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2.
看清自己     
正"对于文章方面的指责,我从不辩驳,似乎胆小,也许是宽宏大量。一件事总有两面,我不便往自己脸上贴金。"老舍曾这么说,很佩服他已经功成名就之后,还能如此清醒地认识自己。我认识一些鸡汤作家,总喜欢拿自己的事举例子。比如某天在街上与人争执,道理全在自己这边,对方还无理谩骂。自己不与他一般见识,风轻云淡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句,如递进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分句之间具有一种牵制性,说了一个(或一些)分句,一定要说出另一个(或一些)分句,否则就是说半截子话,给人一种话未说完,甚至莫名其妙的感觉.比如,如果谁说了这么一句“曲波不仅是作家”,那么听的人一定还等着下句.因为这句表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后面呢。语法上要求这类递进复句说出“不仅……”部分,还要说出“而且……”部分,也就是说出了  相似文献   

4.
小李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既听话成绩又好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进了一家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公司.小李认为自己刚到一个公司,人微言轻,所以处处都保持低调,说话办事从不与人争抢,开会讨论什么问题,尽管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从不抢着发言,总是让有资格的同事先说,临到自己也是随便附和几句.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沙龙活动中,我运用了老师介绍的树木图技术,帮助陌生的青年人在单身沙龙中迅速地了解他人和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活动受到了参加者的好评,我想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大家。单身沙龙绘画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婚恋观:你想找一个怎样的人和你共度一生?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你?用语言表达,没有几个人能准确而具体化地说出来;而且即使说出来,你说的内容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另一半的样子吗?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2,(5):15-15
[说地]1990年哥伦比亚神学院院长罗伯逊·麦奎肯(Robertson McQuilkin),为了专门照顾老年痴呆症的太太穆丽儿(Muriel),决定要辞去神学院院长的工作。当时许多传道人不以为然地说:"难道你不能请一个人去照顾自己太太吗?做神学院院长的工作这么重要,有这么重要的贡献,你怎么能把工作放弃呢?"  相似文献   

7.
正每每吃自助餐,总会看到一些撑得肚子滚圆走路都走不稳的家伙,小孩子是嘴馋贪吃,大人则是另一种情况,他们的解释是"花了钱,既然随便吃,那就能吃多少吃多少,要不然就赔了"。还有的说"我不吃就被别人吃了,我少吃一口别人就多吃一口,与其被别人吃,不如我自己吃"。其实这些说辞都指向一个意思:宁愿自己撑得难受,也决不能便宜了别人。  相似文献   

8.
冯定是一位学者,可他从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要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占有某种东西,又生怕它被别人拿去而内心不能安静下来。这样忐忑或惶恐的占有给我们带来的是不安,甚至是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占有,还不如没有,或者干脆说,占有就等于没有。说实话,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过客,世间一切,都是人们借用的,生命的大限一到,一切都得归还,没有一样会跟人们到另一个世界的。可是,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一些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一凡是我最难忘的朋友,只是,在她28岁的时候,上天就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如果你认识她,或许会和我一样喜欢她。她是个既安静又开朗的姑娘,言语恰到好处,有她在,既不会觉得聒噪,也不会感到冷场。她周到地照顾着每个人的情绪,也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散发着温和的光彩,从不灼痛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姑娘,28岁之前,她都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1.
正《老子》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大意是说,往昔曾得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清黄鷟来《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宁以定位。"意思是说,天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得到过道,以清宁来定位自己,清宁就是清明宁静的意思。天地如此,推衍到人,一个人能定人生的清宁位,并一以贯之保持之,也是可贵之人。定位清宁人生,体现着甘于低调、清爽对人、光明做事的处  相似文献   

12.
陈明:今天的话题是爱和恨.先把爱和仁爱区分一下.爱和仁爱是不完全相同的.爱包含着把对象当作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爱.比如爱钱啊,还有某些人对异性的爱也是这样的.很难说与仁爱是一回事.仁爱呢,“仁”字本身是两个人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互相亲和的关系.它是从孝里面来的.它是怎么来的,我们中国文化特别强调孝,孔子说:孝悌为仁之本,后有人注解仁为“不专入己念来施予”.就是说不从自己出发来“给”,要求把对方当成目的,把自己与别人当成一种关系,譬如,父亲慈,儿子孝,是双方的,双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的原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另一个地方说过,以其所爱给及于所不爱,这就是博爱,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通的做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整个院子都安静下来之后,年轻人才突然想起死神老人与他的预约。年轻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从不失约的死神老人,这一次却失约了呢?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千古名言:"认识你自己".其实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寻求对自己的认识,在不断地审视、叩问自己的生命,生存状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引论>中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另一位德国哲人兰德曼在他的<哲学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在于动物是以"完成品"面貌来到世界的,而人只是一个"未完成体"即"半成品".他说:"自然只使人走完了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说大自然只给了人的肉体驱壳,至于人的智慧、素养人的事业.道路、价值.全靠人在几十年的生命活动中去开创、塑造.每个人的人生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完成或者说谱写"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己去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整个院子都安静下来之后,年轻人才突然想起死神老人与他的预约。年轻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从不失约的死神老人,这一次却失约了呢?  相似文献   

16.
有一回,耶稣在教导门徒免除一切贪心的时候,设了这样一个譬喻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  相似文献   

17.
甲:您是说要大家都能看到神鬼才可证明神鬼是存在的?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前些年我们县上开三级干部会,大家都住在大礼堂里,晚上,大概是后半夜,大多数住在礼堂里的人都起来吼叫,那种声音很怕人.我家离大礼堂隔一条小巷子,把我吵醒了,第二天听熟人说,有人起来解手看到了鬼,有人说看到了一个黑桩子,这人惊叫起来,接着睡在礼堂里的一部分人也直着嗓子叫起来,大多数叫喊的人只是感到害怕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几个胆大的起来问:在哪里?大家才安静下来.有人说这是鬼把大家都迷住了.……  相似文献   

18.
去年的情人节,我特意到一位朋友开的鲜花店里,想给妻子买一束玫瑰。朋友以为我是给另外的哪一位女子买的,就跟我开了好半天的玩笑,说没想到你这么正经一个人,也有了情人啊!我就跟他发起恼来,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你怎么能这样不信任人啊!朋友终于相信了我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米西川矿山很难生长植物,因为它满山都是坚硬的铁矿石,几乎没有土。唯有尖叶草是个例外,它就生长在铁矿山上。据当地人说,尖叶草只要有一星星  相似文献   

20.
渴望倾听     
正契诃夫写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的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