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的秘密     
正人们活在世上的乐趣,除了渴望成功,和成功的满足感之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成为生存的动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从无法计数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成长的,童年的我也不例外:为什么磁铁能够吸引大头针,冰是怎么融化成水的,人字形的雁阵将飞向何方——在这一系列的疑问当中,"广播里面说话的人究竟躲在哪里呢",多次使我成为兄弟姐妹们的笑料。我是那么痴迷于声音里的秘  相似文献   

2.
人和"人的世界"是系统的存在与演化过程,人和"人的世界"是文化的世界和流变。人,是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文化是人和"人的世界"的内核及其展开。医学世界也是系统的存在与演化过程,是医学文化的展开与流变。医学人是医学世界的本体,医学文化内核及其展开形成医学世界,医学世界是医学文化流变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正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所以,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新浪微博人最好的状态是探寻的状态,你会发现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探寻同一真理,受同一"光源"的吸引,在黑暗中你也不孤独。——潘石屹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法国学者、世界著名汉学家、道教研究权威人物,施舟人缘何成为"与黄卷青灯相伴"的受箓道士?这段当代西方汉学史上的轶事,得从施舟人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道教的渊源谈起。  相似文献   

5.
主席先生 ,女士们 ,先生们 :这是亚洲宗教界的一次盛会 ,我为能参加这次盛会并与亚洲宗教界人士一起来探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感到非常高兴 ,同时也感到了我们宗教信仰者所肩负的责任。我们中国宗教界愿意和亚洲宗教界人士一起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坦诚的交流来共同维护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文化之间及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人们的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承会议组织者的安排 ,在此 ,我想依据中国道教的教义思想、和中国文化思想 ,就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9,(3)
发愿与发誓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孩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有时,誓、愿两字也会连在一起用,称为"誓愿",像是在中国隋  相似文献   

7.
中国"80后"新锐女作家张悦然,曾经在《人民文学》《收获》上发表小说,且获得过2005年度春天文学奖,出版了《葵花走失在1890》《水仙已乘鲤鱼去》等多部畅销作品。在日本,也有一位"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她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12年间出版了20多部作品,是一位相当"高产"的年轻作家。虽然张悦然与青山七惠出生在相同的时代,但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思想不同,这两位作家虽然都将视线聚焦于当下的年轻女性,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写当代女性的孤独与成长,但对"当代女性成长中的孤独"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及写作手法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密码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的精神特质之中。不管是中国本土宗教还是外来传入宗教,都在不同程度上保有和谐包容的"和"精神,也都在互相的交流中进行着其中国化进程。中国各宗教之间的友好互动,对异质文化的融合有着正向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对中国书法与阿拉伯书法进行源流及发展、与宗教文化关系、审美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对比探究。阿拉伯文书法同中国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世界书法领域上都是最为重视书法艺术的两大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由于地区、宗教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了小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这两种书法文化的异同,在认识阿拉伯书法中体现了两种社会核心价值的差异,也体现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近期的所谓"国学热"中,有两种较为引人注目的观点,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其中之一概括而言可以表述为:ZI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届时中国传统文化将在拯救全球性的人类危机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现代化也将因此而生成;其二则可以表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能拯救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和未来不能寄托在传统文化的复兴上,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我认为对上述两种观点,不能简单而武断地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她的精华还是她的糟粕,都…  相似文献   

11.
"禁忌"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社会,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中,禁忌几乎与传统习俗融为一体.在历来的人为宗教里,禁忌则常常通过教义的规定,成为规范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道教禁忌来看,由于道教是产生于中国国度,因而其禁忌也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道教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道教禁忌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位日本道教信仰者曾经这样说过:世界文化的根在中国,中国文化的根在道教,我到中国是寻根来的……一些日本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中国秦朝的方士徐福,据说日本至今还保留下来徐福的坟塜及大量徐福东渡日本的故事和传说。就连日本人奉行的古神道也吸收了一些道教文化。今年,又有一位日本友人满怀道心自东瀛而来,首次到北京白云观朝圣拜祖。他就是号称道教全真龙门派弟子的早岛正雄道长。早岛道长现年八十有二,先后开办了三十多处道场,并且撰写了《老子庄子事典》、《道家入门》、《不老回春法》等道教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1998年底, 《中国青年报》曾有过一 次"关于大兵瑞恩与梁晓声"的讨论。起因是《拯 救大兵瑞恩》这部美国大片在中国播出后,媒体纷 纷发表评论文章,有人对于片中故事的真实性提出 质疑,认为在战场上让那么多的人付出生命代价去 救一个人,是不合常理的,是好莱坞对美国文化和 所谓美国精神的一种渲染罢了:也有人赞同影片所 传达的理念,以为即便这故事有点夸张或是虚构, 这种在战场上不轻易丢弃任何一位战友的精神却彰  相似文献   

14.
<正> 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孔子,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中国以至国外,都产生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至今仍在产生着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深远影响。这是不论赞成他还是反对他的人都承认的客观事实。中外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他进行实事求是的、既不溢美也不饰非的研究和评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吸取有益的积极因素,以为今用,是很  相似文献   

15.
教会,特别是地方教会需要为生存和发展进行神学思考和探索。因时代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国情与教情等诸多因素,探索的角度也不一样。天主是人类的主宰,祂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中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流,使人愈来愈认识天主。虽然教会只有一个,但因为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区信友要面临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靠他们自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是目前在日本和中国都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大江健三郎曾经把当代的日本文学分成三条主线,第三条即是包括村上春树与吉本芭娜娜等年轻一代属于世界性次文化系统的集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于科幻的色彩下深深蕴含着对当代都市人生的哲思,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中卓尔不凡.  相似文献   

17.
两个世界与理性主义:柏拉图、斯多葛派与西塞罗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敬东 《现代哲学》2001,(4):97-101
国内外学界都曾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一哲学的特征是两个世界,而中国文化一哲学传统的特征是一个世界。韦伯在讨论新教与儒教的不同时曾认为,新教伦理在对待尘世的态度方面,与儒教伦理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韦伯看来,如果说儒教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随和态度的话,那么新教伦理则与世  相似文献   

18.
李军 《管子学刊》2007,1(2):66-70
近代以来的中国,关于保守与进步的争论一直不断,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鼓吹改革与革命的人,另一种是反对社会变革的人士。但长期以来被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研究者所忽略的一个现象是,在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之中,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虽然在表面上他们都对传统文化持保守主义的态度,但是他们其中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存在于世界民族文化之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性、世界性的价值,是其他民族文化所永远不能替代的。而另一些人则只是将传统文化看做是一个民族在其现代化的道路上摆脱不掉的包袱。由于这两种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主义思潮和人物,大致分为这两个不同的阵营。  相似文献   

19.
正长久以来,我在自己的法国哲学研习中有一大困惑:我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方向主要是当代法国哲学,对于我来说,本应属于"自我"之传统的中国哲学反而成为"他者"或"异托邦",本应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却成为了陌生、隔绝的世界;那么,作为"自我"之研究领域的"法国哲学"如何接纳和吸收作为"他者"的"中国哲学"?换言之,我应当如何在研究"法国哲学"的同时思考"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根据"和而不同"来理解和谐的,而"和而不同"的核心就在于不同、差异,而道家又侧重于讲"齐"、"一",这似乎与不同、差异相矛盾,从而容易使人们对道家实现和谐的可能性产生怀疑。实际上,这种矛盾是一种字面上的矛盾,道家的"齐"、"一"是蕴含差异性于自身的,并且力图去维护、保存这种差异性,使差异之物和谐相处。不过道家处理不同、实现和谐的方式与儒家的协调统一有所不同,主要强调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