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行 《天风》2014,(3):I0001-I0001
<正>《小康》杂志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中开展了关于"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身轻,心却不堪重负,有人"身累"心不"累","累"并快乐着;有人"累"有回报,也有人"累"而烦乱,不得法、不快乐,更谈不上回报了。"身累",大多是压力,为"吃、穿、住、行"奔波之累。但世上大多数人还是"心累"。"心累",有的是源自情感,家庭、婚姻、不良情绪;有的是太过计较,小肚鸡肠;有的是贪恋钱财,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参提前6:10)。"人生无处不挣扎",看来,不累的人还真的难找。  相似文献   

2.
恩惠 《天风》2012,(11):58-58
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随时找出种种诅咒的理由和项目:交通太乱、物价太高、老板太苛、世风太差、儿女太笨、朋友太冷、邻居太横……人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负面的事物上,一定会引发消极的不满情绪,生出病态的人生态度,赶走了应当快乐的美好时光。其结果是瘫痪了人的活力,腐蚀了人际关系,酸化了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说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儿媳妇,心情不好就想起婆婆。"花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钢琴教育随着"钢琴热"的持续升温而不断地普及和发展,各种形式、规模的钢琴比赛也逐年增多.这不仅为习琴者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也促进了我国钢琴演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钢琴比赛不同于一般的演奏活动,激烈的竞技性营造了其与其他演奏活动完全不同的氛围.如何在比赛中完美地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并取得理想成绩,是每位参赛选手追求的目标.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参加"河南省第一届专业钢琴比赛"并获得金奖的经历,梳理参加钢琴演奏比赛的点滴经验,与读者分享. 参加钢琴比赛分为赛前准备、登台比赛和赛后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的每个环节都应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选派青海诵经选手马全清参加了1999年12月26至2000年1月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古兰经》诵读比赛 ,并在非阿拉伯人组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向他颁发了获奖证书。马全清同时还获得了6000埃磅的奖金(约合美金2000元) ,这是中国选手在国际《古兰经》诵读比赛中第一次获得名次。另外 ,我会还派诵经选手分别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和阿联酋举行的国际《古兰经》诵读比赛。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马文明和陕西的孔铃娟参加了于1999年12月14日至19日在马来西…  相似文献   

6.
学佛能使人身心健康愉悦,获得许多的欢喜心,那么一个佛教徒如何拥有和获得快乐呢?下面我们将从《法华经》的"四安乐行"依次讲解。一、四安乐行下面讲"安乐行品"中的"四安乐行"。众生在火宅中、在天灾人祸中、在  相似文献   

7.
快乐主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价值理论。对"快乐"概念的理解,决定了快乐主义的理论内涵。从感官主义定义出发,可以产生"现象学理论"和"态度理论"两种形态的快乐主义理论。但是,"现象学理论"无法克服"同质化问题";"态度理论"也无法应对"楚门的世界"思想实验。为了获得一个更可信的快乐主义理论,一些理论家试图阐发一种"命题态度快乐主义"。"命题态度快乐主义"并不能恰当兼容我们对"快乐"的日常理解。快乐主义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兼容认知性和意动性特征的"快乐"概念。  相似文献   

8.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制胜决窍吗?"赛车冠军说:"每一个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怎么正常,对手太强……总之,一大堆理由,但却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人,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坚持不断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的技术和路线,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的确,只有不绞尽脑汁为失败寻  相似文献   

9.
世人都知道: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为啥?因为人心太复杂、欲望值太高、利益分配更复杂。简单,是事物的本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永恒的魅力。简单,不是简陋,不是懒人的托词与固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任凭闹市熙熙攘攘,任凭诱惑纷纷扰扰,都会恬然淡定卓然独处。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20年,似乎令大家都难以欢喜快乐起来。年初疫情、北方冰雹、南方洪水、云南蝗灾……生命有挑战,生活不容易。最近读圣经,"欢喜快乐"这个词深入我心。《和合本》圣经中有32个"欢喜快乐",除了6个指的是不太好的意义,其余26个都是好的意义。如《以斯帖记》中,犹大人靠神战胜哈曼计谋,因得胜仇敌而"欢喜快乐";诗歌智慧书中、大小先知书中,神的子民因得救恩而"欢喜快乐",因神赐福而"欢喜快乐";还有《启示录》中,最后大结局的"欢喜快乐"。不容易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该如何欢喜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鸦片战争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第一个站起来启蒙国人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是徐继。他在其《瀛环志略》中,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整个世界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思想。他是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徐继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以论文《政在养民论》荣获朝考第一名。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福…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丹麦,人们大都会想起安徒生童话王国,这个北欧小国还是一个"快乐的国度",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记者在丹麦生活多年,感受到了丹麦人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个个都是装饰能手论富有,丹麦可能比不上邻居挪威;论健康,也许比不上另一个邻居瑞典。丹麦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生活得很质朴也很纯粹,平时追求的不是名利,不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仿佛是由心情着色的。好的心情总能让生活充满亮色,让不顺心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让繁忙的工作也不那么让人烦扰,所以别再让坏心情影响我们了,换个好心情去迎接每天新的生活。学会平静。在我们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身旁所有的人都会告诉我们: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在这种情形下,恐怕是太为难我  相似文献   

14.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尽如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就要自己化解,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快乐的心境。在生命中碰到烦恼事,不妨学说三句话,对自身健康大有好处。第一句话是"算了吧"。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你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第二句话是"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上天对每人都是公平的,它  相似文献   

15.
唯我独卑     
正中国有个成语,叫"唯我独尊"。今天我仿造一个成语,叫"唯我独卑"。一个人,太风光不好,太倒运也不好。太倒运了,则容易暮气沉沉;太风光,则容易骄矜过甚,瞧不起人。总是,风光之后,有一段蛰伏或者霉运;霉运之后,则东山再起。人生有了这样的起伏或者说波澜,人就有了格局和气度,比较容易走向儒家所谓"中和"。"致中和"是儒家的人格理想,但离开  相似文献   

16.
人在审美和娱乐时,都可以获得愉悦,但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在内涵与呈现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根源于审美活动是一种欣赏活动,而娱乐活动却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活动,前者寻求的是美感,后者寻求的却是快感。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而追求幸福,应该是普遍的真理吧。但人们往往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那幸福一开始也被错误地定义为"我的快乐以及我的幸福"。但不幸的是,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独享的快乐与幸福。快乐与幸福,绝不是仅仅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没有朋友分享的快乐,没有家人共  相似文献   

18.
求而不贪     
正唐代围棋大师王积薪,总结出"围棋十诀"流传后世。其中第一条竟是"不贪胜"。围棋作为一项比赛,争的就是个输赢,"不贪胜"如何理解呢?下棋为了胜利不假,可以求胜而不可贪胜,"求"是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贪"则是对欲望无限放大——既要赢得快又要赢得多。"贪"会让人心态失衡,人往往因此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最终痛失好局。理解"求而不贪"的深刻哲理,对人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最大快乐原则能否公平是功利主义理论完备性的一个关键问题。罗尔斯曲线的数量分析模型对功利主义公平问题的考察存在偏差。密尔功利主义主张最大快乐是人能够过幸福生活,公平是每个人都能够幸福生活。从功利与公平的义理、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制度的性质、幸福的源泉等视角看,密尔认为人的最大快乐不存在相互排斥,世界能够为每个人都提供幸福的源泉。社会通过政治改良与共同努力,消除不平等和灾难,最终每个人都获得幸福生活,从而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20.
太一学说是普罗提诺形而上学的基础.本文旨在澄清太一、名称和面相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试图回答最根本的问题:"太一是什么".作者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指出,"太一","至善","全能"和"第一本原"四个名称分别对应太一的四个不可通约的面相,一同构成普罗提诺的"四因说".普罗提诺对名称的谨慎选择透露出了多面相背后隐含的统一的哲学考虑.由于最高本原的不可言说性,辨析各个面相的真实含义和彼此之间的细微区别是认识它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