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汽就会干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第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是什么使那锅米饭变馊变坏的——是时间。可是,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生下女儿,他们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酿的酒。十七八年  相似文献   

2.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3.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8):34-34
天堂与地狱女儿:"妈妈,我不想和贝尼结婚了,那个人不信有天堂和地狱。"妈妈:"别担心,孩子。只要一结婚,他就会尝到味道了。"女儿:"为什么?"妈妈:"凭你这坏脾气,结婚后他不等于天天生活在地狱中?不过,蜜月会像天堂!"[感悟]如果真能活出"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以疼止痛     
朋友失恋,醉了酒,和我诉苦,问我如何消除心中的痛。我告诉他,痛足你心中的一棵草,你迁就它,纵容它,只会让它更加肆意地生长。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连根拔起,那样或许会牵连出你的血肉,令你肝肠寸断,却会换来一个健康、晴朗的明天。这样总好过你浑浑噩噩地度过暗无天日的每一天。就像病入膏商的人,若来一剂以毒攻毒的猛药,反而会有同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夜色     
正夜色如酒。低下头,便低下了所有的温柔。初夏的天,醇醇地浸泡在沁凉的心绪中。有多少话,如饱满的谷穗都缓缓低下了头,唯有灵魂,在如酒的夜色中追逐一种倾心。今夕何夕?夜色是时空交错中最美的颜色,它常常以风的形式扑面而来,于是,我就放松自  相似文献   

6.
有一对母女,母亲快50了,女儿28。不同的是年龄,相同的却是母女俩都离了婚?虽然两人对待丈夫和家庭的态度不同,但结果却是相同的——都是丈夫离她们而去。父亲做生意赚了大钱,而且生意越做越大。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母亲担心男人禁不住  相似文献   

7.
一天,陪着孩子读图画书。书上有一组图是连结的。第一幅是一头牛在吃草;第二幅是一只羊在吃矮树叶;我问过女儿,她一一答了。但第三幅图是画了一只长颈鹿,正高扬着头,站在蓝天下。画面上并没有画它吃的东西。我问:长颈鹿在干什么?女儿略略一顿,说:“长颈鹿在吃天。”这回答一下把我惊住。“吃天”?多奇怪的念头,然而又是多么精彩,多大胆的想象啊!这是我们这些具备常识却囿于常识的成人难以想象的。 后来,常常听到孩子说一些“无理”的话,便渐渐留心起来。我发现,孩子实际是将自己从有限的知识中得来的思维方式随意“移位”到…  相似文献   

8.
张崇助 《天风》2014,(2):I0004-I0004,49-51
<正>在一次牧区祷告会午餐时间,同工们吃饭时觉得今天的米饭特别好吃。这时有同工介绍说这是今年刚收获的新米,是陈庆福弟兄奉献给教会的"初熟"果子。并且得知他还是不一般的农民,是温州种粮"状元"、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为此笔者萌发了采访的念头。亲友带领归信基督陈庆福弟兄今年49岁,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参加过温州基督教培训中心的栽培,女儿也热诚信仰,全家信靠基督。  相似文献   

9.
夜里电话声     
正一天夜里,正当我熟睡时,突然被电话声给吵醒了。迷糊间,我还以为是骚扰电话,拿起手机,才发现是徐姊妹的女儿打来的。徐姊妹的女儿告诉我,她妈妈快不行了。我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半。因教会信徒多,遇到信徒夜里临终归天是常有之事。尤其是冬天,有时一个星期就有好几场丧事,我们几位牧者总是忙得团团转。说实在话,作为一名牧者,有时也会"害怕"半夜三更有信  相似文献   

10.
敏感的伤害     
华遇事偏爱往坏处想,总是警觉地审视着自己的周围:看到别人在一起交谈,便疑心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就禁不住搜肠刮肚地想象人家会说什么;担心女儿早恋,便严密监视和检查女儿的所有信件,偷看女儿的日记,悄悄地在女儿后面跟踪,只要女儿和人说话就提心吊胆;当有人赞扬华时,便盯住别人看,即使没能看出异样来,还是坚持认为是图谋不轨;华在和同事闲谈时,说了一句他认为不该说的话,便一直记挂在心上,三番五次地找同事“认错”,没想到却把同事给说恼了:“你何必呢,对于这件事我根本就不介意”;当领导夸奖华时,便担心是“笑里藏刀”的“信号”,一惊一乍地等待着“不幸”的降临……有段时间,华茶不香饭不思,因为他感到主管这两天对自己感觉特别,  相似文献   

11.
(一)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呢?有位梵学者和他的女儿进行了一场争吵:女儿;您是一个骗子,您根本不能预百未来.梵学者:我肯定能。女儿:您肯定不能,我现在就可以证明您不能。于是,女儿找来一支笔和两张白纸,在其中的一张纸上写了些什么,写完后把它夹进一本书里.将另一张送给父亲,说道:“我写了一件事,它在下午三点之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请您预言它究竟发生还是不发生.若预言它发生,就在这张白纸上写个‘是’,否则就写个‘不’.要是预言错了,您必须同意我这个暑假与同学一起去外去旅游,行吗?”梵学者点了点头,爽快…  相似文献   

12.
小虞自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到考试时就会紧张,平时作业本上会做的题目放到试卷上就经常会做错。近段时间越来越严重,看到考卷难受,晚上睡眠也不好,特别是考试的前几天晚上总是很难睡着,除非是做很多个俯卧撑,做累了才能睡得着。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的一天,我从重庆坐飞机到了昆明,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以下简称“哲学编译会”或“编译会”)工作。这哲学编译会,在近代中国哲学界的历史发展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介绍西方哲学名著为宗旨的学术机构,它不仅主编和组织翻译出版了不少介绍西方哲学的好书,也培  相似文献   

14.
奉献     
《美与时代》第一个下半月版——2002年4月号(下)发出仅仅几天,我们就听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声音。听着这些电话,我们发热的心里,只能默默地念叨着一个词——“奉献”。 的确,今天,在聪明人的每一个行动都要计算会给自己的钱袋里增添多少重量,会给自己的官阶、“学阶”,在某“界”某“坛”的地位增添多少砝码的时候,我们《美与  相似文献   

15.
正黄大仙信仰1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普济、普庆、普宜及普化2四坛。纵观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发展的整个历程,如果说普济坛作为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开启了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而普宜坛啬色园在香港之极盛,则推动岭南黄大仙信仰走向了高峰。那么,处于两者相继之间的普庆坛,其作用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它承前启后,既延续了普济坛的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5,(3)
△由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主办的第四次传戒法会,从1984年12月27日开始,至今年1月12日结束。这次历时十五天的传戒法会是在莆田广化寺和福州崇福寺、法海寺分别举行的。参加这次三坛大戒法会的,有来自本省各地寺庙以及江西等地的四众弟子共八百多人。其中受二部僧戒的尼众有二百多人,她  相似文献   

17.
无心寻欢     
记得两年前,一人冬就飘起一场大雪,满天翻卷的雪花落在行人的脚下,瞬间晶莹的一片一片葬身在泥泞中,了无痕迹。生平第一次,我的心感觉很疼,对这剔透的冰雪心生眷顾,决定把它储存起来。储雪是很有讲究的,稍不留意,雪水就会腐败,干是依照古方,收第二遍雪。坛装,封严,深埋。今年突然想起此事,推掉了琐事,备齐炭炉、紫砂、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19.
金燕 《天风》2003,(8):30-31
有一位姊妹,常常挨丈夫的打骂,她向教会求助,教会说你要有爱心,要忍耐,这是你的功课。一天,这位姊妹的丈夫竟在疯狂之中掐她的喉咙,不是女儿及时相救,这位姊妹就丧命了……  相似文献   

20.
正劳德鲁普是一位家居设计师,他热爱生活,喜欢外出旅游。有一次假期,他带着家人和5岁的小女儿去旅游,景区里面人头攒动,吃饭、等车到处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女儿走累了就伸手让爸爸抱抱。一天下来,全家人累得不行,好不容易等到回程,乘地铁时又要排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