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交融互摄式运用了宗教学和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搜集于黔西南布依天主教山村数百幅宣教对联的语义功能进行了条分缕析,进而就对联这一原本被汉民族用以承载"伦理之道"与"知行之道"的器具,何以成为了中国文化语境下非汉族的布依族天主教信徒传载"肉身之道"的载体,以及布依族天主教信徒究竟如何运用对联的载道功用,把宗教神学的"超性"哲理与尘世生活的"现世"伦理有机结合,从而构建起了黔西南布依天主教山村这一和合"场域"等论题做出了初步的学理论释。  相似文献   

2.
正雨,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咏雨诗作,也留下了不少嵌有"雨"字的对联。这些嵌"雨"对联,已成为联苑中的一朵奇葩,细细品味,别有情趣。明朝嘉靖进士张居正,少时聪颖过人。一日,当朝文学家顾璘出上联以试张的才学,上联曰:"雏凤学飞,万里风云  相似文献   

3.
卑微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  相似文献   

4.
房赢 《天风》2014,(10):10-11
<正>对基督徒来讲,孝敬父母是上帝对每个基督徒的命令,同时也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本分,是理所当然而应该做的事。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父子之间的感情。老迈的父亲和儿子一起坐在花园里,这时飞来一只麻雀,父亲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一眼,又盯着报纸说:"麻雀。"麻雀飞到了另一个地方,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有些不耐烦:"爸,我告诉你了,那是麻雀。"麻雀飞到空中,落  相似文献   

5.
我举报了9岁儿子的"受贿"行为 今年过年那天,我和儿子正在吃早饭,听见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儿子的同学亮亮。亮亮手里抱着一个大礼包,有些羞怯地对我说:"叔叔,这是我送给你家冬冬的过年礼物。"说着,亮亮把大礼包举到我的面前。这时儿子跑过来,没经我同意,一把夺过亮亮手上的大礼包,连个谢宇都没说便跑进自己房间欣赏礼物去了。  相似文献   

6.
正老婆出差,懒得做饭的我想带儿子去吃快餐。儿子却非要吃鱼,只好带他进了一家特色小店。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吃了几口却突然放下了筷子:"还不如我妈做的好吃!""怎么可能呢,这可是本地最有名的鱼馆。"话音未落,儿子悠悠地回了我一句:"可这鱼做的没有妈妈的味道。"儿子的话,让我的心陡然一疼。小时候家里穷,几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就是很幸福的事了。每次,不光把肉吃得干干净净,连盘子里剩下的汁,也会拿馒头蘸  相似文献   

7.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  相似文献   

8.
正在北京植物园退谷内一二·九纪念亭以东的路边有一方塔铭,长126厘米,宽82厘米,厚24厘米。塔铭浮刻额题"超以象外";两边浮刻一联:"开山直接长春脉,出世能还不老丹",对联上方分别覆有莲叶一片,下方分别刻石山上生一朵莲花;塔铭底部为仰覆莲纹中夹一串珠状纹饰。对联中间为塔  相似文献   

9.
欠父母的爱     
正星期天的早晨,父亲和母亲说想出去走走,我想这正是孝敬父母的好机会,于是连忙说:"好呀好呀,爸爸你们想去哪儿,我开车去,我们一家人去转转。"父亲说:"去郊外四面山看看,春天来了,山青水秀,各种各样的野花开得正鲜艳。"一家人坐在车上,我开着车朝四面山出发。儿子高兴地笑着又叫又闹:"走了,走了,我们出去玩了。"我顺便逗问了儿子一句:"你想去哪儿玩?"儿子兴奋地大叫:"去西郊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11)
正01爱在掌心多年前的一天早晨,送儿子去幼儿园前,我来不及帮儿子洗漱,便请先生帮忙。"这个怎么这么凉啊!"三岁的儿子一脸不悦,指着先生涂在他脸上的护肤霜问。"护肤霜本来就是凉的啊!"先生一脸不解地回答。"不对,妈妈涂的是暖的!"儿子不满地嘟囔。冬天,在为儿子涂护肤霜前,我都会先在自己的手心焐一会儿,第一次操作的先生没有注意到这个小诀窍,儿子才惊愕地发现:冬天的护肤霜原来是冰凉的。  相似文献   

11.
林肯之幽默     
正我的确是一个大笨蛋一日,林肯和他的大儿子罗伯特乘马车上街,街口被路过的军队堵塞了,林肯开门踏出一只脚来,问一位老乡:"这是什么?"林肯的意思是哪个部队,老乡一见他不认识军队,答道:"联邦的军队呗,你真是一个大笨蛋。"林肯说了声"谢谢",关门上车,严肃地对儿子说:"有人在你面前说老实话,这是一种幸福。我的确是一个大笨蛋。"林肯虽然被骂了,但为了不在儿子面前显得尴尬,他以自嘲  相似文献   

12.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3.
雨,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咏雨诗作,也留下了不少嵌有"雨"字的对联。这些嵌"雨"对联,已成为联苑中的朵朵奇葩,细细品味,别有情趣。明朝嘉靖进士张居正,少时聪颖过人。一日,当朝文学家顾出上联以试张的才学,上联曰:"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张居正应声续了下联:"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上下联托物言志,对仗工整,不露斧凿之痕,难怪顾听后,对张居正赞叹不已。宋代邱琼从小才学出众。一次,他与同窗为争座位而吵闹。塾师便出句让他俩对,谁能续上下联谁先入座。于是,塾师脱口吟  相似文献   

14.
有磁性的爱     
正今天我过生日。早晨照常起来做饭,我身边的两个男人照常睡觉。一边忙碌,一边暗自思忖:这个生日与往年的一样,没有人记得。六点半,做好了饭菜,叫儿子起床——老公不用叫,听到我招呼儿子,自己就起来了,比儿子强多了。招呼了三遍,儿子终于懒洋洋地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说了一句:"妈妈生日快乐!"我惊喜:原来儿子记得我的生日!趁他们洗漱的时候,我端上饭菜,坐在那儿等他们上桌。儿子洗漱完,走进卧室又  相似文献   

15.
爱的设计     
《天风》2015,(8)
<正>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母亲节的前一天晚上,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一份神秘的母亲节礼物。第二天,儿子拿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给妈妈,封面上写着"Fo r Mother's Day"。妈妈好奇地打开,原来这是儿子亲手绘制的一本免费服务券。第一页是一张洗车服务券,上面写着"免费为妈妈洗车一次,有效期一周"。第二页上写着"免费为妈妈洗碗一次,有效期两周"。第三页是"免费享受十五分钟按摩,有效期一个月"……这是儿子为妈妈量身定制的服务券,只要在有效期内都可以使用。而当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利用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功用性和观赏性,崇拜观音之风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如有一幅对联写道:万法皆空观自在,一尘不染见如来。  相似文献   

17.
正朋友梅子老公被公司安排到德国工作,她和9岁的儿子泽宇作为家属也跟着来到了德国。他们把儿子送到当地一所小学读书。一个星期之后,梅子接到儿子老师打来的电话,叫她去学校一趟,说是想了解一下泽宇在家的学习情况。梅子来到学校,一个中年女老师热情地接待她,请她到办公室坐,然后微笑着问:"您好!请问您是不是每天陪着您的孩子做作业?"梅子回答:"是的。"老师又问:"请问您给孩子检查作业吗?"梅子回答"是"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谎言     
正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1)
正据"澎湃新闻"9月24日报道:浙江省台州市一名男子因为11岁的儿子不肯做作业,便将儿子带到太公的坟地,脱下儿子的鞋让他赤脚罚站,自己则在不远处堵住下山的路。但是当他背过身去接一个电话时,儿子却不见了。他慌忙报警,四个民警在山上找了四十多分钟,都没发现孩子的踪迹。后来,赶来支援的巡特警在山脚下离事发地1公里的路边发现了赤脚的男孩。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