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2.
挖光阴     
正在陇东乡村,有一种能耐叫挖光阴。乍一听,这话好像不通,光阴就是日子,也就是所谓的时间,像朱自清说的,匆匆地流逝,留也留不得,拦也拦不住,怎么去挖呢?乡村人不一定懂得这许多大道理,只知道一天天地去挖,一年年地去挖,一辈辈地去挖,实实在在地去挖,在流淌的时间里去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人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挖光阴的热情更高了。挖地,是当然的活计。黄土高原上十年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会改变你的看法。公共浴池里有一位搓背女工,每次见到顾客去都要问:搓背吗?顾客说不用,谢谢。女工说,老熟人了,可以少收钱。顾客依然摇头。可你自己怎么搓呢?女工真挚地担忧着,不要  相似文献   

4.
趣品人生     
为什么要谈一谈生活方式呢?为什么想说一说中国人的闲情雅致呢?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人生路漫漫,如何用中国人的方式,从容踏上旅程?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值得去尝试。大家在路上行走,在公园里散步,会看到很多亭子。亭子有何用途?想必大家都知道。"亭"  相似文献   

5.
学会倾听     
王猛 《思维与智慧》2003,(10):22-22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演讲家,更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他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他的学员: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一次,卡耐基从欧洲旅游回来,去参加朋友的桥牌晚会。晚会上只有卡耐基和另一位女士不会打桥牌,他俩坐在一旁便闲聊上了。“卡耐基先生,听说你去了欧洲,一定到过许多有趣的地方,欧洲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和优美的风景,你能给我讲讲吗?我一直梦想着去欧洲旅行,可到现在还未如愿呢。”卡耐基一听这位女士的开场白,知道她是位健谈者,他从朋友那儿知道她刚…  相似文献   

6.
轮回     
人们都知道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产生,也不会消灭,而只会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我们一个人的灵魂就是最纯的能量,这能量即是你目前的生命中的灵魂,它一定有个来处。灵魂是从哪里来的呢?身体死后,灵魂又去哪里呢?灵魂是不可能消失的,那会违背宇宙的定理,它只是转换形态而已。因此生与死对灵魂来说是不存在的。死亡与出生那只是身体上的事。灵魂将经历不同的身体与世界,那些经历有时会不断地反复,因此名为轮回。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8.
蔡恺真 《天风》1995,(1):8-9
读经:加拉太书6章15节 时日如梭,光阴似箭,1994年像白驹过隙一般地迅速过去了。随着而来的是焕新的1995年。在迎接元旦和春节的日子里,大家对新的一年有新的计划和目标。但是新的年日,如何能过平安、快乐的新生活呢?圣经说: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商品流通,经济发展,许多人生活好了,有种种现代化设备,种种新的享受,然而,财迷心窍、利令智昏的云雾终未散去,以致腐败有人,  相似文献   

9.
正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必须面对自己的孤独。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必须自己去完成,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其他人监督,我们也一样去完成,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去做一些手脚。这时的孤独,就是慎独,就是最高级别的孤独。如果说孤独是一汪小水潭,那么慎独就是一片海。那份辽阔和深邃,就像一个人经过辛苦攀登,抵达顶峰之后才能见到的世界。在慎独的世界里,任何外界  相似文献   

10.
高牧 《天风》1994,(5):7-8
万事令人厌烦?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传1:8) 万事怎么会引起厌烦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很可以研究一下,去寻找寻找它的根源。我们从传道书中知道,追求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只能导致“厌烦”和虚空,“老我”的确不是一个好东西,他的目的和欲望永无止境。从“老我”出发,是愿意一切都要按我的意见,顺我的计划,达我的目的,对我有益处等等。  相似文献   

11.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人在世上免不了有纠纷,往往是各执其理,各不相让。若是基督徒,他会委屈地说:“上帝知道我有理,虽然没有人判断我有理。等到上帝面前去评理吧!” 到了时候,上帝怎么评理呢?上帝公理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8)
<正>假日,我们几人开车去郊区的南澳鹿嘴山庄,一处风光秀丽的海滨景点。但我们之前只知道大致方向,并不了解具体路径。所以,车过大梅沙后,便开始使用GPS导航仪来导航了。人生的漫漫旅途又岂不是如此呢?我们也需要导航,才能行进在确切的方位上,才能走出黑暗,进入光明的国度。当年,神亲自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行过旷野,前往应许之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一路都是恩典。  相似文献   

13.
艰之福     
正《易经》泰卦中,有"艰之福"的卦境。那么,艰和福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原来,"艰"字与古文中的"垦"字相通。一个人只要信念坚定地去开垦自己的土地,苦也好,累也好,永不妥协,永不放弃,那么衣食无忧、心灵阔绰的福分也就在其中了。"垦"字的内涵,就是拓荒,就是开拓,就是创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天便毫不吝啬地赐予了我们一片可以开垦的荒原,这就是梦想!拓荒者,是艰辛困苦的,是孤独寂寞的,甚至是无奈无助的。但是,恰恰是这些非凡的经历,孕育了  相似文献   

14.
正雨天,能去哪儿呢?到处一片水乡泽国,我能做的就是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尽管满屏热闹,心底却一片孤寂。热闹是他们的,我有什么呢?这时候,我喜欢关了屏幕,泡一杯茶,静静地坐着,听一听轻柔曼妙的轻音乐,看一看百读不厌的经典。日日奔波劳碌的心竟也变得安宁、轻松、舒展。"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真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没有在氤氲的茶香里沉淀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感受的。喝茶去茶馆啊?这是个不错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车技     
正很多年以前,我去一家大公司应聘司机一职,经过层层考验后,我和另两个同样优秀的竞争者被考官列为"最佳候选人",公司将从我们三人中确定最终的录用者。最后的复试由老总裁亲自把关,考官把我们三个人带到了老总裁的办公室,老总裁非常礼貌地向我们问好,然后他问我们说:"如果悬崖边有块金子,让你们  相似文献   

16.
正一日,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蛇类中,毒蛇是强者,按说,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适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不解地问。捕蛇者告诉我,遇到一条蛇,看它有毒无毒,只要看它的行为就知道了。无毒的蛇一般看到人就逃,而毒蛇看到人不但不逃,反而迎上前去攻击人。正  相似文献   

17.
判断权威     
我们经常被要求去承认某人的话,但是我们如何无误地判断这个人是否是真正的权威呢?过好日子要求我们能够理性地评价外界,像过马路、购物、吃饭、听医生建议等这样简单事,无  相似文献   

18.
捕鸟网     
正在一片树林里有一个波光粼粼的湖。湖面积不大,但湖水清澈,所以很多鸟儿口渴了,便来这里喝水。不知从哪天起,有人在湖边的树上架起了捕鸟的网子。这种网,网眼小网线细密而柔韧,小鸟很容易撞上。后来,有很多小鸟撞在网上,挣扎着、尖叫着、扑腾着,最后要么被人取走,要么悲惨地饿死。这天,小山雀口渴了,要去湖边喝水,山雀妈妈警告说:"那边有捕鸟网,有很多鸟儿死去了,你不知道吗?可千万别去送命呀!"  相似文献   

19.
涂智进 《天风》2001,(8):33
人一生中要尽量多栽花,少栽刺。这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透露出许许多多哲理的光辉。是的,人一生要比日月星辰短暂得多,但比起花草来又漫长得多,不是一天两天能变老的。那么,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怎样去与周围的人相处呢?怎样去对待人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呢?怎样去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生存空间呢?这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要做到此,我认为对自己应该有一些原则要遵守。就是要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什么是成功?我们要做到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成功?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就是一部成功学,它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告诉我们怎么走向成功之路。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心中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不只一个人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也是能上天入海,而唐僧一不能变,二不能打,为什么让他当师傅呢?有这么一篇文章,也许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