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山东临沂一名蹬三轮车拉客的下岗女工,1999年10的一天,她走亲戚时路过一个山坡,发现有个老农在砍山楂树,砍了一棵又一棵,她觉得可惜就上前询问,老农告诉她,山楂4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只能卖2分钱一斤,可还是卖不出去,没办法只好把树砍了改种别的作物。  相似文献   

2.
动物小思     
正1生长在北方森林里的松鼠特别爱吃松子,吃不完时便在地上挖个坑,把松子埋起来,好等以后再吃。它在这儿埋一粒,那儿埋一粒,几天时间就埋了近百粒。谁知埋得多了、时间久了,当初埋松子的不少地方都被松鼠遗忘了,再也找不到了。而这些松子却在雨水的滋润下,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棵高大的松树。松鼠本来是贪吃松子的,可  相似文献   

3.
开花的树小时候,我家的南园中有一棵杏树,每年春天都开满粉红的花朵。那时我常想,杏树真是奇怪,先开花后长叶。后来才知道, 原来许多树都是这样。有一年,面对着一树繁花,  相似文献   

4.
字语     
正苗本应是田上长禾为苗,可这个"苗"字却成了"田"上长"草"。这棵草在这块田里已经生长了数千年,这是棵什么草呢?原来,每一棵禾都曾经是一棵草,每一棵草都可能是一棵禾。不要怕自己是一棵小草,只要努力,你早晚会成为一棵苗。尖别看"小",却站在"大"之上。原来,不论什么东西,都是由"小"侵入,哪怕你再"大"。劣总想"少"出一点儿"力",干出的活儿、写出的文章、种出的田、做出的东西总是"劣"。  相似文献   

5.
农夫和楸树     
正一年春天,一农夫在自己的屋角发现自然生长了两棵楸树苗。因这是成材树,所以他把它们都保留下来。这两棵树似乎一对孪生兄弟比着生长,不经意间都有碗口粗了,且树干端直。农夫见了喜不自胜,便每年都给它们施以大量的农家肥。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冬季一  相似文献   

6.
傍梅居     
正闲来依窗晒太阳,想我要是有一间从前的旧屋就好了,宅旁种几棵高低不一的树,傍梅居。树当然是梅树。那种长在旧书和古画中的树,还带着时间的香味。我说的是傍梅居,傍梅树而居。傍梅居的房子,可做书房。看书或者做梦,都有梅花的清香。这样的房子,丰子恺的漫画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条宽阔的河里住着一头犀牛,它的不远处长着一棵高大的树,附近只有这一棵树,犀牛在这里生活得很自在。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小鸟,在这棵树上安了家。小鸟在高高的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歌,自由地飞来飞去,这让犀牛非常妒忌,再没心思做别的事了。它每天都抱怨自己是一头笨犀牛,一寸也飞不起来。小鸟  相似文献   

8.
两棵树     
那棵经常为它浇水、施肥、爱护倍加的树,被狂风连根拔起了,而那棵无人管护、独立生长的树却仍屹立在山上。儿子忙问父亲缘由。父亲说:“那棵经常有人为它浇水、施肥的树,由于一直能很轻松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所以它便不思进取了,它的根须便不再费劲地往深处扎了,只是浅浅地浮在表层土壤上,结果大风一来,它理所当然地要倒下去;而那棵没有人专门为它浇水、施肥的树,由于不能得到基本的水分和养料,为了生存,它的根须便不得不一直不屈不挠地深深往下扎去,一米,三米,五米……直到扎进地层深处有充足水分和养料的地方,因为它知道如不这样拚命…  相似文献   

9.
紫竹作伴     
正我很早就向往,在这小城里能有一处自己的院子,不在乎院子的大小,能盖几间房就行。房不在多,够住就行。院子里,要栽几棵竹子。竹子不能太多,太多太稠密显得太繁杂。也不能太少,太少太稀疏显得太孤单。就那么三五个平方的地方,栽上那么七八棵竹子,最好。最好竹子是栽在窗前,一个不远也不近的地方。在我写作累了的时候,拉开窗户,闻着淡淡的竹叶清香,看风弄竹影……这时,我就会感觉到,自己仿佛是一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高高的悬崖上,长了一棵酸枣树,在这个酸枣树上远远看去有一个黑乎乎的圆球,它呀,就是一个大大的蜂巢。  相似文献   

11.
两根竹子     
正犀牛伯伯家东边有一小片树林,去年春天,冒出两根竹笋,好像一对兄弟,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几年后,两根竹笋长成了修长的竹子。一天,哥俩憧憬着未来。长得高的竹子哥哥说:"弟弟,我们都长大了,不知道能派上啥用场?""是呀!我也每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长得矮过哥哥的竹子弟弟说。哥俩每天期待被主人派上用场,发挥作用。一天早晨,竹子弟弟被犀牛伯伯一刀砍下。  相似文献   

12.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13.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14.
别丢了自己     
正麦苗觉得论长相自己不比韭菜差到哪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种在大地里,而把韭菜种在菜园内。于是它混进韭菜畦里,跟着韭菜一同生长。长到手把高的时候,突然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伸向了它,它和韭菜一样都流下了眼泪。过了几天,一场雨后,身边的韭菜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又疯了似的长出一茬,而它自从尖被割断之后,就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过了几天,枯死在韭菜畦  相似文献   

15.
要像一棵树     
《天风》2015,(2)
<正>临近岁末的一日傍晚,我骑着单车回家,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经过一段国道时,发现路边那一排刚移栽的香樟树中,有一棵连同三根支撑的竹竿一同倒在地上。倒地的这棵香樟树,树杆如大碗口般粗,树的根部裸露着,看样子栽得很浅,根须还没生长。树的枝干都被锯了,是怕水分供应不上,还是怕招风吹?如果园林工人不及早将它扶起,重新栽过,栽深点,支撑牢固一点,那么这棵树恐怕会一天天干枯死去。我一边骑车,一边想着。  相似文献   

16.
别丢了自己     
正麦苗觉得论长相自己不比韭菜差到哪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种在大地里,而把韭菜种在菜园内。于是它混进韭菜畦里,跟着韭菜一同生长。主人浇水,它跟着汲取水分,主人施肥,它跟着吸收养料。长到手把高的时候,突然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伸向了它,它和韭菜一样都流下了眼泪。过了几天,一场雨后,身边的韭菜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又疯了似的长出一茬,而它自从它的尖被割断  相似文献   

17.
正沿海的一座都市里,一场台风把城里的上万棵大树都吹倒了。报道说,那些大树,绝大多数都是新栽的,它们从乡下来。我内心突然无比疼痛,我和这些树,有一种血缘上的相通。我也从乡下来,"移栽"到城市,快三十年了。朋友付老大有天对我嘀咕说,在这城里,他只记得几棵老树、几个老朋友。付老大说完后就默默走开,跑到一条河流边抽烟,独坐怅然。我上前去问:"老大,你这是干啥呢?"付老大撇撇嘴说,他在想一条河流的源头。老大说,尤其是一进入腊月,他  相似文献   

18.
一个富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眼看一天天长大成人,还继续这样,父亲开始为儿子的前途担忧。为了启迪儿子,父亲在荒山上种了两棵相同的树。一棵树种上以后,便不停地为它浇水,每天都要浇上一桶水,还经常施肥、除草,爱护倍加,让它吃喝不愁,犹如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而另一棵树,自栽上成活之后便再也不去管它了,任由它自己独立生长……几年过去了。一天,一阵惊天动地的狂风暴雨过后。父亲让儿子到山上去看看那两棵树。结果,让儿子大为惊讶的是,(一)清末,有一朝廷命官,官位虽高,却胸无点墨,不学无术。某年曾奉命到某省…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个教堂都有一扇以耶西树为主题的彩色玻璃窗。建设沙特尔主教堂的艺术家在西立面以一棵耶西树为载体,展现了一幅基督高贵血统的世系图。这幅图从底部的耶西开始,然后树枝由他的腰部向上伸向四位犹大国王、圣母玛利亚最后直至耶稣。国王旁边的先知在中世纪艺术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耶西树是中世纪的热门话题,而彩色玻璃窗所呈现的不单是基督的家谱,更是对中世纪社会现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正前几天,跟着刚来的同事小赵一起回了一趟他郊区的老家。一进门我就被眼前那个一片生机盎然的小院给迷住了。小院是东向的,迎门一棵杏树,满树的花朵正含苞待放;靠南墙根儿郁郁葱葱的一排是冬青;还有几棵栀子树也是枝繁叶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院子中央的一畦春韭,阳光下,嫩绿嫩绿的一片,煞是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