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何全球伦理不是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伦理”这一概念已得到世界上各种不同学术团体的广泛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是神学家孔汉思(Hans Kung)提出《全球宗教伦理宣言》导致的一个结果。但是,“全球伦理”不等于“普遍伦理”——西方哲学家对于地理概念意义上的“全球”性与道德哲学家自古以来试图通过实践理性所要建立的伦理之“普遍”性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然而,中国有些伦理学界人士却表现出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的倾向。本文将要阐明的是,“全球”概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普遍伦理问题。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称:“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共识。”宣言的起草人、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德国神学家孔汉思认为,这样一种在“伦理方面的基本共识”,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态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研究“普遍伦理计划”,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召开会议组织多学科学 相似文献
3.
4.
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儒家伦理是德性伦理 ,它的核心是仁学。仁学是一个较大的思想体系 ,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容。这些不同层面的内容可以同西方伦理进行广泛的比较与对话 ,亦可以互相补充 ,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 ,“亲情”之孝是人间关怀得以形成的自然的情感基础 ,“忠恕”之道则是人间交往的普遍原则 ,“爱物”之情为生态伦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实现人与人。 相似文献
5.
6.
在传播全球化成为世界潮流的情况下,媒体面临的冲击直接和激烈;因东西方化价值体系的差异,当传播跨越化产生互动时,难免失谐和冲突。为应对挑战,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闻伦理化建设刘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共行政伦理的界说、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生态环境与逻辑起点、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初步成果、基本内涵 (指导思想、规范体系、监督机制、养成机制 )与根本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护理作为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其伦理内涵植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对话伦理的理论背景, 并以关怀伦理为基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有关“关怀”的伦理思想都有丰富的论述, 而以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最为系统。护理学强调关怀, 多元文化护理更是对“关怀”全面而深入的实践。关怀伦理给了多元文化护理诸多启发, 实践多元文化护理应当进一步学会关怀, 实施尊重原则、同情原则、责任原则、宽容原则、情境原则和沟通原则, 体现关怀在知、情、意、信、行方面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进化伦理学及其向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化伦理学”这个名称下,容纳了形形色色的具体构想。但是,各种进化伦理学纲领都以进化论来理解和把握人类道德现象。广义进化伦理学就是道德进化论。它侧重于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说明(解释),但也试图对已有的道德规范体系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道德规范进行限定或修正,因而并未完全丧失规范伦理学的性质。进化伦理学对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基础、学科性质和若干核心伦理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Jinger G. Hoop Tony DiPasquale Juan M. Hernandez Laura Weiss Roberts 《Ethics & behavior》2013,23(4):353-37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values, and ethics in mental health care. Cultural competence is a practical, concrete demonstration of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persons, beneficence (doing good), nonmaleficence (not doing harm), and justice (treating people fairly)—the cornerstones of modern ethical codes 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s. Five clinical cas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range of ethical issues faced by mental health clinicians working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issues of therapeutic boundaries, diagnosis, treatment choice, 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just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health car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
自古至今,西哲们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把西方的政治伦理观推陈出新:美德政治伦理、神性政治伦理、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伦理、权利政治伦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现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诉求,对于理解和把握政治伦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Will C. van den Hoonaard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2006,4(1-4):1-10
This article constitutes the introduction to a collection of essays in volume 4 of JAE, representing an extremely diverse collection of pieces written by authors from equally diverse backgrounds with the purpose
of sha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related to research-ethics, or on ethics more generally. All of the articles
are fresh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ethics review debate. The 17 authors of the 12 articles co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outh Africa, and Canada. Their disciplinary or research backgrounds include Aboriginal literatures, English literature, English-as-a
Second-Language pedagogy, French literature, history, language and literacy, liberal arts, and linguistics – all fields in
the cluster of the humanities. The volume also has contributions from social work, soc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The world
of research-ethics review has become so pervasive that it invades all areas of research: it does not respect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volume represent, in short, a microscope of the research world. 相似文献
15.
A Dedekind algebra is an order pair (B, h) where B is a non-empty set and h is a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 on B. Each Dedekind algebra can be decomposed into a family of disjoint, countable subalgebras called the configurations of the algebra. There are 0 isomorphism types of configurations. Each Dedekind algebra is associated with a cardinal-valued function on called its configuration signature. The configuration signature counts the number of configurations in each isomorphism type which occur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algebra. Two Dedekind algebras are isomorphic iff their configuration signatures are identical. It is shown that configuration signatures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homogeneous, universal and homogeneous-universal Dedekind algebras. This characterization is used to prove various results about these subclasses of Dedekind algebras. 相似文献
16.
吴菁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9)
在生命伦理领域中,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德性伦理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重新厘定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初步探究在生命伦理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的演进而滚动式地拓展。在希腊罗马伦理学中 ,只有哲学视野 (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 )。在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 ,神学视野 (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 )统辖哲学视野。在近代西方伦理学中 ,哲学视野是脊梁 ,心理学视野 (以情感论视角为主 )和神学视野为两翼 ,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生物学的视野———充当侧肢。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 ,哲学视野 (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 )、语言学视野 (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 )、心理学视野 (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动机论、环境—行为论等视角 )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的格局呈现出来 ,其他诸视野———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不断拓展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实践与研究相关的伦理学视角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炜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4):54-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卫生领域的伦理学问题不断显露,有必要对其重新审视。探讨了目前在公共卫生领域流行病学实践与研究中存在和涉及到的一些伦理问题,有传染病报告、隔离、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传染病应急机制、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等,并就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伦理实践原则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