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安     
李钦峰 《天风》2004,(1):51-51
“平安”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喜欢听的,同时也是每个人都乐意寻找的,因为平安是“祝福”,是人们向往的一种每好的生活,也是人们彼此表达关怀的问候语,但是对平安的理解和认识的标准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什么是真正的平安?有人说:有钱就有平安;也有人认为有健康就有平安。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人生40万事忧”。言下之意是人到40岁时心理负担和心理疾病才会来临。或者说40岁以下的人无忧无虑,没有心理负担,也就没有心理疾病。其实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30岁左右、特别是婚后职业女性患心理疲劳的也不乏其人。美国著名心理医学专家詹姆斯·伯格认为:“年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究思维科学,除了发现其自身规律外,我们追求的则是普遍的功利目标──聪明。从“聪明”的词意来说,“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见。“听”和“见”是人们同信息打交道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此,聪明的实质是信息处理正确。聪明问题既然是与信息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使人聪明的速往有两个:一是多方获取信息,在足够的信息量的条件下,人们不难做出聪明的决断.二是对知之不多的信息正确加工。我们知道,每个正常人的行动.都是基于对已有信息的把握作出的。都是对已有信息的处理产生某一趋向认识并采取趋向行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全面…  相似文献   

4.
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4,(11):38-38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乐曲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快,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理性和感性进行和谐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二十几岁的商鞅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当时他还在魏国,任国相公叔痤的管家,里里外外都料理得非常妥贴,很受国相的器重。后来国相病危,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向魏王推荐了商鞅,并再三叮嘱说:“大王如果不用他,就应立即杀掉他,以免跑到别国被他人重用。”可是魏王听了,并不怎么在意,国相见自己的一片忠心不被理解.顿生怜才之心,事后就劝商鞅另逃出路。哪知商鞅听了也不在乎,国相忙问他为什么。只见商鞅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既然不听你的话重用我,当然也就不会听你的话杀掉我。我又何必急于逃走呢!”国相见商鞅分析得如…  相似文献   

7.
<正>美宝是个小姑娘,快6岁了。美宝妈妈提出个问题:“美宝只要听我表扬别人,就不开心生气,说我不爱她。有什么好办法没?还是说5、6岁的娃都这样?”“对于美宝,我也是及时肯定、表扬她的,而且表扬还是具体到事情的。是不是好听话听多了,不能接受一点表扬别人了(即使表扬别人也是一嘴带过也不行)?”这种情况很常见,我家孩子也有过这样的问题。但不是每个5、6岁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也看到过内心非常稳定、自信的5、6岁小朋友:“别人很棒,我也很棒呀。”  相似文献   

8.
雅各说:“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0) 这里所说的“快快地听”,听什么呢?有人以为是快快地听道。其实不然。我们参考一下新的译文,就清楚了:“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每个人都应该随时聆听别人的意见,不急于发言,更不要轻易发怒。” 由此可见,“快快地听”,原文  相似文献   

9.
辽宁抚顺市新华聚会点的一次见证会上,笔者听一位中等个、年龄不到60岁的姊妹作见证,她痛悔地说:“我是一个作恶的人,谁也没有改变了我,唯有耶稣能改变我。”她就是王桂兰姊妹。  相似文献   

10.
也会无所得     
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出动了许多人去追寻。过了很久,人们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杨子询问说;“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岔路太多,而且岔路上又有岔路,实在没法找到。”杨子听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杨子的学生问他:“丢了一只羊,又不是你家的,先生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杨子说:“我是联想到求学的事情。假如我们求学的人,也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肯专心致志,也会一无所得的。”也会无所得@马永平  相似文献   

11.
怕看烟花     
在我们这座小城,每年元宵节的晚上,都要举办大型烟火晚会,除“文革”停了十年外,几乎年年都要燃放烟火。每年只要是到了那天晚上,不用通知,不用广告,十几万的市民便会不约而同地汇聚到市中心的广场上,广场上立时变成了人的海洋,就连那通往广场的几条街道也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整座城市几乎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12.
“喂——,谁穿错鞋了没有?我的一双新布鞋不见了!”“主麻”聚礼拜结束,人们纷纷离开大殿之时,“古棚”下响起了吆喝声。吆喝者三十多岁,衣着破旧,名叫阿三。他可是头一次来礼“主麻”,偏偏就碰上了这倒霉的事。阿三耐着性子,等所有的人都走完了,整个寺院静悄悄的,只剩下他和一双旧布鞋。他愤怒地抓起那双旧布鞋,“嗖”地一声隔着高高的院墙扔到寺外。他光着脚,边走边发着脾气:“唉,自己的鞋自己还不认识?礼拜的人也干这种缺德的事!这拜,咱是不再礼了!”这情景,被站在北讲堂二楼上的寺管会主任沙老哈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刚吃过午饭,就听…  相似文献   

13.
新千年伊始,全世界的人们正沐浴在21世纪的阳光下,展望新的未来。但是就在此时,一则消息惊扰了世界,2月26日,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最高领导人乌马尔(Mullah Mohammed Omar)发布命令,销毁在阿富汗境内的所有非伊斯兰教的塑像,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巴米扬立佛像。乌马尔称,这些塑像“都是对伊斯兰教的亵渎”,“因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只有一个,这些塑像放在那里被人供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捣毁它们,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它们都将不再是人们供奉的对象”。 巴米扬是犍陀罗僧人、商人循丝绸之路通往中亚和中国的始发站,也是中…  相似文献   

14.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念上的准备1.空间经验与空间概念空间经验是人类普遍都具有的,它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具体的空间关系的意识,比如方位的经验: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在内在外等等;再比如距离的经验:远近高低等等。当我们说“希腊人也是人,当然也有空问概念”时,我们其实想说的是,“希腊人既是人,当然就有空间经验。”  相似文献   

15.
苏妙娟 《天风》2010,(3):56-57
所谓无巧不成书,清姨79岁,张姨也是79岁,且生日也相同,两人是新加坡后港区邻居,且都是从唐山同个“乡里”过来的,一同嫁给了家乡人,一同生儿育女,儿女也都是功成名就。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6.
编后寄语     
现在才辟“哲学与文化”栏,似嫌迟些,但实在讲来,我们并不以迟为憾,因为至少让我们避免了一场“一窝蜂”式的冲击。“一窝蜂”这个词语确实是我们汉语的一大发明,如果同学术界惯用的“冷”、“热”二字联缀成文——蜂拥而聚则热,蜂拥而散则冷,岂不就把人的视、听、触诸觉都激活了起来而形成丰富的多维度感!一种学术专题讨论,从“聚”而“散”,从“热”而“冷”,似乎也是正常现象。但“散”和“冷”则往往是在多数人都搜尽肠肚而新鲜的话儿再也说不来的时候出现的,此时回头一看,问题还晾在那里呢。“文化热”是否也会变成“文化冷”?不过,下面这一条仿佛也是规律:“冷”后“爆冷门”。有志之士,锲而不舍,可能在平静下来了的文海中看出新航道,顺道扬帆,终达  相似文献   

17.
还是在哈尔滨的时候,“文革”中淮淮就传来《反听曲》等赵伯伯尚未发表的诗作,令人读了爱不释手。“四人帮”被抓的消息,也是从赵伯伯那里传给我们的。那时我初回北京,尚无工作,“正风和日丽九九天,万里无云烟”,一心“愿向菩萨闲坐,”聆听化莲妙语。不过父母有时也说:“你们不是去烧香的,是去‘吵庙’的。”不让我们过多地去打扰“赵菩萨”。地震震塌了我家西屋的墙,因而暂居国务院二招,孙起孟伯伯恰也同住。孙伯伯每每饭后便系起围裙,帮炊事员洗涮碗盘。一次赵伯伯带来了家制青豆给我们吃,大家都视为“仙品”,爱吃而又舍不…  相似文献   

18.
“非典”来了,我们怎么办?没别的,行动起来,积极抵抗“非典”。学校放假期间,家长都上班了,剩下“小鬼”当家,我们都干些什么?北京市东高房小学四年级学生9岁女孩袁日涉同学在家利用这个机会制作了一个抗“非典”网站,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万人点击。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19.
向容宪同志听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科学与生活》的一篇报道,惊奇于植物也能象人一样有“情”,并且发觉了“人们竟没有发觉”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被广泛流传和运用的俗语,从问世时起就是不能成立的。”(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3年第5期向容宪文《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逻辑与语言的冲突》) 植物是否也能象人一样有情,这是属于生物学领域的问题,我们不去涉及。但  相似文献   

20.
“好牧人与羊”的比喻,对于每个信徒都是耳熟能详的事;对于传道人,更是讲烂了的题目。这个比喻道出了传道人的职责,要对信徒“关爱、眷顾”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传道人所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种动态的生命。既然是活生生的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会对外界的影响产生喜、怒、哀、乐等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