性杂文,它猛烈地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奴颜婢膝,对内血腥镇压的反革命政策,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4.
以柏拉图在《会饮篇》、《斐德罗篇》中关于爱的论述,可以深刻透析《奥德赛》中雅典娜这一艺术形象。她身兼三职,作为主演、编剧以及导演的出现,让人无法不疑惑其深层动因。在确定了雅典娜是喜爱奥德修斯的这一前提下,与其他三位和奥德修斯有爱情关系的人、妖、神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雅典娜对奥德修斯特别的爱,以及此种爱将可能的指向。  相似文献   

5.
庄守寰 《天风》2005,(1):3-3
经文:诗23篇 诗篇共有150篇,第23篇是很宝贵的一篇,也是为人喜爱诵读的一篇,素有"诗篇中之珍珠"的美称。大卫年轻时是牧羊的,他很爱他的羊群。他从他牧养羊群,看守羊群的经验而想到主耶和华怎样眷顾他的子民。他以耶和华为牧者,以信徒为羊群来表达他对耶和华这位大牧人的无限喜悦和信任,道出了一切亲尝过神恩之人的心声,使人能从中得到生命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本诗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因此羊群所需要的一切,当然一无所缺。无论我们要什么,他都能按着"我是"供给我们。只要我们有了耶和华为牧者,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平生的著述非常丰富。他对艺术、科学、宗教、哲学、法律和政治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发表过许多极为深刻的见解。尽管鲁迅缺少长篇大套的哲学专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鲁迅遗留的思想宝藏中,到处有哲学的闪光。特别是当他进入无产阶级营垒以后,他是自觉地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而,在他的著作中,特别是杂文中,表现出他越来越熟练地运用了这一  相似文献   

7.
去年(1986)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专程前来上海参加纪念活动的客人中有日本中山寺的住持、八十二岁高龄的杉本勇乘法师。当他下机受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热诚欢迎时,激动不已。杉本法师是在一九三三年于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的,几年的交往中,对鲁迅的学识和为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先生不仅学识渊博,文章犀利,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有一次,他送给海婴一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美好     
一篇几年前看过的文章了,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个片段:夜深,散场,他在远处打着了车,汽车的大灯,在黑暗中对着她的背影,闪烁了三下,像他明亮的眼睛。她知道,他在说"我爱你",她微笑,但没回头,心里留下了一份缱绻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9,(12)
<正>1950年,赵紫宸写了一篇题为"用爱心建立团契"的文章,探讨中国教会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当时中国教会改革的事工中最艰难的问题是自养问题和合一问题。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用爱心建立团契。他说:"我们若能先提倡用爱心建立团契,到了相当的爱的程度,这些难问题自然会消灭……在爱里有自由,可以脱出西宣教会经济的拘  相似文献   

10.
寄语春天     
高晴 《天风》2003,(5):24-24
一年年的冬去春来,一年年的草长莺飞,上帝的手在带领着四季的更替,上帝的爱也在哺育着生命万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转眼之间,春分的日子就来到了,而春分过后,住在北半球的人们可以惊奇地观察到,白天正一天天地加长,黑夜正一点点地变短,在渐薄的春衣和一日暖似一日的阳光中,原来啊!北半球的春天已经正式而欣欣然来临了! 神藉着春天叫我们观察他奇妙的作为,向人类的心灵启示他的爱,他的恩典,他的眷顾。诗篇第65篇中,  相似文献   

11.
《名人与名言》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杂文,以大学问家章太炎先生为例,说明“名人”说的话,未必句句都是真理,而应该作具体分析。当社会流行名人崇拜,看重名人效应,并且确实因此而误导人们上当受骗的时候,重读此文,感悟良多,不能自已。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特别提醒读者的是“专门家多悖”。他说,专门家的话,“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述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风筝》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篇回忆兄弟间往事的一篇散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从教以来,从心底很害怕讲授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犀利深邃的文笔,是我在课堂上很难驾驭的。新学期再次和孩子们共同学习《风筝》,很想好好用心走近这篇文章,引领孩子们喜欢上鲁  相似文献   

13.
一竹内好在他的名著《鲁迅》里提出一种理解鲁迅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诠释思想人物的基本方法——亦即不是后设性地通过鲁迅有形的思想表达来追溯地解释他的思想形成,而是能够深入于鲁迅将形未形的思想展开过程,去探究那种促使鲁迅成为鲁迅的思想原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从"有迹可寻"的思想言说,深入到其"所以迹"的原理内部的诠释方法,其所诠释的对象,实质上已经从作为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成败。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对于“应环境而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环境因素是十分重视的,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景物描写都非常成功。在《祝福》中通过“雪”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作者总共五次提到了雪。  相似文献   

15.
亚哈之死     
麦尔维尔的辉煌史篇《白鲸》已被列为经典之作,对其主人公亚哈的形象人们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人类进取力量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魔鬼的化身。但是,亚哈之死,则在于他那疯狂的复仇欲望,以及他那偏执、狂妄的性格。他的死不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被命运一步步逼向死亡的境地,而是他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完全是由他自身造成的。他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爱默生的超验证主义的一种嘲弄。  相似文献   

16.
在临泉县范集乡,提起张国强弟兄,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张弟兄用他的生活见证了基督的大爱,也大大荣耀了主的名。 张弟兄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被主的爱所激发,他很早就有一颗火热爱主的心。他从淮南音乐学院毕业后,蒙主的恩召和带领。就积极地在当地教会中服侍。由于农村信徒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教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却拥有一份各不相同的生活,我选择了宗教生活。恋爱、结婚、生育这似乎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轨迹,但我却超脱这一轨迹去享受无形的爱——基督的圣爱。我爱着他——耶稣,他也爱着我,我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抛弃了一切,跟随他传播福音。每当我在海边徜徉,在公园小憩,或在郊外远足,或在雨中漫步,时时刻刻我都享受着他的爱——圣爱。我弃家修道了,为了能更深一层地体验享受这份爱——耶稣的爱,但却有不少人对我表现出强烈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基督教伦理中,"敌人"和"爱"都是感受上帝存在的补充形式:在敌人那里,上帝启示他们,他是作为他者存在于他们之中的,如同他们体会到在这个世界中上帝的距离;而在"爱"中,上帝则表明自己是作为救世主存在于他们之中的。"敌人"使得上帝与没有上帝的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明显,而"爱"却延缓这种界限的形成并让人们知晓上帝的存在。"爱你们的敌人"中的"爱"并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义务或责任,是一种超自然的爱。唯有如此,这种爱才可以成为一种绝对命令。"爱你们的敌人"为化敌为友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基础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爱的寄生     
正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觉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爱他。空荡荡时没有依靠,孤独而悲伤。她去拜访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她痛苦得想要自杀。"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相似文献   

20.
眉目传情,别有诗意,那一定是初恋。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那一定是新婚。轰轰烈烈的爱,一定是由大悲大喜的生活爆发出的话剧,卿卿我我的爱,一定是由安逸悠闲的日子舒展开的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