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的尺度     
日子没有尺度,譬如日子难熬时,人们会说"度日如年",其实,这仍然是用时间比拟时间。生活却有尺度。家住潜山北路,在省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一条路了,路过的人觉得光鲜,常住的人感到别扭,就像穿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别扭就别扭在诸事不便,岳西路和陈村路各有一处规模不大的菜场,离我家前者约900米,后者1000  相似文献   

2.
我不喜欢你     
我不喜欢你。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做出这样的暗示?甚至,你是否敢当着对方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我指的不是那种爱恋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社交范围内的喜欢或不喜欢。生活里,总会有你不喜欢的人。与之交往时,你会感觉别扭,压抑,烦躁。也许没这么严重,你只是感觉无趣——既无共同爱好,  相似文献   

3.
我和“心理”有意识地交往了近20年。其间它给予我人生的诸般滋味,甜酸苦辣都有。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心理问题,有的人郁闷、苦恼而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装腔作势,努力地压抑着;有的人完全放纵以求心灵的解脱;有的人畏缩“躲”着过生活;更有甚者有的人含恨而去……怎么了?心理问题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一法律作为"禁止""禁令"本来关乎人之为人,使人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圣经中有关神圣法的叙述告诉我们:以禁令面貌出现的法律涉及的是人的实质性正义,联系着人之为人的秘密。明白这点,我们就可形成一个判断,即法律是一种人最为内在的事物,最为内在的规定,若没有"法""律""礼"这些"分开""定界""领域",人就无法理解"自己",不能"自己",无法"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5.
渊声 《天风》2009,(5):63-63
问:最近,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单位要裁员,已步入中年的我突然接通知被中止劳动合约了.现在,我很并不情愿地离开坚守了快半辈子的又熟悉得如同"第二个家"的工作岗位,我还有哪里可去?创业无资金,转行是"新兵",体力不如年轻人,我真是郁闷愁苦,甚至对上帝埋怨,为何我如此倒霉?有时,我想做人真是没啥意思,年届五十的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净卸轩     
正上学之前,漂亮爱美的小玲一直被宠爱包围着,人见人夸:这姑娘长得太水灵了,长大一定能当明星!小玲也沾沾自喜,常常照镜子娇滴滴地问,爸,妈,我长得好看吗?不料自从她上学以后,就没有人再夸她了,原因是:她只知道"臭美",不用心学习,作业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0,(10)
<正>C、引祖录痛陈盲禅大害【论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3)
正"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参约壹4:18)经文:徒2:46-47;民13:30-14:9;罗5:6-8;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很好。但有时人多反而问题大,如同哥林多教会是个问题很多的教会,虽然人多,但四分五裂,没有力量。那么,人多怎样才能力量大?这需要什么前提呢?一、同心,力量大(参徒2:46、47)初期教会的信徒每天同心在圣殿里聚会,也在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钱能不能生活?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的确,在上个厕所都要收费的当下,没有钱几乎寸步难行,何谈生活啊?然而,澳大利亚的一对年轻夫妇,却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不花钱"的生活——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整整生活了一年,一年之中没有花过一分钱。这对澳大利亚夫妇,男的叫利亚姆,26岁,是一名医生;女的叫蕾切尔,24岁,是一名护士。在生活中,利亚姆和雷切尔都是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相似文献   

10.
减肥     
<正>不知从何时开始,减肥成了现代人疯狂追逐的目标,人们见面的口头禅也从"吃了没有"变成了"减了没有"。我只是不知,这一"吃"一"减",是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别人认为你做的事毫无意义时,一般都会抛给你一句"吃饱了撑着"!其实,减肥还真是"吃饱了撑着",与其胖了再辛苦减肥,早些少吃点不就行了吗?可是,少吃、节食,谈何容易?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常见到一些像我这样"身材圆润"的人,在进餐时,总会用类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共产主义时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怎样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其一,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劳动包含了作为自然生命和类本质相统一的劳动双重性;其二,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是在谋生手段的意义上理解的;其三,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生活目的论的意义上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无数的不信仰宗教者,他们如何安身立命,能否有一种没有宗教的超越精神?该书被认为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探索自我、意识的本质,阐述了如何静坐、自我的虚幻性、无私是人的本来面目,"巅覆了很多日常的信念和经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甚至生活"。通俗、缜密、精彩,令人"耳目一新",该书一出版就好评如潮,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13.
失败的背面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  相似文献   

14.
张耀法 《天风》2005,(3):30-30
圣经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太19:5)是不是意味着婚后可以不供养父母,远离父母?绝对不是。有人因不喜欢跟父母(公婆)同住,于是引用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与圣经的原意和历史事实不符。 人在结婚后是否还要与父母同住,可按个别情况而定,如只据以上几节经文就说要与父母分开,分住,这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16.
杨幂 《天风》2012,(9):64
问:最近听到一件事,心里很不高兴。某教会负责人在财务上出了问题,这在教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我的心里总是难过郁闷,真不舍得神的名因此受损,也痛心一些肢体从此灰心失望。我想问,信徒应当如何面对教会的"丑闻"呢?一位姊妹:杨幂[答]杨幂姊妹,你好!你提出的问题虽然不带有普遍性,但仍有解答的必要。地上教会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难过失望的事,"丑闻"不论大小,同样让人失望和不解。因此,正确面对,是一个成熟基督徒应当具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
<正>"任性"这个词近期在教会青年团契、在神学院的学生口里,时有听到。乍听之下,我还不以为然,但它经常出现,使我怀疑:为什么弟兄姊妹开口"任性",闭口"任性"?特别是当他们口里在说"任性"一词时,我发现他们用在句子里,不符合语法要求,就更觉得别扭。为此,我上网求助"百度",才发现"任性"一词已悄然成为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之一。经过一番折腾,总算弄明白"有钱就是任性"的来源:2014年4月,一  相似文献   

18.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19.
正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饭店吃饭,大家喜欢点一道"宫保鸡丁"。可拿过来菜单时,却会发现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吃饭的人也许会想:"莫不是改了口味了?变成爆炒的?"如果了解了"宫保鸡丁"的来历,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误解:"宫爆鸡丁"原本是由"宫保鸡丁"演变而来。"鸡丁"前面之所以加个"宫保",是因为发明人的缘故。这一道菜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知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