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艳 《美与时代》2007,(7):110-111
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历来被作为喜剧作品来研究,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理论基础。以《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为参照,探讨《原野》在创作上的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以及隐含在剧作中作者的人性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原野》剧中所暗含的普遍悲剧创作理论与文章背后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也可以了解西方美学悲剧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戏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明霞 《美与时代》2007,(3):112-114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老舍的作品是最具悲喜剧审美形态的,在他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喜剧得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本文以老舍的代表作<离婚>为例,从悲剧人物的喜剧描写、灰色生活的调侃与讽刺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作家对悲喜剧创作艺术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4.
喜剧的美学品质在于:喜剧与悲剧是异体同源的艺术体裁,它们的精神是人类生命的内省意识,喜剧的“笑”与悲剧的“泪”相反相成,互相融会,喜剧的笑隐含着伟大的悲剧精神。喜剧产生于社会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和爱的精神,放弃这一点,就等于放弃了喜剧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3)
正我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因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在工作中见过太多的悲剧,因此想借助喜剧来释放压抑的心情。但当我满怀期待观看电影《囧妈》后,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而是延续千年的悲剧。电影《囧妈》主要讲了三段亲密关系。其中,主线是讲徐伊万与妈妈之间紧张的亲子关系问题,副线讲述徐伊万与妻子的婚姻问题,同时,也映射回妈自己的婚姻问题。电影一开始是徐伊万和妻子正在讨论协议离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早的浪漫爱情悲剧,这两部著作都是东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彼此相爱,且都与自己的长辈、亲族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并且两对有情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由于受到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部作品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9.
刘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3-183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悲剧爱情的杰出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霍小玉传》中李益“无情”与“多情”,“软弱”与“无奈”的分析,提出对悲剧人物“负心”汉李益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无情批判唐代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0.
插曲是阿提卡旧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喜剧诗人借歌队之口直抒胸臆的地方,也是观众和读者理解诗人政见和意图的场所。本文试图疏解《阿卡奈人》的插曲正文,以此探寻插曲对喜剧诗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泉 《哲学动态》2023,(4):23-32
马克思对历史事件常运用悲剧或喜剧的“隐喻”方式加以论述,并以此戏剧化的“隐喻”方式揭示历史现实中悲喜剧转换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认为,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与喜剧,现实中发生的悲剧与喜剧可以从阶级斗争中找到现实性根源。基于这种现实性理解,马克思以“滑稽剧”“讽刺剧”“笑剧”等“隐喻”的叙事方式揭示了现实中不断上演的悲剧与喜剧斗争转换及其内蕴的历史辩证法。悲剧或喜剧冲突本质上根源于现实性与必然性的矛盾斗争。悲剧冲突源于尚未获得现实性的必然性与已经丧失必然性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斗争,喜剧冲突源于已经丧失必然性的现实性与尚未获得现实性的必然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历史现实性与必然性的冲突中揭示悲剧与喜剧转换深蕴的历史辩证法,既凸显了审美艺术与理性主义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同时也在阐明悲喜剧冲突现实动因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理解,为确立批判与发展的历史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介绍了悲剧的六个组成部分,其中他最为看重情节,并提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他的"情节中心论"影响深远。结合其《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可以知道他看重情节,强调行动,是因为他将人的行动与德性相联系,让观众通过观看悲剧,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幸福,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残酷的后果,人如何行动决定人有什么样的德性。而人的行动开始于对行动的选择,选择是实践理性的审思活动。由于实践理性的参与,行动是自愿和自我负责的,从而证明,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自己决定,又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行为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从而进行情感的调节,让它达到适度,最后让观众反思、认知自我,培养其理智和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他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创作经验,并在《诗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对后世美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到中国悲剧作品的分析能极大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喜剧《云》是阿里斯托芬自认为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希腊古典时期最为重要的戏剧之一。知识与道德是这部喜剧讨论的核心主题。从知识问题和道德问题两个视角切入,通过对斯瑞西阿得斯和苏格拉底这两个主要角色形象的分析,揭示阿里斯托芬对知识和道德的看法,并以此对启蒙运动所导致的工具理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汪锐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53-153,151
本文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情感纠葛的两位女主人公瑞那夫人、玛娣儿特分析入手。回顾两位女性与男主人公于连的爱情悲剧发展过程,并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孔尚任的《桃花扇》突破了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的窠臼,以侯方域和李香君一南一北修真学道终结,虽然不符合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原则,却在艺术真实的层面上与现实版的侯李之恋构成了互文回响,呈现出决绝之美、理想之美和悲凉之美,《桃花扇》的立意深度因此超过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  相似文献   

17.
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用自己的小说写作原则生动形象地描写的英国社会十八世纪的生活全景,并将其独创的“散文体喜剧史诗”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入手,分别从喜剧、史诗、散文形式三个方面研究此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以此采了解《汤姆·琼斯》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潇雨 《学海》2006,(1):182-185
《玉卿嫂》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运用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对文本中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挖掘,探究文本中人物的悲剧根源所在,也试图解读文本以印证存在主义的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一、作品介绍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一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在中国的文坛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萌 《美与时代》2014,(4):124-124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通过对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的二元冲动及其在悲剧里的融合的探讨,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悲剧观。这种悲剧观是尼采整个思想体系重要的基础理论。尼采批判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认为真正的悲剧到了苏格拉底影响下的欧里庇得斯便消亡了。而对于悲剧重生的渴求中,尼采将他的悲剧观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