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模糊性问题是当下机器智能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消除知识的模糊性问题成为当下机器智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两种不同语境逻辑的视角出发,分别诠释了谓词模糊问题与主词或句子的语义模糊问题的回避方式,为模糊问题的解释与表征提供了新方法。事实上,模糊问题是由于语境的不确定性所致,因此语境逻辑的分析方法将是模糊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模糊"似乎是科学的天敌,但在以记录真情实感的模糊思维为宗旨,通过超越逻辑思维规则和语法规范来表现与日常语言不同的艺术化语言中,模糊性又是其一大优势.模糊性与世界、思维、美感、情感、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中,谈论最多的是名词和形容词的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通常指的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界限不明确。例如“青年”一词的模糊性表现为它所概括的年龄界限除中心区域(如十七八岁到二十五六岁)明晰外,其两端,即“少年”与“青年”;“青年”与“中年”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由于名  相似文献   

4.
孙军 《美与时代》2004,(1):24-25
"模糊"这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严谨的科学,同样也适用于艺术领域.它是艺术创作中一种较活跃的因素,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和艺术思维与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创作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规范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理论上,它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们所进行的道德思考之结晶,体现了人们曾经达到和正在达到的道德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上,它是道德原则要求的转化形式,起着指导社会成员具体行为的作用。因此,道德规范常常构成一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在这一领域,如同其他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曾经走过了不少弯路,至今仍然在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上陷入传统的樊篱。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精确性的盲从,无视道德规范的模糊性。这一指导原则导致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误区。本文尝试运用模糊论的基本原理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理模糊性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谋超 《心理学报》1981,14(1):66-77
本文初步得到如下三点结果:1.表征了人类心理概念化具有模糊集(Fuzzy Sets)特征。2.经验地评论了L.A.Zadeh的模糊语义定量的某些算子或运算规则。3.利用模糊熵的概念测量了人类的某些推论过程中的智力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概念的模糊性概念的模糊性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不同于事件的随机性。随机性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事件出现机会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则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通常表现为一个概念没有确定的边界。概念的模糊性更迥别于概念的混乱,模糊性具有客观性,即在一定的语言历史阶段,模糊性是无法消除的。而混乱性则表现为对概念内涵的不正确理解和在应用中的混乱。概念的模糊性也不等于相对性。它包括相对性,但比相对性涉及的范围更宽。如渺茫、彼岸等概念的模糊性,显然不是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谈医学临床思维的系统性与模糊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类思维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有着思维自身的规律。思维规律本质上仍然是客观规律,它同时由人脑的机能及思维外在对象的性质所决定。医学临床思维作为一般人类思维现象的一个特殊领域,必然受一般思...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公民漫步于大街小巷,深入于市民的空间,汇聚成一台创造性表演的音乐会。他们既是这台音乐会的创作者,又是它的观众。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错综交迭的各种感觉,他们从城市社团用来指导他们和表述自身的活动和形象中得到的矛盾而同时袭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汉语的“模糊性”:(1)汉语模糊性的分类:按表达形式、心理内容、表达感觉、表达判断、特定短语、科学内容、宗教教义和名实不符等分为八类。(2)汉语模糊性的应用:按用于生活、科学、文艺和宗教分为四类。(3)汉语模糊性的产生与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共分为语言本身、心理活动、习惯定势、神经系统的机能和结构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交际中当理解上产生疑惑或信息把握不准时,常责之以模糊,或者笼统、含糊,认识上将模糊、笼统混为一谈。其实,这三者是言语活动中不同层面上的三种不同性质的特征。它们各有自己的语言形式和逻辑表现。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中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而词语所反映对象的界限不确定的特征。如“晚上”,中心意义是指吃完晚饭(或天黑)到睡觉之前之一段时间,但几点钟吃完饭,几点钟天黑(不同季节、不同经纬度地区天黑的时间是不同的),几点钟睡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再如“舒服”,中心意义是表示生理或心理上没有不适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的生理或心理的起、终点以及与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美与时代》2007,(1):113-115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在语义和句法的层面都有体现.模糊性在诗歌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模糊性使诗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意义,增加了诗歌蕴含的信息量,有利于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但同时也为翻译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怨情》四种译文的分析表明译作与原作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等;相反,二者只能是一种模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3.
指称与语境     
克里普克与弗雷格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指称理论,而这两种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内涵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替换原则(Principle of Substitutivity)说的是,用指称相同的词项替换句子中的指称词项后句子的真值不变。这个原则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指称与真值之间的联系。但信念语境与模态语境内的指称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例如等同式“启明星=长庚星”和“启明星=启明星”在认知意义上可以不同。弗雷格关于等同式认知意义的研究导出了“涵义”(sense)这个概念。(Frege)克里普克面对的则是模态语境内的共指称替换问题。(Stanley)问题的格局现在…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表现是绘画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模糊性语言,如笔触、色彩、轮廓线、意象、主题的表达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绘画呈现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也是有所区别的。梳理直接性与间接性绘画模糊性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创作的初衷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浪潮。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研究问题日益复杂深化的情况下,精确性已不再是研究的全部,模糊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主题。同样,在设计领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从模糊概念和中国哲学中的模糊性入手,对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构思、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的评价标准的模糊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最初写于2001年,旨在探究语言上的、概念上的与本体论中的模糊性问题。文章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模糊性仅仅是一个词的特征,抑或它也是我们的概念的特征,甚或是实在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模糊对象的问题和相关的模糊同一性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证,即便模糊概念总可以得到进一步澄清,每个概念工具也必定是模糊的。其次,本文认为,如果不仅仅是词语,而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也是模糊的,那么可以论证,对象也必定是模糊的。第三,那种认为模糊对象必定具有模糊的同一性的思路是一种误解。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对于模糊对象的抵制部分就来自于下述观念,即这种对象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本文也论述了,通过放弃二值原则以使得模糊陈述具有真和假之间的某个值或根本就没有真值的办法,也无助于解决模糊性问题,而且恰恰会造成相反的情况,即妨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表明,在为真和既不真又不假之间,难以清晰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模糊的情形下要在真和假之间划界一样困难。本文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模态逻辑的框架和语义学来处理这些问题。基于哥德尔模式的模态逻辑系统T,本文提出了一种关于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量化逻辑,其中利用清晰性算子来代替必然性算子。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模糊性和概念工具的发展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邓小凤  袁颖  李富洪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3):571-575
陈霖的拓扑知觉理论运用几何性质解释知觉组织,并强调拓扑性质的优先性——拓扑知觉是其他几何知觉的基础,拓扑知觉先于其他几何知觉发生。皮亚杰的拓扑首位理论认为儿童的空间概念发展顺序为先发展拓扑几何概念,之后再发展射影与欧式几何概念。两大理论都运用拓扑性质来解释心理现象,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存在很大不同,但它们在理论结构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对几何学在心理学上的运用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侯昀 《美与时代》2004,(6):42-44
绘画艺术对色彩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但有的时候也需要模糊.准确与模糊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色彩表达的准确性,不等于数学概念上的绝对准确,有时恰恰相反,它要借助模糊思维、模糊概念才能达到表达准确含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将要进行比较和对照的“预设”和“语境蕴涵”这两个概念,过去二十五年间在英语世界的哲学文献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一发展决非偶然,它是二十世纪把分析强调为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产物。在此总方向下,预设和语境蕴涵既从消极方面又从积极方面起作用。从消极的方面看,它们是当代思想家用来最大限度地削弱哲学家和其他一些反思者用一些过度简单化的概念模式来观察世界这一倾向的手段;从积极的方面看,它们起着剖析和最终理解某些人类活动特别是那些涉及人致力于与他人交际如承诺、陈述、言谈、暗示时的活动之工具的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同一个思想内容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一句话可以有许多个同义形式。说话,对方没能理解,就换一种说法;写文章,对某个表达不满意,就进行修改,这就是在找它的同义形式。“任何一个艺术的表达式都和它的基础语句组成同义结构。从逻辑上说,也就是在不考虑语音和色彩等修辞因素的情况下,这些同义结构可以互相置换,而不致产生意义上的出入。有的即使不能置换,但也提供了许多共同的信息。”(陈宗明:《逻辑与语言表达》,第348页) 同义形式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取这个还是用那个却有优劣、高下、文野、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