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2.
苏轼少而聪慧,博通儒学和老庄思想,同时,他还是一位佛学造诣很深的诗人。他将禅理融入他的诗中,融入他的词中,以诗词来解禅,以禅意来升华诗词,从而使他的诗词有了更加高远的意境。他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是艺术美和佛理智慧的完美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本文试图从苏东坡的几首禅诗入手,分析佛禅对苏轼的人生和诗词的影响,以及苏轼对佛禅的觉解和体悟。  相似文献   

3.
马军 《思维与智慧》2014,(10):46-47
章悼本是苏轼的朋友,一句笑话,将这种关系彻底翻了个个儿。王安石大展拳脚时,章悖尚是小字辈,但博学多才、城府极深的他还是被王安石相中,协助他编纂《字说》。由于其书过于追求新异,“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因而“多穿凿附会”,违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个六书规律之处甚多。学问大家苏轼忍不住嘲笑了这位朋友一把,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这一笑的后果有多严重——本是学术范畴的歧义,倏忽间即变成政治上的鸿沟,哪怕彼此曾多次在诗文上唱和,章悼的儿子章援尚与苏轼有师生之谊,其状元功名还是苏做主考官时给取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故意用难题考他.朋友说:“我有个十分简单的句子.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一顿饭的工夫把它对上,我就佩服你.”苏东坡笑道:“哪里要用一顿  相似文献   

5.
许外芳 《法音》2002,(11):28-33
苏轼以“东坡居士”自称,可见他受佛教的影响很深。关于苏轼和佛教的关系,人们一般都注重研究禅宗对于苏轼的影响,或是研究苏轼与禅林的交游。实际上,苏轼有极其浓厚的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苏轼的净土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前身是一个僧人;他多次施舍财物以造作阿弥陀佛像,并且作了不少颂佛诗文;他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作水陆道场,以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兹据《苏轼年谱》[1],并参以有关资料,细考苏轼生平有关西方净土的事迹,请大德专家指教。轮回说是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核心教义之一。苏轼…  相似文献   

6.
应朋友之邀,参观了他的奇石收藏。两间不小的房子里到处摆放着奇珍异石。惊叹大自然天然成趣的奇妙,也赞叹朋友慧眼识珠的匠心。看完了,朋友要我写几个字,我便写了"人藏石原自爱好,石藏人却在精神"赠他。我告诉朋友,在你收藏石头的同时,石头也收藏了你。你收藏了它的形,它却收藏了你的心。天下之事,概莫例外。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骑士骑着骏马在大地上飞奔,骑士十分自豪,十分得意,他的自豪得意在驯服驾驭了骏马,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而骏马却不  相似文献   

7.
痴心父母     
正一个朋友老来得女,欣喜异常。大家恭喜他,看他一副眉开眼笑,完全的得意,毫不掩饰他的开心。这位五十岁才得一女的朋友,接踵而来的生活习惯,来了个大突变。原本是烟酒一起不肯放弃的他,无肉不欢的他,转变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戒烟戒酒戒迟归,少油少肉少糖少盐,保持每天运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桩流传已久的轶事:画家米芾非得让苏轼在大家伙儿面前评价评价自己,众人皆言我癫狂,东坡兄怎么说?苏东坡不紧不慢地答道:我随众人。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是集诗人、书画家、造园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人,在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兴盛的背景下,首先提出文人画理论,并在他的造园实践中有所体现。苏东坡关于文人画的观点反映了文人园林的特点,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演变,进而更好地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运用相关的造园艺术手法提供了范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它短小精粹、蕴蓄丰富、凝炼概括,堪称最耐咀嚼的青橄榄。有趣的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曾在其生活交际中留下一些添字对联,读来令人倍感幽默风趣、隽永雅致、别有韵味。下面试辑录几则,以飨读者朋友。 老翁指点 苏轼受教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少时,自以为博学多才、无人能及。他写了一副恃才自傲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可对联写出不久,就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那老翁随意写了几个字问苏轼念什么,苏轼看了又看,竟然连一个也不认识。当时直把苏轼羞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2.
在《续欧阳子朋党论》中,苏轼从君子、小人身份定位与人物关系的视角,反思了欧阳修严辨君子小人之别的主流观点,强调君子对小人的包容态度。苏轼这一现实主张,有其相应的易学理论依据,体现在其易学著作《东坡易传》对爻辞的独特诠释中。苏轼的君子小人观既是源于党争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危害的反思,又与他"性无善恶"的易学思想联成一个统一体,反映了他在易学建构与现实政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汪景祺是清朝人,他是一个大才子,少年时即有才名,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他才高八斗,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很不顺利,一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才考中举人。虽然中了举人,但他并没有飞黄腾达,只是在京城里当了个小官儿。汪景祺是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相似文献   

14.
朋友     
佚名 《天风》2009,(5):9-9
上帝给我朋友 因为他知道我的生活中需要有一只援助的手, 上帝给我朋友 因为他知道漫漫路途中需要有人做伴.  相似文献   

15.
忠实的朋友,是稳固的保障;谁寻得了他,就是寻得了宝藏。忠实的朋友,是无价之宝,他的高贵无法衡量;金银也比不上他忠实的美好。忠实的朋友,是生命和不死的妙药;惟有敬畏上主的人,才能寻得。敬畏上主的人,才有真正的友谊,因为他怎样,他的朋友也怎样,(德6:14—17)  相似文献   

16.
子夏里籍考     
子夏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晚年到西河教学,开创了著名的“西河学派”,为魏国的军事政治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关于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史料对比和考证,证明子夏是卫国温人,他到西河教授并不是回到自己的老家。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喜登高远游,一日游玩于某大山,天色近晚,远见山间有一庙宇,想进去讨杯水喝.稍作休息:庙里的老和尚看他穿着很普通,对他爱搭不理,苏东坡见他势利,只好报上姓名。老和尚一听,原来是有名的苏大学士,立刻满脸堆笑,百般段勤,又是请上座,又是奉好茶,待苏东坡欲起身离去,老和尚更是谄笑满脸,要苏东坡题字留念。  相似文献   

18.
陈娟 《美与时代》2013,(11):18-18
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虽同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词风还是有所不同的,苏东坡的词旷达洒脱,辛弃疾的词豪气干云。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人生经历和词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来论述他们词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之前,终于出了一本自己的作品集,没有辜负校园才子的称号。在别人的羡慕和吹捧里,我俨然作家般地得意和风光。待到找工作的时候,更不像别人那样慌,似乎只需要自己的书往任何一家报社递交,便可稳稳当当地去工作了。  相似文献   

20.
正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东坡去广东惠州任职,时任广州知府的章质夫因为久闻苏东坡的大名,就派了一名官吏带着自己写给苏东坡的书信去送酒。没想到,送酒的官吏不小心在途中摔倒了,六壶好酒洒了个精光,只把那封信交给了苏东坡。苏东坡觉得好笑,当时就作诗一首,让官吏带给章质夫。章质夫拆开一看,看到苏东坡的诗《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