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他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边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的跋涉使得这位老人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他走起路来非常地艰难。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了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把他当成了流浪汉,于是在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二十五美分让他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麦尔宾·达玛递过来的二十五美分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芝加哥的一位退休老人,在一所学校附近买了一栋简朴的住宅,打算在那儿安度他的晚年。 他住的地方最初的几个礼拜很安静,不久,就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附近的邻居也深受其害,对他  相似文献   

3.
感受生命     
西方有句名言,住过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没有一件令你终身难忘的事,可住过一天的地方,倒有一件令你终身难忘的事.的确如此!我曾经租住过一间在半山腰上的房子,每次下班都要经过一个大台阶,在台阶拐弯处住着一位高位截肢的老人.每次我经过此地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他不能行走,唯一能帮助他行走的是手上拿着的两块砖头,身子下面垫着几块改装过的木板,木板下面装有两个轮子,就这样一位残疾老人,一位能在不幸中笑对人生的残疾人,使我对人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4.
严巍 《天风》2008,(20):21-21
善良不仅是一种私人的美德,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 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加完班,竖起衣领,从单位出来,起风了,风里充满了刺骨的寒意。路边有个乞讨的老人,瑟瑟发抖。应该是今天的“业绩”不够好,不然他不会还待在这里,他应该找个小馆子,  相似文献   

5.
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在演戏。其实,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也会耍一耍心眼。比如说,不时以半真半假的态度表现温柔恭顺就是女人最高明的一招,因为这一招总是让好男人不能不爱上她。如果你问一百万个女人为什么要耍心眼,你一定会得到一百万个不同的答案。她们可能会说:他不坦白,他从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感觉,他不愿负责任,他不尊重她,他不重视她,他利用她,他不诚实,他欺骗她,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6.
伞外看人     
一个夏季的黄昏,我坐在窗前看书,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一个陌生人驱赶到我家的屋檐下。他隔着窗子笑着与我打招呼,我微笑着应答。突然,我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一处刀疤,那结痂似一条蜈蚣伏在上面,我心里一惊。 陌生人30岁左右,穿着一件沾有油污的短袖汗衫,胳膊处的肌肉向外鼓着,身体很结实。他一定是个打架的好手,我暗想。他小心翼翼地向我借伞,并要求我给他一杯水喝。我犹豫起来,他会还我雨伞吗?他是不是坏人呢?半晌我给他找来那把已多年不用的破伞,从窗口递给他。“家里没水了。”我抱歉地冲他一笑。陌生人什么也没说,接…  相似文献   

7.
黄金和石头     
有两个似乎是逆反的故事。故事一:有位巴格达商人深夜在空旷无人的山路上行走。忽然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请弯下腰来,捡起路边的几颗石子,放在衣袋里,明天早上你将因此而获得欢乐和忧愁。”  相似文献   

8.
可怕的巨人     
正曾经有一个地方,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每个人都友好而善良,就连狗和猫也会在一起玩耍。有一天,一个陌生人向村里走来,那是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村口那棵最大的橡树也只到他的胸口。他越走越近,人们都害怕极了,纷纷躲进家里,关上门不敢出来。巨人走进了村子,他高高地站立,所有的房子都只有他一半那么高。人们从门缝里看出去,都害怕极了,  相似文献   

9.
羊老师     
当我和骑友们骑行到一个小山村时,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只见一只小山羊倒立着,两条前腿在村口路边的沟里爬上爬下,吃着美味的青草。大家不约而同下了车,向小山羊围聚过去。我们的举动惊动了小山羊,它机警地跳上沟向村里倒立着跑去。我们推着自行车跟在小山羊的后面,没走多远小山羊就走进了一家大门敞开的农家院里,"咩咩"地叫了起来。伴随着叫声,一位白发老人走了出来,他是羊的主人无疑。我们赶忙问老人是怎么训练的,让小山羊练就了这样的绝活。老人一听连连摇头,说,这可不是他能训练成的,小山羊的倒立也是迫不得已。在老人的感叹声中,我们了解到,两个多月前,村  相似文献   

10.
勇敢地老去     
正儿子黄点兵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拜师、上班,大约十多天后,是他的轮休日,他在微信里通知我:"明天下午回家,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赶早班动车回酒店继续上班。"我回:"是回家拿东西,还是想我了?哈!"最近,家里就我一人守着。他居然回了一句肉麻至极的话:怕你一个人寂寞。原来,我在儿子心目里,已是一个寂寞的老人了。虚岁54了。生日这天,写了条微博:配几张这六年来自己  相似文献   

11.
在纽约学习的三个月时间里,为了节省开支,我没有住酒店,而是租住在公寓楼里。在我租住的公寓楼的对门,住着一位叫西蒙的孤单老人,他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又在外地工作,出于对他的同情,我总会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熬鹰的启示     
乡下有个熬鹰的老人,养了一白一灰两只雏鹰。老人想把它们熬成鱼鹰,他把鹰的脖子扎起来饿得鹰嗷嗷叫了,他就端出一只盛满鲜鱼的盘子,鹰们扑过去,叼了鱼,老人就攥紧鹰的脖子拎起来,用一只手捏紧鹰的双腿,头朝下,一抖,另一只手腾出来,狠拍鹰的后背,鹰便无奈地将鱼吐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熬下去。这天,老人住的泥棚被风吹塌了,老人被重重地压在废墟里。聪明的白鹰立即俯冲下来,站在破席片上,忽闪着双翅,刮动着浮土,老人凭白鹰翅膀刮拉出的小洞,终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后来又是白鹰引来村里人救出了老人。此后,老人开始给白鹰吃偏饭,关键处,解开…  相似文献   

13.
进窄门     
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经过城市乡村,随处施教,朝着耶路撒冷走去,一个人问他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耶稣回答他说“: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吧!”(路13:22)那个人怎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以为天国只有犹太民族的份,而外人只能留在外面,然而耶稣坚定而清晰的回答无疑的对他们是一个惊醒,一个打击,耶稣的答案是“:你们应由窄门进去!”在这里,耶稣同时也给了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直接重要关系的答案,那就是:一,他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弟前2:4)。二,而且给出了得救的条件就“是进窄门”且“是竭力进窄门”。进窄门:就是天主…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伦理学问题。鲍曼反对站在现代性视域中将"陌生人"定义为"有待纠正的异常者"及对其采取同化或排斥的态度,赞成后现代性视域中将"陌生人"定义为"值得保护的差异者"及对其采取道德关切的态度。鲍曼认为,只有意识到"陌生人"之"优先于我"的道德地位,履行"为他者而在"的道德责任,人类才有在"陌生人社会"中实现和平共处的可能。鲍曼对"陌生人"概念及其道德地位的思考为化解"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冷漠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舅舅在农闲时靠贩梨挣钱,这次,他去外地贩梨归来,津津有味地向我外公介绍起他的奇遇--   那天,我拉一架子车梨去安徽省界首市贩卖,到了闹市区,天眼看要黑下来,也找不着店可住了.我把车子拉到路边,正在发愁,听到路边一户人家里传出哭声.看到门前有烧的纸灰和摔碎的“老盆“,我便知这家刚埋了死人.于是,我背着双手,在这家宅院前左瞅瞅右看看,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哼,不死人才怪呢!“要进这家帮忙的一位中年人被我的话吸引住了.他恭敬地问道:“您会看宅子?““懂点!“我说.那人慌慌张张地跑进院子去了.……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固有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个哲学寓言,说的是一个人某天晚上在一盏路灯下寻找一把钥匙。碰巧一个陌生人路过,表示乐于帮助他寻找,便问:“你肯定是在这盏路灯底下丢失钥匙的吗?”回答说:“不,但这是唯一有光亮可以搜寻的地方。”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我们探索知识的情形:我们老在有光亮的地方寻求,那就是我们的感觉和思想能够向我们提供答案的领域。但是,我们并不能肯定在我们周围的黑暗中究竟有多少实在。盲目相信科学使我们看不到这个事实。不过,我觉得在我们的知识的目前状况中,我们对于N.哈特曼曾称之为非理性残余的那个存在要比我们过去知道的更多些。诚然,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审慎地把这个问题排除于我们的反思之外。这种态度就叫做实证主义,在一定的意义上,实证主义是合理的。说它合理,是指它仍然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同时来到一个池塘边钓鱼。不一会儿,老人就钓了好几条大鱼,青年却一无所获。青年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两个人的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青年来到老人身边,向他请教  相似文献   

18.
正我说过,一个人的工资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一个概念: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这要感谢我的舅舅,他是一位很棒的数学老师。我上初二的时候,他每天给我留一道平面几何题,先把最容易的辅助线给我画出来,然后让我画其他辅助线,玩了整整一个学期。很多年之后,当别人说起白岩松的思维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总在已有答案之外,去寻找另一个答案,我突然想起舅舅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正考试做题当然得有个答案标准,可有些标准答案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王蒙先生讲过一个他亲历的真实故事:一次,王蒙的孙子为作业上的两道选择题苦思冥想。王蒙要指导他,念初中的孙子竟说:"你不懂。"王蒙不服气,拿过题来看,一道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长着一棵杨树。"下边有三个选择:"A、有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B、隔窗望去有一棵杨树;C、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杨树。"要求在这三个选项  相似文献   

20.
悲悯的档次     
那个老人是从后门上车来的,如果猜身份,他可能是个盲流或者乞丐,浑身脏兮兮的。他说到下一站,下一站就是西单。老人背着一个沉重的蛇皮袋,又黑又旧。售票员和司机知道可能又碰到一个蹭车的了,所以,两人就特凶地冲那老人喊:“下去下去”——尤其是那个女售票员更好像是一副不能让别人占一分钱便宜的样子,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