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2.
龙虎山     
道士身披鱼俄衣,白日忽上青天飞。龙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龙虎山@吴筠!唐~~  相似文献   

3.
月下剪影     
正文人墨客多提起,对酒高歌忘情游。醉后休要痴痴守,清辉挑起忧和愁。——前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细细凝视儿时常望的月亮,猛然发现自己现在看月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月亮留给我的记忆却太重太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不仅是童年李白眼中的月亮,更是我们所有人儿时的真切记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当我  相似文献   

4.
正看月亮,最好的地方是在乡下。夜静下来,月光像是一层薄薄的小雪,给原野披上轻纱,我们叫它"月亮地"。人家的房屋,零星的草垛,偶尔的犬吠,望一眼天上的月亮,你仿佛听到树木万物均匀的呼吸,它们刚刚进入梦乡,稍有惊忧,就会弄醒它们。一年有多少个月亮地?这个没法去数。月有阴晴圆缺。勿庸置疑的是,春夏秋冬的轮回里,各个时节月亮地各有特色。最美的当属冬天的月亮地。天早早地黑了,月亮挂在天上,或一弯新  相似文献   

5.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一个一辈子行善的人,心底里的月亮,已经超越了个人,升起在尘世寥廓的江天之上。它洞照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良心,以及灵魂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令同时代的学者黯然失色。一天,他的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偷偷地议论说,老师的学问如此之深,名气如此之大,和他生在同一时代,真是个悲剧。说着说着,一个个都唉声叹气,唏嘘不已。一个学生悲观地说:“月亮太明,星星就不亮了。老师就是一轮明月,我们都是光亮微弱的小星星。“  相似文献   

9.
月亮Moon,Luna月亮,学名月球,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9万公里。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神秘的月亮一直让人类充满想象,那轮高悬于夜空的明月,在人类的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10.
太阳的背面     
"月亮的背面是什么"老师问。"月亮的背面是阴影和黑暗。"我们答。"为什么呢""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相似文献   

11.
秋月抒怀     
天是那般寥廓深远,愈发衬托皓月当空,高洁恬淡。上帝按照月亮定节令,一年四季月皆明。我看是秋之圆月最能引起人的美好遐思和想望。秋月默默无言熠熠闪亮地映照天宇。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感慨万端,借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等等,还有许多许多咏月的诗词篇章。自从信神后,我也喜欢独自默默地沉在寂寂夜色里,仰视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浴着清辉,心灵充满神圣的皈依感。经上说:“日头、月亮,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做不了太阳就做月亮,做不了月亮就做星星,当我们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琐忆     
寂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月光照在脸上,一切都那样静谧,望着窗外的明月,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勾起。记忆中的大树下,外婆搂着我,也是这样的美丽的月色,外婆轻声哼唱着:“月亮在自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欢乐的歌声……”在外婆温暖的怀抱中我甜甜地睡去。  相似文献   

14.
又见明月     
“看,今晚的月亮真好!”周末的晚上,全家到郊外散步,妻欢欣地说。我顿觉心头一亮,不由得停住脚步,抬头凝望,皎洁的明月,那么宁静、亲切,又似乎有点陌  相似文献   

15.
觉灯 《法音》2000,(7):20-21
月光下的蓝毗尼,皎洁如水。月亮的银辉,把蓝毗尼园映照成一个至善至美、如诗如画的琉璃世界。 我站在中华寺的月台上,仰望着蓝天明月,沐浴着圣洁银光。稍一俯首,便看见赵朴老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字在周围琉璃瓦的映衬下放射出银色光芒,好象在细细私语──“斯人已去,夫复何言!”只不知普天下类似的匾额还有几许?“明月春风,不劳寻觅”,老人家肯定知道这座他亲自命名的“中华寺”已经在佛陀家乡转起法轮……而今晚这十五的月亮,莫非也喻示着他老人家的“助德圆满”? 我停顿一下思绪,不禁想出去走走,去找寻那种由晦而明、由…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符号是圆圈,圆圈是一路圈到底呢,还是一切化为乌有忘却过去?沉默的色彩是浓灰,没有自己的底色,消极黯然,任由外界的热烈。沉默的标价是黄金,高贵傲然挺立着,购买人间深沉的真情灵性。沉默的感情,感悟它是无语的深情,也是理性的冷漠。我经常独自沉默着,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没有经纶乱我心,回忆古人的沧桑文字,感受历史的风霜雨雪,静静地幻想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手可摘星辰     
正小时候,我给母亲读李白《夜宿山寺》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母亲说:"楼这么高,这么险,还要一点点爬到楼顶上去,并且以为到了楼顶,这些月亮、星辰什么的,就可以像树上的桃子——能随便摘下来。李白这个人很逗,小的时候相信‘铁杵磨成针’,长大了还这么天真,他总是这般可爱啊!"我怎么也没想到整天围着锅台转的母亲,竟会如此解读李白的这两句诗。邻居家有个九岁的孩子,我  相似文献   

18.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首唐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意识过,但它一直住在心里,也总会在心里。忘掉的也忘不掉,记住的总会记得住。蓦然回首重逢的,还会再相逢。世间好语,全被唐诗说尽了,不管后世文人是否心甘情愿。离人远去,话到嘴边,我们会顾自哀叹:"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一轮明月照天心,我们又会嘴边溜出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咱不搞文人那一套酸不溜丢,叱咤风云在社会上拼杀奋斗吧,给力提气  相似文献   

20.
正我觉得,有时候,我行我素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干嘛那么在意别人。在意别人怎么想,自己就不敢想了。在意别人怎么说,自己就张不开嘴了。而且,在意的久了,光阴就会有了重量。一来,会过得沉重,二来,容易压得自己没了主见没了方向。抽刀断水太过磨叽,不如直接快刀斩乱麻。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来利索的,它就给你来啰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