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院子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首诗,叫《如果,有个院子》。他在诗的左边种了几株蔷薇,右边栽了两棵芭蕉,中间留一条小径, "看阳光和风在这里停留、拐弯/像亲人从远方归来"。他说有个院子,是为了给他"寂静之美/和它虚度"。"虚度"这个词打动了我。炊具在厨房,饭桌在餐厅,接待客人在客厅。书在书房,床  相似文献   

2.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3.
徐文喜 《天风》2006,(6):32
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的全名叫马可·约翰。他是耶路撒冷城女信徒马利亚的儿子,也是教会早期使徒巴拿巴的外甥。有记载说:主耶稣“最后的晚餐”的餐厅和后来圣灵降临的楼房以及初期教会门徒聚会的地方就在马可的家里(徒1:13、12:12)。他从小就经历着基督徒团契的生活,随着他灵命的成长,马可把耶稣的事迹留下来,写下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马可福音》,也从他身上看到基督仆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徐文喜 《天风》2006,(3X):32-32
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马可的全名叫马可·约翰。他是耶路撒冷城女信徒马利亚的儿子,也是教会早期使徒巴拿巴的外甥。有记载说:主耶稣“最后的晚餐”的餐厅和后来圣灵降临的楼房以及初期教会门徒聚会的地方就在马可的家里(徒1:13、12:12)。他从小就经历着基督徒团契的生活,随着他灵命的成长,马可把耶稣的事迹留下来,写下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马可福音》,也从他身上看到基督仆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演员张涵予和导演冯小刚在生活中是交情很深的朋友,但在事业上两个人公私分明,从来不感情用事,彼此都是很认真的人。张涵予起初酷爱配音,后来尝试演戏。他曾经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中很认真地站在餐厅椅子上激情洋溢地模仿列宁讲话,一下子让冯小刚记住了他。不过,张涵予在"铁哥们儿"的电影里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正印度有家叫"阿妈"的餐厅,由一位68岁的女士贾娅拉姆创办于2013年,仅三年时间,"阿妈"就拓展到300多家分店,成长速度让人瞠目。"阿妈"餐厅环境优雅,店面装修呈淡淡的粉红,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它菜色健康,菜品便宜。"阿妈"最贵的菜品只卖0.47元,此外,还经常  相似文献   

8.
"及时雨"宋江是《水浒传》中梁山泊108位英雄的首领,对他的评价问题是对《水浒传》评价的重中之重。若否定了宋江,自然也就是对《水浒传》的否定,当然也是对作者施耐庵的否定。其实,《水浒传》不是宣扬忠义的,它是在于指出"为忠义而招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然是死路一条。"宋江主张招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要在招安之后去"边庭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为国家"干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扬雄、司马光、蔡沈的易学,主要体现在模拟《周易》上,船山对此的批判可以说最为激烈、不遗余力。《潜虚》爻不合彖、《元包》有彖无爻,皆与船山"彖爻一致"的思想相违背。同时,"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而《潜虚》仅有占成的一卦而无爻的变动,因此属于一种固定的死物,与《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神妙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它根本不能拟象大化流行之无方多端。船山对《洪范数》的批评,不仅仅体现在他诠释《周易》的作品中,更集中体现在《尚书引义》中。船山对《洪范数》的占法作了探讨,认为它变乱奇偶,于象、理皆无当。从根本上说,乃是因为它与船山提倡的"即占即学"和"得失吉凶一道"是完全相违背的。船山的批判,背后有一贯的义理系统作支撑,并非从考据的方面来判定谱系而已。  相似文献   

10.
知足享清福     
正我有一件玛瑙的挂件,是一只佛足上面趴着一只蜘蛛,玛瑙主体是乳白色,温润爽滑,那只小小的蜘蛛却带着绛红色,雕刻精细,细长腿和头部都清晰可辨,它的喻意是"知足"。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蔡志忠的《漫画心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于捕到一条小鱼。鱼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里写道:“实在既不依靠自身而存在,也不存在于自身之中、为自身存在,而只存在于它和(那些改变它的)人们的一种历史关系中。”他是本世纪根据正在变化的先进工业资本主义环境去继承马克思的首批思想家之一。他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哲学降为一种专门的经济分  相似文献   

12.
正进店,用ipad点好菜,扫码付款,短短几分钟后,食物就会沿着悬挂在半空中的双螺旋轨道,嗖嗖嗖地坐着过山车般"从天而降",整个送餐过程大约只需要17秒钟。这就是北京"失重餐厅"炫酷的服务方式。"失重"的创意来自于德国的机械小霸王马提亚斯。2007年的时候他发明了让食物沿着轨道"飞"到食客面前的系统,并在纽伦堡开了第一家餐厅。整个餐厅没有服务人员,只有眼花缭  相似文献   

13.
净慧 《法音》2001,(4):1-2
《法音》诞生200期了,论年头,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也整整21年,在当今如林的佛教期刊中它也称得上是"长者"了。  在纪念《法音》200期的时候,我特别不能忘怀的是《法音》的创办人——赵朴初老居士生前对这本刊物的呵护、关怀和指导。朴老从《法音》创办开始,直到卧病不起的20年中,他一直都在关心《法音》的成长和发展。我记得在朴老身体尚健时,每期《法音》出版了,总是先送给他老人家过目,在那几年中,除了编辑人员,朴老就是这本刊物每期的第一位读者。朴老每看完新一期的《法音》,总要写一、两个条子送到编辑人员的手中,或者…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只鹰被羁在猎人设置的网里,它进行了多次冲击,但未能冲出去,反而撞折了翅膀。如此,麻雀就来教训它了。"你飞的方向不对!"一只麻雀说。"显然飞得太矮了!"一只麻雀说。"照我看。"另一只麻雀说,"它根本就不会飞,要不然怎么会一而再地落在网里呢?"鹰沉默着,它没有回答。对于失败的英雄,是难得有人理解他的高度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屈万里先生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屈先生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周易》研究闻名。尤以《周易》研究创获最大。屈先生的《周易》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它是传统旧学与当代新学兼融的典范;(2)他的研究反映出近代学术由疑古到释古的努力。所以,他是当代学风的吸收者、创始者;(3)他开启了新的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只是起步,而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6.
鹰与蜂鸟     
正布封,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和作家,他的巨著《自然史》是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以科学的态度,又掺入真挚的情感写了不少动物,其中《鹰》和《蜂鸟》是非常杰出的两篇。先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描述鹰的:"就体魄和精神而言,鹰与狮子颇有几处相似:首先,它强有力,如同狮子威震其他野兽  相似文献   

17.
就文献而言,虽然没有一处显明提及《庄子》,但李荣《道德真经注》在超过1/3的章节使用了《庄子》中的语汇和意象,而且涵盖了今本《庄子》33篇的大部分篇章。就义理而言,一方面,李荣借助《庄子》,对《道德经》的"无为"提出了新解。另一方面,李荣也对庄学的"独化"和"全真"做了新解。他阐发了"独化"的政治含义,并且通过区分"独化"和"自然",将"道"之创生和万物对"道"的依赖给予了更明确的强调。李荣扩大了"全真"的内涵,"全真"与"志道"、"体道"、"合道"等一样,都是表述一种安适的状态。他的"全真",庶几与庄学的"逍遥"含义相近。据此可以断定,李荣有独立注解《庄子》的理论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指舜通过"任贤授能"的执政方式使他自己达到了一种"优游自逸"的状态。孔子之言重在赞叹舜的执政才能,而非对舜治国原则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左传》、《国语》中的诸多事例足以证明。因此,"无为而治"是孔子对舜执政风格的一种独特体悟,随后成为儒家的一种治道理想,但它并非春秋知识界的普遍看法,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同时,历史传说中的"垂拱之治"或"垂衣裳之治"出现甚晚,不能当做"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源。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追溯至舜的"无为而治",至少忽略了孔子言说舜"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9.
大美通一     
本文为翟墨先生于今年二月份发过来,准备替换当月杂志"美学学人"栏目中他的"学术自述"的。只是因为那期杂志已经送厂付印,无法再换,而且《大美通一》比原来的"自述"丰富得多,我们建议稍晚单独发表,征得了他的同意。只可惜,今日刊发此文时,翟墨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此文已是他的遗作。刊发此文也作为本刊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罗尔斯的好友和哲学同事R .阿尔布莱顿 (RogersAlbritton)在 描述罗尔斯时说道 :“我对杰克 ② 的主要感觉是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 他讨论其他人的时候具有很强的道德感。他不仅仅写出了巨著 ,而且是一个非 常值得钦佩的人。他是我们中的佼佼者。”③ 罗尔斯发表于 1 971年的《正义论》 一直被看作是现代政治哲学中的转折点 ,因为它复兴了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 域。它也是最为全面和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自由主义巨著。该书 2 0余万册在 全球范围内销售一空 ,有 50 0 0余部论著专门讨论它 ,这些惊人的事实正是由 于《正义论》是一部严谨而深刻的理论著作。 罗尔斯在他的论著中对他的个人生活始终守口如瓶 ,但对他人的帮助和观 点却感激不尽。他回绝了大多数的采访 ,只接受了与他始终保持个人关系的某 些大学的荣誉学位 ,如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很长时间都没 有同意把他的名字收入《名人录》。以下的采访见于 1 991年的《哈佛哲学评 论》 ,是罗尔斯作过的仅有的三次访谈之一 ,而这三次访谈都是与现在或以前 的学生进行的。罗尔斯的个人生活完全奉献在关于社会正义、合作和个人权利 等问题的思考、教学和写作当中。 罗尔斯于 1 92 1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