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11)
正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什么意思,我不明白。《三国演义》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孔明三气周公瑾"之后,"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此后不久,周瑜不治身亡,年仅36岁。对于周瑜之死,罗贯中如此描述:"(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瑜亮二人皆有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才华,但在数次明争暗斗之中,周瑜始终处于下风。周瑜至死不服,所以便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根据这个故事,后世常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某个领域才能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之间的纠缠与争斗。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智慧的千古佳话。其买周瑜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才,他和诸葛亮是一对各事其主、势不两立的知音。为何诸葛亮步步棋高一筹,以至气死了周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仅从诸葛亮谋略中的逻辑推理方面寻其原因。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合抗曹的一次重大战役、早在大战开始时,诸葛亮就谋划着:如果赤壁之战胜利,周瑜必乘胜攻打曹仁所守的南郡.曹仁勇不可挡,周瑜难以取胜,我军则可趁周瑜与曹仁厮杀苦战之际智取南郡.周瑜夺不下南郡必去取荆州、襄阳,我军则可超荆州、襄阳的守军去效曾七之际,先夺这两地。于是,诸葛亮投…  相似文献   

3.
语富无人们交际的工具,语言表达必须遒循逻辑规律。但在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有意违反逻辑规律的语言表达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幽默、诙谐、逗人、开心;生活离不开笑,引入发笑的方法很多,而有意违反同一律,就是一和很好的方法苏文茂在相声《苏批三国》中有如下对话。甲:诸葛亮和周瑜的姥姥家各姓什么;:不知道。甲:诸葛亮的姥家姓何.周瑜姥姥家姓李。;何以见得?曰:你没见周瑜临死前仰一天大叫,“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说李氏家老太太生了周瑜,何氏家老太太生了诸葛这。“既生瑜,何空壳”愿意是说:“(老天)既然生…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察觉周瑜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相似文献   

5.
不乏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  相似文献   

6.
正当年,孙策临死前对其弟孙权有一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很快到了赤壁之战之际,面对曹操大兵压境,张昭直言相谏:"曹操其势正大,恐难抵挡,一旦硬战,恐怕凶多吉少,不如先送人质给他,以息战火,来日再战!"对于张昭的投降主张,周瑜却坚决反对,痛斥为"迂儒之论",并在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四大忌之后,十分坚定地对孙权说:"江东拒险,交通便利,兵精粮多,能割据,不必向曹操低头。送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将军擒操,正在今日!"一时间,张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它却道出了情绪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史书上记载伍子胥过昭关,进退维谷,十分焦虑,一夜间白了“少年”头。诸葛亮利用周瑜气量狭小的弱点,设巧计,气得他“金疮迸裂”,断送了年青的性命。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还说百病之于气也,怒则  相似文献   

8.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相似文献   

9.
“生不逢时”是很多人的感慨。有些人若能早生几年或晚生几年,可能官运就亨通了、事业就成功了。不少才华之士有志难伸、抑郁而终,只因为时机因素影响,真是悲伤。 三国演义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名言,描写的是周瑜的心境。周瑜容貌出众、才高八斗,诗词歌赋是样样精通,年纪轻轻就做了将领都督,负责统领吴国的水军。他的心思细密,经常用借刀杀人的方法达到目的,是乱世中的英雄。周瑜唯一遗憾的是:始终斗不过诸葛亮,多次“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更气血攻心,气愤而死。临终前,他还怨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只要换个时代,闪过诸葛孔明,他的道路会通达许多,至少不会被气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东汉史上,有一段有名的关于水的故事,那便是尚书仆射郑崇对汉哀帝质问"门庭如市"的对话。郑崇当时理直气壮地对答说:"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名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引用,堪称水的妙语。《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12.
加灵 《天风》2019,(11)
<正>早上思考经文"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参亚4:6),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曾被奉为经典后又被完全否定的一句名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其中提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张岱并非原出,更早的是明末陈继儒,他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  相似文献   

13.
愤怒,被认为是“人性的弱点”,是“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会“弱化人的活力。”怒伤肝,愤怒更被视为是健康的大敌,甚至是埋藏于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等疾患的爆发,致人于死地,三国时期吴帅周瑜便是在诸葛亮“三气”之下盛怒而死。因此,传统上历来提倡对愤怒的克制,希望能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愤怒。愤怒的确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动辄发怒,无论对事业,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无益,但人都有“七情六欲”,很难做到“无欲,无情”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  相似文献   

15.
宗徒大事录这样记述保禄的归化:“他便跌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向他说:‘扫禄,扫禄,你为什么迫害我?他答说:‘主!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宗9:4—5)。我们可以想象保禄被强光打落马下之前耀武扬威的气势,以及被摔落马下之后的落魄景象。  相似文献   

16.
灵魂之罪Ⅰ 爱和信仰——撑起一个人灵魂的两大支柱。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真正爱过的人是行尸走肉的人生,没有爱心的人类便是与禽兽差别无异的人类。 很快地,我便发现这两种  相似文献   

17.
承诺与践诺     
正天热到坝上买牛肉干,价格不一。有一摊儿明显比别处便宜,我说:“秤有斤两,童叟无欺,你敢承诺吗?”摊主笑笑小声说:“对不起不敢承诺。”对此,我觉得他是又实在又不实在。做买卖就该承诺足斤足两。不承诺也不是可以蒙人的理由。《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马谡早有承诺——若有差失,乞斩全家。诸葛亮够宽容了,就杀马谡没株连其家人,还安慰他:“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予禄粮。”按说杀与不杀马谡,就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18.
正《六度集经》里有个故事说:有个叫察微的国王喜欢微服私访,一次,他问补鞋的老头:"天下的人谁最快乐?"老头说:"当然是国王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百官朝拜,万民供奉,宫女伺候,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国王说:"未必像你说的那样吧。"然后便请老头喝酒,老头醉得不省人事,国王便让人将老头抬进宫中,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大臣们向老头奏事。老头酒醒后,百官便要他处理政事。老头手足无措,张口结舌,于是,史官记下他的过失,  相似文献   

19.
禅宗主张“不上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禅机禅意,本是“以心传心”,“微妙法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能说破的。于是,禅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过,历代禅师又都“老婆心切”,“不离文字”,方便说禅,接引学人。于是,禅之实际理地,便又有径可循了。这禅门途径,便是如来禅与祖师禅一线了。我们先来看一段禅宗公案。青原惟信样师上堂:“老借三十年前未参祥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者(这)…  相似文献   

20.
说“无非”     
正我有一个朋友,只要别人说点什么,他好像都已经知道在前,露出一种不屑的神态,常挂着句口头话:"无非如此……"意思是说,这玩意儿没什么了不起,没别的,不外乎就是这些。 本来别人想继续把话说完,但这样一"窒",便不想再说了。有一次,这个说"无非"的朋友过后突然想起还得弄清别人说的某个问题,便反过来追问,而说话的人已经索然无趣了:"别说了,无非如此。我也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