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并在画旁放了一支笔,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  相似文献   

2.
清风入室     
正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中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画中有一间茅屋,一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欲放到几案上。画的题款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闲暇无事,我上网搜索这张古画,居然搜到了。画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古画,因为作画者高峻是清末民初人,只能算是近现代画家。画面主体是几座寒山,山脚窝着一间茅屋,茅屋里的场景  相似文献   

3.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4.
画趣     
名画家 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中间画了一个小黑点,这幅看似简单的画在他眼里却弥足珍贵,画家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盯着这幅画陷入深思。他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每天看这幅画,为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  相似文献   

5.
走出不完美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青年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为了使这幅画能尽善尽美,画完后他把这幅作品拿到市场上展出,旁边放了支笔,附上说明,要求观众指出画的毛病。晚上画家发现画面涂满了批评意见,让他很失望。然而,细细琢磨,他又悟出了某种东西。他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那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又拿到市场展出,这次,他要求观众在画的妙笔生花处作上记号。当他再次取画时,发现画上充满了赞美的言词。一幅画无论你画的多么好,也不可能完美。太阳很美,但它暗藏“黑子”;大海很美,但它暗藏“礁石和鲨鱼”。同样,人生也…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  相似文献   

7.
三、艺术构思中的逻辑古代有一次举行绘画比赛,试题为一句诗:“深山藏古寺”。很多画家都在“深山”和“古寺”上下功夫,在深山老林中出现一座古寺,构思大同小异。只有一位画家却在“藏”字上下功夫。他是如何表现这个“藏”字的呢?他在画面上只让深山密林出现,并不画古寺,而画一个和尚挑着一担水向山上密林中走去——山上林中有古寺,不言自明矣!众画家和评画者都称赞此画深得题旨,为上品佳作。考察这位画家的构思过程,大致有如下一些推理:既然是“藏”,那么就应该“不露”。(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补全则如下:如果是“藏”了的,那么就是“不露”的;既然现在的要求是“藏”,所以应该“不露”。)然而,画面上古寺“不露”,又怎么表现有(藏有)古寺呢?(难处就在这里)这就依靠作者和读者的联想(艺术之妙就在于联想!)。作者的联想过程是:有寺必有僧,  相似文献   

8.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9.
何为细节?在艺术的的领域里,细节往往被定义为"极尽精巧",让观者叹为观止。在绘画中细节不仅仅是细丝入扣的深入刻画。绘画的创作过程是画家自我表达的过程,是不断刻画自己画面意图的过程。无论一幅画的画面宏大还是小巧,都会有一个或某一部分的细节可以吸引画家的情绪,突出作者趣味性的正是画面中的细节部分。  相似文献   

10.
聪慧四法     
美国有个资本家请一位著名的画家为他画一幅肖像。肖像画好以后,资本家却拒绝交付原来议定的5000美元的报酬。他的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怎么办呢?画家很不痛快,因为他确是花了不少精力才画成这幅画,而且肖像和资本家本人也确实很像。资本家说不像,只是一种无理的挑剔。画家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  相似文献   

11.
清河鱼 《思维与智慧》2010,(9):F0004-F0004
红棕色的卷发、玫瑰般的面颊、强健的体态是画家作品中描绘女性的主要特点,质感描绘逼真的大理石则是他画中的另一个特征。画家以饱含情韵的笔触描绘了梦幻般的古罗马的妇女生活瞬间,严格地遵循学院派的古典画法,刻意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12.
有个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为什么卖掉它却要一年?”门采尔说:“你为什么不倒过来试试?”  相似文献   

13.
寓言三则     
珍珠与垃圾一颗珍珠不幸掉在一堆垃圾里。珍珠瞧着杂乱无章、丑陋不堪的垃圾傲慢道:"我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宝贝,怎么能够与你们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为伍呢?"垃圾嘲笑道:"你别高傲了!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宝贝,大家在一起都是垃圾,都是废物。"有时,宝贝放错了地方会成为废物,人才放错了地方会误为垃圾!画家与魔鬼从前,有一个专门画魔鬼的画家,他画的魔鬼张牙舞爪、恐怖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法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对生活场景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他能把所观察到的景象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达,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在画面上将诗意化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维亚尔对绘画的执著、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纯朴、真实淡雅的生活向往和他的思想、他的精神,都毫无保留地完全展现在自己的画面中,惟妙惟肖。他的画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印象,娴熟于色彩中间调子的运用,画面装饰性效果突出,在一系列静物作品中表现得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5.
刘松年是一位佛道、人物、山水、界画兼善的画家.从他传世的<罗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人物与花鸟、山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刘松年以其对"五法"的精熟掌握和对人物配景恰如其分的表达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画面气氛,对人物的精神及画面的主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爱情的颜色     
正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幅画,题目是《爱情的颜色》。画面五彩斑斓,没有具体的物象,像抽象派。好多人驻足,也有好多人说看不懂。我也不知道画家的意图,但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另外一层深意:爱情的色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我心中爱情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我也能用画笔描绘它,我会用红色画一株玫瑰,用绿色画一杯清新绿茶,用黄色描绘一碗热汤。在我最飞扬的青春里,盼望着的爱情如期而至,它就是我的血液,我的养分。这朵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7.
两位画家教自己的儿子绘画。第一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墙上,给所有来家里的客人看。第二位画家让儿子把画的每张画都扔进废纸篓。10年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看着一墙色彩鲜艳、构图完整的画,观者无不大为赞赏,纷纷索要回去裱挂。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因为他的画都被扔进了废纸篓,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手头  相似文献   

18.
有个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为什么卖掉它却要一年?"门采尔说:"你为什么不倒过来试试?"曾国藩率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作战,连吃败仗。幕僚草拟奏章,中有"屡战屡败"字样,曾国藩改成了"屡败屡战"。同样两词,  相似文献   

19.
明代画家陈洪绶《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系列插图之一《报捷》作为压台戏的最后一幅,画家通过对植物茂盛、生机勃勃的繁密刻画,对人物表情与道具的悉心经营,暗示着即将到来的衣锦还乡、美满姻缘和大团圆的结局。该画画面构图由于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使得画面的布局与经营与整个系列的其他画面有所不同,画面的景物刻画与人物表现都有其独特的创意和代表性,是陈洪绶在插图创作高峰期不断创新、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展现出一种无形的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伦勃朗绘画创作题材极为丰富,他本人擅长肖像画、宗教画以及风景画,其中肖像画尤为出名。他的绘画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善于通过光影手法充分展现各种造型人物的轮廓,将画面中的非主体物巧妙地隐藏于黑暗部分,从而很好地展现画面的体量感,烘托出画面的整体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