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悲鸿、韦江凡、宫春虎在马画艺术中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们不但在马画的形式美上有所继承,而且在创作技法上也有所发展。在透视、姿态、造型、笔法、墨色等等方面,他们的马画各有不同,但都代表了一个时代马画很高的成就。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都继承了中国绘画中的精华,并在自己的事业中尽情挥洒。中国画的真意在他们的马画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夏风吹     
正酷热,是夏的招牌。故而,比任何时候都愈发渴盼风起、风来、风过,吹散溽热,遥寄清凉。"夏有凉风",才是人间好时节。夏风,通常幽微,隐于无形,需要带着闲情去寻风。轻薄的衣衫在林间、在水岸、在山巅、在街巷,会有清风盈满,飘逸洒脱。不由轻展双臂,仰面眯眼,慢节奏、深呼吸,乐享这舒爽的轻拂,顿觉周身酥酥然、飘飘然,如在天堂。这里,便是夏风生发的奇妙之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之始,我们穿着牛仔裤,学跳迪斯科舞,在接受西方现代化物质文明冲击的同时,在文化艺术领域也经历着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在美术界,一时间凡高、毕加索、超现实主义、达达艺术等文艺思潮,艺术流派风起云涌,五花八门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人们在惊奇、感叹之余觉得自己象掉环的车厢一样被飞驰而去的车头远远地抛在了后边。于是,人们一轰而上,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追逐,模仿国外现代艺术的浪潮。塞尚风、凡高热、怀斯情结、抽象表现、野兽派、行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生活在温暖家庭和幽静校园里的毕业们,实际上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天地里。在家庭,亲人相聚,享尽天伦之乐;在学校,同学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步入社会,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令人目不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这似乎是公认的事实。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命运,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自从孔子创立儒学以来,信奉者、力行者不计其数,但是反对者、责难者也不乏其人。然而古老的中华民族,不论在政治、思想、习俗、心理、生活等方面,都留下了儒家意识的深深印痕。是什么东西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恩的观念即“施恩”和“报恩”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无论在诗歌、戏曲、小说、俚谣俗谚中,在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中,在各种道德类书、童蒙读物、闺训女学中,在神话传说、民间文学以及经、史、子、集中,都有着丰富的内容。 亲子之间的恩的观念,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显得特别突出。《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小雅·谷风·蓼莪》)和唐代  相似文献   

7.
外科决策是一项高风险的事情,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尤其突出。如何险中求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科际整合,将军事学、谋略学、决策学、管理学在哲学层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做人、做事、做决策与临床密切联系在一起,开创一个全新的决策思路、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已突显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摩尼教与回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 (古代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 )在唐代宗宝应年间开始信奉摩尼教 ,这之前 ,信奉萨满教。自牟羽可汗时期 ,摩尼教即成为回鹘国教。摩尼教师在汗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在议政、出使唐朝、入贡、和亲、经商等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由于回鹘在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摩尼在中原内地也广为传播。 840年 ,回鹘衰败后西迁 ,摩尼教也随着回鹘的衰落而在中原内地衰落。作为宗教 ,摩尼教对回鹘政权的巩固发展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内地 ,摩尼教一直延续到五代、北宋 ;在西域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一直在回鹘社会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梦象思维     
梦象思维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醒后可以记起的梦,即在睡眠中所进行的思维,又称为非醒党思维。在进行梦象思维时,自己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只有在睡醒后回忆起才知道,故又称为潜思维。这种思维是人脑在快波睡眠中的机能,其内容同一个人的思想状态、愿望、心境、情感有关,也与睡眠中所受到的各种体内外刺激有关。梦象思维的基本类型有三种:(1)梦形象型思维。即以》中的形企、感觉、动作、情感和具体语言为材料,以叙述、联想、组合、拼接为主要方式所进行的梦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梦中的变形式改造。就其内容看,是对生活经历和感受的…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结缘由来已久。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在磨合中找到了可以互相借鉴的切入点。在伊斯兰教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包含了许多与儒家文化可以互相融合的内容。如儒家学说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与伊斯兰教的"人道五典"都是相通的。再比如在修身方面,儒家讲"慎独";在帮助老幼上,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在我国是一种增强人民的体貭,增进入民健康的全民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領导下,体育运动正在迈步前进,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体育运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体育运动开始深入厂矿、农村、机关、部队,被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和部队官兵所喜爱。全国經常參加体育运动的約有成亿人。在厂矿、企业、机关中,每天上、下午各有十分鐘的工間操和劳动前后各种各样体育活动。在农村,有些公社用田间休息的时間作田間操和武术、拔河、跳绳等簡易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起到吸引消费者眼球、促进消费的作用。红色象征着喜庆、美好的同时,在视觉上还很醒目,因此被人们应用在很多标识设计当中。食品包装设计应该在注重安全、环保的同时,也要注重美观、醒目,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红色系在肯德基、可口可乐包装中的成功应用,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个人自由问题在哲学思想史上一直是理论研究的对象。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奥古斯丁的著作中,都把它作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斯宾诺莎、费希特、黑格尔和叔本华、康德以及谢林、霍布斯和笛卡儿等人的著作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首先把哲学思想史中的“个人自由”和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阶  相似文献   

14.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77-77
第三届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26—30日在成都召开。出席社议代表123人,所收论文67篇,内容涉及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言语、情绪、个性、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诸方面。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在一些新的领域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在高级认识过程和能力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理论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如探索微型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刺激呈现、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对社会实际问  相似文献   

15.
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认为是生活在现在,生活在当下,其实不然,我们吃饭、工作、行走、写作,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这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也许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大江健三郎在接受“高端访  相似文献   

16.
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王重阳悟道后,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收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大通、孙不二为徒。王重阳带全真七子在山东半岛传道、修炼,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群众性修炼团体,这在道教内丹修炼史上是一次创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足迹遍  相似文献   

17.
在济南市历城区洪楼广场北侧,山东大学老校西临,有一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洪家楼天主教堂。它既是天主教济南教区规模最大的教堂、济南教区主教座堂,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即有外国传教士到济南传教。1650年,西班牙传教士嘉伯乐来到济南,在高都司巷建天主教堂。雍正年间,朝廷下诏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教,教堂被毁。1905年,德国人在洪家楼用庚子赔款修建了天主教堂,附属大修道院、小修道院、仁慈堂、婴儿院、诊疗所、中学、小学、铁工厂、木工厂、发电厂等相继落成。德、美、法、加、意、比、荷、西班牙等国的神父…  相似文献   

18.
草木亦妖娆     
在我生活的赣中南,只要我目光所及,就有树的影子、草的踪迹。那些粗大的梧桐、常青的樟树、娇羞的枇杷、妩媚的柳树,还有更多的我叫不出名字的乔木灌木,生长在原野、山川、河堤、路边。春天,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夏天,有浓郁凉爽的绿荫。即使是那些看似貌不惊人的野草,也有着令人吃惊的娇媚。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芦苇和野菊花。它们往往生长在沟壑荒坡、山脊悬崖,普通、自然的在乡间随处可遇。每当春风煦煦,株株芦苇便  相似文献   

19.
越南宗教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人口7200万,信教人数起码在2000万以上。其中佛教徒约在1000万左右,天主教徒约在600万左右,高台教徒约在150万左右,和好教徒约在100万左右,基督教徒约在50万左右,此外,还有伊斯兰教、道教、印度教的信仰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萨满、图腾、巫术亦在流行;在约200万华人圈内外,关帝与妈祖崇拜也相当普  相似文献   

20.
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法事中演唱的道曲和伴奏音乐。它在斋坛中能使法事内容前后贯串一体,气氛绵绵不断。致使坛场雄伟绚丽,如仙境缥缈,笙歌云舞,显示道教的特点。早在明代,道教音乐在官方斋坛中,无论是道曲或是伴奏音乐,已发展到有相当的技术水平。然而江南民间的斋坛中,尚未普遍流行器乐伴奏。大多是“清做”——用钟、鼓、磬、鱼、铃、钹在赞、偈、步虚声中起稳定节奏的作用,使诵念起落一致,齐声同唱。清初,江南丝竹、山歌、小调风行一时,处处流行,尤其是苏锡交界地区的“鹅镇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