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研读梁广程的《灵感思维与脑的自动化做功》,认为其对灵感是人脑在双重意识下做功的产物的阐述、对灵感产生过程中的酝酿、激发、捕捉、加工四个阶段的论述,对进一步探寻舞蹈创作灵感的产生,有很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 捕捉灵感 新点子稍纵即逝,如果你不能很快抓住,可能一去不复返。那些懂得发掘创造力的人,都已学会如何追捕和保留新点子。他们拥有“捕捉”的技能。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常从半睡眠状态的幻觉中捕捉绘画的灵感。他坐在扶手椅上,手拿着钥匙,地板上放一只盘子。他一入睡,钥匙落在盘子里的声音就会惊醒他。他便立刻粗略地画出刚才看到的怪异情景。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思维的智慧闪光,稍纵即逝,要善于及时捕捉。有这样一个故事,被誉为天响乐之父」的海顿,十八岁时在一个合唱团里唱歌,但不久嗓子坏了,便开始在维也纳街头拉小提琴,并创作歌曲。当时著名演员柯茨请他写一个歌剧,但创作中写到海上风暴那一节时使卡住了。「我从未见过海我怎么能把风暴写进歌曲呢。—一海顿懊恼地说。他走到钢琴分,试着用各种曲识来表现,但都不成功,每弹一次,柯茨便摇头*次。最后海顿失去信心,恼火地用手猛地向钢琴*砸,喊道:r见鬼去吧—风暴!」「就是它—就是它!」柯茨突然顿悟,从椅子上跳起来,喊道…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灵感“火花”的爆发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此时,科学家会成功地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有所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家会兴致大发,构思出美妙的篇章,勾勒出动人的形象。灵感产生于创造活动中,但灵感何时到来是不可预期和控制的。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消极地等待灵感的出现。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创造条件去捕捉创造的灵感。第一,致力于长期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产生灵感的基本条件。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  相似文献   

5.
正在唐朝衡量一个人是否赢得人生,关键看其是否建立了"兼济天下"的功业,创作出流传于世的作品。白居易既是一位济世为民的好官,又是一位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可谓人生的"大赢家"。唐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社会离乱中成长的白居易,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发奋苦读,口生疮、手磨茧、少白头也无怨无悔,加上他天资聪颖,少年时便在诗歌创作上崭露头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白居易离开朝廷到东都洛阳赴任之际,一大群文人墨客聚会在长安兴化亭为他饯行。这次聚会由在长安的扬州诗人王起发起,著名诗人元稹、张籍等人纷纷到会,可谓群贤毕集,盛况空前。酒酣之时,赴会者各赋一首格调新颖的“一字至七字”诗,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论灵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是创造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灵感对创造性活动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仅就灵感的特点进行讨论。灵感具有以下特点:1、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灵感产生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活动.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没有创造性活动,也就不会有创造的灵感.创造者长期从事创造性活动,对探讨问题熟思深虑,才可能在某种刺激的诱发下,豁然开朗.灵感是创造性活动的必然产物,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毫无研究,绝不能凭空产生对这个问题的灵感。清末学者王国维曾经生动而深刻地描述做学问的三种意境。他认为,古今成大业、大学问者,都经三种境界:第一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类型  灵感尽管是很玄妙的东西,然而,概而述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思想点化型  指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的灵感。  例如,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廖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妻问其故后说:“此有何难呢,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他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相传我国著名书法家郑板桥,…  相似文献   

9.
灵感初探     
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巧妙地融合,使问题获得迅速地解决。灵感同其他心理想象一样,也是人对各种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否认灵感的存在,或者把灵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不应回避对灵感的研究,而应该科学地探讨它,逐步阐明灵感的规律。本文拟对灵感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灵感的心理与生理机制、捕捉灵感的心理条件等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公元 《佛学研究》2004,(1):200-206
白居易一生诗情不减,佛缘弥深。白居易学佛,无宗派分别之见,禅教净兼学并修,与各宗高僧均有密切交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他由中书舍人外放杭州刺史三年,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对白居易在杭州创作的与佛教有关的诗篇作品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永远感染着虔诚奉佛的僧俗四众,启迪着到杭州旅游观光的男女老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题玉泉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早年积极入世,贞元十六年举进士,为翰林学士、左拾遗,后虽遭遇些许坎坷,但终生为官,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白居易一生儒、释、道思想杂糅,这在他的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特别是他对佛家思想情有独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居士者,在家修行之佛弟子也———并且把对佛教的理解和体验运用于诗歌创作,为我国诗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白居易较为宽泛地接受了佛家思想。他早年习…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作为享誉海外的中国新生代导演,他的作品凭借独特的纪实风格和对底层人物充满人文性地关怀而备受赞誉。在经历了恋乡、离乡、异乡、归乡的历程中,贾樟柯的创作始终离不开滋养过他的故乡。故乡是贾樟柯电影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也是永远的灵感来源。归乡之后的贾樟柯,展示着一种归来后的成熟。贾樟柯以后的创作中如何在保持其"故乡"元素的同时,在主题和风格上做进一步的突破,才是作者成功转型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13.
房赢 《天风》2011,(6):F0002-F0002
本刊讯(房赢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展圣乐创作事工,激发更多有圣乐创作恩赐的同工的灵感,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5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了圣乐创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超写实主义艺术家Damian Loeb作品利用摄影和电影这类视觉聚焦效果,其创作灵感来自他的妻子。艺术家利用特殊的视角来观察画中模特裸体或是某些私密的时刻,将他自己投射在画中,也带领观者成为一个偷窥者。从达米安·洛布绘画语言、创作方式和独特的"窥视"心理及对女性的观看等角度来解读其超写实油画作品,同时反思当代艺术中的观看之道。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渴望成为作家的年轻朋友,他开始的时候非常相信灵感之说,在那些岁月里,他除了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书籍之外,就是等待那他以为能使他成为伟大作家的灵感的到来。然而,这些灵感并没能真正地催生出他渴望中的伟大的诗篇或文章。终有一天,他忽有所悟:我连遣词造...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1,(6):2+67
中国基督教圣乐创作座谈会在沪召开本刊讯(房赢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展圣乐创作事工,激发更多有圣乐创作恩赐的同工的灵感,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5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了圣乐创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在科学创造和艺术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认为诱发灵感的基本条件有五方面:一是要掌握丰富的信息,造成深刻的大脑信息网络系统:二是要张驰结合,创造灵感脱颖而出的心境;三是要善于捕捉灵感出现的偶然机会:四是要敢于怀疑,超越常规思路;五是要有执着苦索的毅力。  相似文献   

18.
画家为了艺术创作想方设法感受生活,同时寻资料,找灵感,有时还要阅读研究大量的文学经典和展览画册。从绘画创作与文学修养的关系,阐述文学修养在绘画创作中的内在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地阐明了文学修养是绘画创作的精神食粮,是艺术创作灵感之源泉。  相似文献   

19.
本人多年创作荷花题材作品,得出了创作的三个关键要点,即用心捕捉灵感、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及意蕴的准确表达.画荷,除了脑海里各种姿态的荷花图像之外,还有一种由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感后的"幻象",是由看到现实中的物象产生的创作冲动.我画荷花,着眼于荷花的多种风姿,更注重意境的表达,把现实生活中发现的素材变为艺术作品,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里就要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完全调动知觉、感觉、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功用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我的荷花注重情的传递与表现,意蕴传达的核心是通过情韵的表现,透视出人生中的某些哲理,或者暗喻、象征着某些事情,它是艺术家通过优美的艺术形象而显示出的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20.
《奥伯曼山谷》是作曲家李斯特《旅行岁月》第一季瑞士篇的第六首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瑟南古1801年—1803年间创作的书信体作品《奥伯曼》。作品全曲都在围绕着一个主要的动机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根据作品音乐陈述的功能特征可以把其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曲式结构。李斯特在《奥伯曼山谷》中运用表情术语及各种记号,建立与演奏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在练习时要分析、研究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表情术语的标记为切入点,把握作品的准确意义,深入地思考、理解乐谱中的各种细节,通过演奏传递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构思及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