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途小记     
陈巧凤 《天风》2004,(6):47-47
泰山站到了,火车停下来,我坐到刚下车的一位小姑娘的位子上。真舒服!我得意地闭上眼睛休息!随即听到又上来不少乘客,火车又开始启动了!我听到有不少人在议论着什么,好奇地睁开眼看看,原来车上来了"四个哑巴",一对好像是"夫妻"的,年龄有大约六七十岁,另外的两个人较年轻,年龄与我相仿!虽然火车不像公交车,很少有人会让座,但我仍旧站起来给这位老太太让座!况且,原本我就是"无座"!  相似文献   

2.
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正在与朋友高谈阔论,他的妻子突然闯进来大喊大叫,接着就把一盆水泼到他头上。朋友们看着落汤鸡似的苏格拉底,不禁愕然。谁知,苏格拉底却笑了,说:“我早就料到了,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朋友们闻之,也纷纷大笑。 二 一次,英国作家小仲马应邀去看一个朋友的剧本演出。剧作者和小仲马一起坐在最前排的位子上。看戏时,小仲马老是回头数着:“一个、两个、三个……” “您在干什么?”剧作者问。 “我在替你数打瞌睡的人。” 不久,小仲马的《茶花女》公演了。这次,那个朋友也回过头来  相似文献   

3.
假装不知     
正1前几日,因为持续性胃痛,我专程去离家近的大城市的医院做检查。排队候诊时,发现对面的等待区里,一位与我一个公司的年轻小姑娘也正在候诊。我看了看,对面是妇科。我跟周同学说:"好巧,在这里还遇到熟人了呢。"周同学瞥了对面一眼,然后拉着我往后走,重新选择了最后一排隐蔽偏斜的位子。坐定,他说:"尽量别让你同事看到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才上初二的女孩问我:"是等,还是不等?到底要不要等室友一起吃早饭、上自习、去卫生间……"寝室四个人,从初一起就同进同出。但永远有人晚起,有人在临出门前想起还忘了件事。女孩说要早起才能吃到喜欢的饭菜,她催促说再不去图书馆就没有空位子,她等得不耐烦了,跺着脚对姗姗来迟的室友们没有好  相似文献   

5.
四种人生     
那天,乘公共汽车去看同学的妈妈。上车时,车上左边的位子都有人坐了,只剩下右边的被太阳晒的位置。于是,我坐在了右边。虽晒一点,但一个人坐,自由些,舒服点。车子开了,因右边的座位只有我一个人坐,又被太阳晒着,左边的人不时地以同情的眼光看我。  相似文献   

6.
那年高一,我和林娜是好朋友。那天,我坐在她的位子上,老师突然来讲事情。我习惯性地从课桌里掏出一个笔记本,翻开才发现,那是林娜的日记本!我瞟了两眼,赶紧合上。然而诱惑是神灯里的魔鬼,一旦放出来,就  相似文献   

7.
风筝     
正入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一个人走长长的山路,也不知害怕,因为憧憬着。外婆会做菜,外婆的稀饭熬得香,绿生生的,不用小菜都能吃几碗。何况,在村前,还有一片大晒场,在儿时我的眼里,可以用广阔来形容。除了秋收,晒场上可干的事情很多,比如说,春种前的戏班子,农闲里的电影,都是全村出动,我会在第一时间扛条长凳子,占一个好位子,外婆喜欢看戏。孩子们绕着晒场跑,跟着跑  相似文献   

8.
正朋友从青岛来到我生活的城市出差,办完公事之后约我出来小聚。想到平时和他"臭味相投"且两年未见,我便欣然前往。推杯换盏之间,他给我讲述了此次之行的经历和印象,还五味杂陈地分享了一件小事——为了了解所谓的风土人情,他特意踏上一辆公交车,坐在一个靠窗的位子,慢悠悠地在大街小巷穿行。车子走走停停经过八站路,在第九站,他看到从上车门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于是他急忙站起来让座,自  相似文献   

9.
沈承恩 《天风》2005,(3):13-14
我从1980年开始担任《天风》主编,到2002年离任,足22年,恐怕过去的《天风》主编没有一个任期这样长的。可是时间长,并不说明工作好,因为长不等于好。我所以一直占着这个位子,因为在这个年段,中国教会正好最最缺乏人才,没有一流的主编,二流、三流的拉来顶着,第六届全国会议时曾考虑换个主编,未果,想不到一顶顶了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0.
正《世说新语·雅量》一文中,说东晋名士谢万很有雅量。有一次,一群名士到征虏亭为支道林送行,蔡子叔先到,就坐到了支道林身边。谢万来晚了,坐得远了些。蔡子叔暂时离开,谢万就坐到了他的位子上。蔡子叔回来后,见谢万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连着坐垫一起,把谢万掀倒在地,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慢慢地爬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坐回了原位,看不出愤怒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我在连队当指导员时,有一名班长军事素质不错、工作也很勤奋,连队干部对其评价颇高。可连队党支部在多次研究其入党问题时,却屡因民主测评中得票率低而“卡壳”。对此,这名班长大为自己鸣不平,责怪同伴对他嫉妒、有偏见。而我在“考证”中却发现,这名缺少“人缘”的班长,其症结并非来自他人而正在于他自己。你瞧他,眼神中对人像是怀着敌意,脸色里却像有人赖账似的,而且说话时也分明让人觉出一股冷气。显然,这在心理上让人难以接纳,其群众基础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2.
上小学时候的一天晚上,妈妈去上夜班,家里就我和哥哥两个人。睡着睡着,我觉得好像有人在我床旁边,摸着我的脸,又亲我的脸,又好像在我身上摸来摸去,迷糊中,我不敢动,晚上太安静了,而且我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就没有出声,他继续在我身上摸着,摸到我敏感部位时,我实在忍不住了,就翻了一个身,他才住手。……那个人是我哥哥……那一年我12岁,他17岁……”  相似文献   

13.
遥寄那段情     
空虚时刻,无疑是我最痛苦的时刻。昏暗的窗口,绵绵秋雨伴着冷风卷着零星的枯叶飘进来,屋檐上掉下的每一颗水滴都毫不留情地肆打着我每一根痛苦的神经。我的思絮在霏霏秋雨中飘向天宇,飘入那充满歌声与爱意的萍的世界。萍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歌唱得特别好,人也长得很漂亮。她总是沉默寡言,老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成熟中露几分忧虑。  相似文献   

14.
我的出家经历 我的祖父去世时,我受剃成了小沙弥。在泰国话里,这称作buat nah fai,那意思是“火前受剃”。泰国人相信如果生前做过和尚或者亲近的人穿过袈裟,死后就可以上天堂。所以我在祖父去世时火葬前七天出了家,以便我祖父可以进天堂。当然大多数男孩,比如我的弟弟就只是出家作一两天和尚,而我却作了一  相似文献   

15.
近来在大街上偶遇一事,触发了我对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联想。 那天上班途经中南财经大学院墙外,突然前面有个小女孩在奔跑中被路面上的水泥坎绊倒,顿时鼻子里直流血,趴在地上“哇哇”地直哭。过往行人有的投之一瞥,有的视而不见,皆擦身而过,并无一人上前。待我将要走近女孩时,迎面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耶肋米亚先知书18:1—6记载:"上主向耶肋米亚说:‘起来,到陶工家里去,在那里我要让你听到我的话。’我便到陶工家里去,看见他正在转动轮盘。陶工用泥做器皿,若是不完美,他便依照陶工的惯例再做一次,或做成另一个器皿。于是上主对我说:‘以色列人哪!难道我不能像这陶工一样对待你们吗?——上主说。以色列人哪!你们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样。’"我读到这段圣经时,感悟颇多,感谢天主之情  相似文献   

17.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连我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我们这个人人熟悉《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国度里,在人们疯狂地追逐物质而忽略精神的年代里,我在这里如此地鼓吹善良是否有作秀的嫌疑?在世态炎凉的今天,我们用带着体温的手轻轻地抚摩善良是否有些奢侈? 每当我在报刊杂志上读到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善良的人受到良心的驱使,把被车撞倒在路旁昏头昏脑的素不相识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却遭到当事人的家属误解而被指责为“肇事者”而承受莫大的经济损失与巨大的精神压力时,我总感到有一种压抑夹杂着无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袭来。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的确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姚秦川 《天风》2014,(10):57-57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事业有成的凯特收拾整齐后,赶往附近的教堂.礼拜刚刚开始,凯特在一个靠边的位子上悄悄坐下.他刚要低头闭上眼睛祷告,却看到邻座先生的鞋子像是有意地轻轻碰了一下他的鞋子.凯特想,邻座先生那边有足够的空间,为什么两人的鞋子非要碰在一起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他们很注意界限感,什么不该管、什么应该管,清清楚楚。我自1999年到美国定居以后,对许多事情感触颇深,其中一项就是美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相对简单和容易。究其原因,我觉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很注意保持彼此间的界限感。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处理这几种人际关系的——一、师生关系在中国,"一朝为师,终身  相似文献   

20.
马婷婷 《天风》2005,(11):37-37
我是热爱文学的青年,我想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当我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怀想过往的一切时,我发现我还是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够好……2002年的时候,我的一篇小短文在本市的一家报刊上发表了,当时,我的心情真的是不言而喻。从此,我着迷似地喜欢上了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