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格拉底之死被许多人看成西方哲学史上的最大冤案。有学者认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哲学与政治冲突的体现;也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之死凸显了哲学与大众的对立。这些观点在学界虽然广为人知,但至少从柏拉图的《申辩》来看,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仍有可探讨之处。苏格拉底之所以在法庭上败诉,其辩护中难以克服的困难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些困难与其说缘于苏格拉底哲学与雅典政治的冲突,或者其哲学与大众思想的对立,不如说缘于他对自己从事哲学的方式的看法与大多数雅典人的看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苏格拉底难以让雅典人相信其哲学活动没有对青年造成坏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智慧与他人的无知的解释难以让雅典人信服,这使得多数陪审员站在了苏格拉底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庙里求谶。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求了一个谶:"神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苏格拉底听说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认为,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促,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可怜了。既然如此,神为什  相似文献   

3.
最聪明的人     
一位年轻人决心寻访雅典最聪明的人,并拜其为师,他来到德尔菲神庙,向神求助:”神啊,请你告诉我,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说:“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年轻人虽然知识苏格拉底是大哲学家,但是怎样断定他就是最聪明的人呢?  相似文献   

4.
陈巧凤 《天风》2004,(7):48-49
"崇高的上帝创造了亚当,见他孤独一人,赤裸着身子,上帝发了慈悲,道,'让我为这个人再造一个同他相似的人,做他的配偶'。他于是为亚当造出了夏娃。"因此,可以证明了,一个妻子就是男人的助手,男人的寄托,是他在世间的乐园……美丽的妻子们,您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5.
一、婚姻是上帝为人类创立的 圣经《创世记》开始就记载了上帝创造宇宙世界,最后创造人类,第一个人就是亚当。但是耶和华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上帝就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3)
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基督徒该有怎样的态度?本文从圣经伦理出发,给您十点建议:1.谨慎不害怕。上帝固然有全能可以保守我们免受一切伤害(参诗91),但他同样赐给了我们常识,让我们尊重上帝创造的规律,上帝保守,我们谨守。我们要有信心,也要谨慎,但不要害怕。做好我们的本分,把结果交给上帝,相信上帝必为信靠他的人预备美好的恩典。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明史中旷日持久的理性与信仰的瓜葛有苏格拉底竖起的丰碑为证。这位被雅典执政者以“拒绝接受城邦的官方神,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的罪名处死的年近七旬的殉道者被冠以“雅典的良心”的美名。他的死使他的哲学更令人深思,而他的哲学又使他的死笼罩着  相似文献   

8.
只有一位哲学家认为有上帝吗? 除了柏拉图一人半信半疑地承认上帝外,其他众人都只探讨智慧。这真是怪事!希腊哲学竟在雅典衰落时期达到繁荣。大概是衰败形势?教会人问个究竟,即促使人的思想面向上帝。当然,无论如何不应因人在死亡,甚或因国家、民族乃至崇高的理想也将死亡,就“得出结论”,说有一个十全十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人,人们可向他祈祷,寄予希望。但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一)问:“半成品”何所指,请解释。 答:我愿意根据从阅读圣经所得的亮光试答如下: 我们的上帝是创造之主。他的创造是一个长过程,不是6天就完成,接着就一直在休息。创世记1章告诉我们,上帝对6天的创造是表示满意的,但如果认为上帝的创造就局限于那6天而已,此后他已经停止创造,那今天的世界会是多么原始,人对上帝的认识又会是多么幼稚。对那最初6天,上帝说:“甚好”,但此后,上帝的创造得处理人类的罪行,得解决人类的罪性问题,创造就不像起初6天那么简单顺利了。但是上帝是创造之主,昨天是,今天是,明天还是。他决不半途而废。创造是在不断进行中的工程。这创造决不是没有成效的。被造的世界在上帝创造过程中总体上已经是半成品,但还不过是半成品,总的说来是  相似文献   

10.
谢立人 《天风》1997,(11):43-43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第一、圣经说,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当上帝造了这些物质后,在他看来,这一切发都是好的。上帝造了这些物质,除了要彰显他的荣耀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乃是要为人类服务,让人类能够享受他所创造的物质。 第二、人类的犯罪,其原囚有三:一是肉体的情欲;二是眼目的情欲;三是今生的骄傲(约壹2:15)。上帝造人的本意是要人荣耀他,听从他的话,而人的罪性恰恰相反,却听从了魔鬼撒但的引诱。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广场上,苏格拉底像平时一样在广场的一角开始了自己的演讲。这个时候,一群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们正为很多问题难以解决而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我们每天都被这些问题困扰着难以自拔,我们的快乐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才能寻找到人生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2.
慕道 《天风》2013,(1):65
柏拉图(P1ato),希腊哲学家。师从苏格拉底,专治哲学,体系严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当时空前的哲学家。关于柏拉图的宗教思想,《宗教知识大全》(Encyclopaedia of Religious Knowledge)中曾有一段简要的分析。大意是说:"柏拉图相信有一位永存、不变、全能、全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不属物质的上帝,他创造天地万物。人类的灵魂乃是从上帝而来,故灵魂是不灭的,本来是良善的;只是心为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第一、圣经说,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当上帝造了这些物质后,在他看来,这一切发都是好的。上帝造了这些物质,除了要彰显他的荣耀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目的,乃是要为人类服务,让人类能够享受他所创造的物质。 第二、人类的犯罪,其原囚有三:一是肉体的情欲;二是眼目的情欲;三是今生的骄傲(约壹2:15)。上帝造人的本意是要人荣耀他,听从他的话,而人的罪性恰恰相反,却听从了魔鬼撒但的引诱,但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逻辑就是人们作为与宗教迷信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古希腊唯物主义者伊壁鸠鲁关于“上帝并不干涉人的生活”的一个著名的四难推理的论证,即是一例。针对中世纪神学家们的“世界是由‘全能的上帝’创造的”这一谬论,有人提出了著名的“或者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上帝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是全能的”这种二难推理的论证,又是一例。近读《文汇报》“文荟”专栏一短文,  相似文献   

15.
恶从哪里来?     
佚名 《天风》2014,(1):I0001-I0001
在一所著名学府的课堂上,教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世上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吗?一位学生勇敢地回答说:是,都是他创造的。教授又问:上帝真的创造一切吗?那位学生回答:是的,当然。教授问:如果上帝创造万物,那么恶也是上帝造的吗?既然恶存在,根据外在行为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原理,我们可以假定上帝是恶  相似文献   

16.
沈承恩 《天风》2013,(11):42-44
一、上帝创造的世界充满和谐 《创世记》1章至2章记载了上帝的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充满了和平。上帝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都是那么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7.
陈贤君 《天风》2001,(8):37
曾经读过一则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笃信上帝的人,他的家乡发洪水,乡亲们让他逃走,他说不要慌,上帝会保佑他的。水越涨越高,这时一只船来了,他不肯上船,认为上帝会保佑他。当水即将淹没他时,一块木板从他身边漂过,他没有去抓,仍然认为上帝会来救他。结果他见到了上帝,当然是在被淹死之后,他责问上帝:“我对你那么虔诚,我有危难时,你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是当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运动。它集中注意于现代人的困境、他从存在的异化、他失去和有(Being)的接触。它唤起对现代基本危机的注意,这一危机乃在于人对形而上学的空虚的体验、他的彻底的怀疑和失望、他对“上帝死亡”的恐惧、以及不迷恋于物质与技术的魅力。它强调人亟需恢复有的神秘感,对人类同胞的忧和乐的同情的分有,以及积极实现存在中所固有的充分的自由和责任。在西方,经过许多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转了一个圆圈。它从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学家对有的本质的关心和苏格拉底对自我或人的存在的奥秘的批判研究开始。然后它  相似文献   

19.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独一上帝”开始,随即以“全能的父”形容这位独一上帝。我们所信靠的上帝, 既是大有能力的主宰,也是慈爱的天父。人类的父我们说上帝是“父”,有三个主要意思:上帝是创造主、上帝是信徒的父、上帝是耶稣基督的父。第一, 上帝是“父”是指他是创造主,是生命的根源,正如人  相似文献   

20.
爱是上帝的属性,因为上帝就是爱(参约壹4:8、16)。上帝一切创造与救赎的行动都是基于他的爱。正如希伯来诗人所说:"耶和华……在他一切所做的都有慈爱。"(参诗145:17)"神啊,你的慈爱何其宝贵!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诗36:7)上帝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他对人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