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父亲和母亲的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与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作用。以北京市某区75所幼儿园的2222名3~5岁在园幼儿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抚养压力量表》、《学龄前儿童问题行为问卷》分别对母亲抑郁、父母抚养压力及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部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对儿童内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部分中介;(3)母亲抑郁对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的作用被"母亲抚养压力"、"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两条路径完全中介。综上,研究揭示了母亲抚养压力、父亲抚养压力在母亲抑郁和学龄前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行为是指母亲为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及培养、训练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常规等行为的总和。本研究采用母亲抚养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对1064名1-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结构是影响母亲抚养行为的重要变量,主干家庭的母亲的抚养行为在总体上优于核心家庭;(2)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亲的抚养行为;(3)不同年龄儿童的母亲在避免儿童受伤害、训练身体动作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等抚养行为方面具有明显差异;(4)母亲的年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性别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572名1─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及在低社会支持情境下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有显着的负相关,并主要与父母侧面因素显着相关;(2)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朋友的支持有助于减轻母亲因抚养儿童所产生的角色限制和身体健康方面的压力,而配偶的支持则影响母亲抚养行为中的情绪、自信心、积极性和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亲戚和邻居的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没有显着的联系;(3)在低社会支持情况下,母亲的婚姻关系、儿童的性别对母亲抚养困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对父亲、母亲抚养压力的影响及夫妻亲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儿童问题行为问卷、抚养压力量表和夫妻亲密量表对3164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测查。研究发现:(1)母亲抚养压力在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父亲抚养压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夫妻亲密调节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作用,夫妻亲密越高,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预测作用越强,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通过母亲抚养压力对父亲抚养压力的间接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消极行为特征与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奇  夏勇  王耘  方晓义 《心理学报》1996,29(3):260-267
以572名1-6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婴幼儿消极行为特征在各年龄组的分布、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并考察了在儿童消极行为较多情况下,与母亲抚养困难有关联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1.儿童消极行为特征的分布在各年龄组水平上是相似的。2.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的抚养困难有显著的正相关。3.在儿童消极行为较多的情况下,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生产年龄、婚姻关系及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与母亲抚养困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4、5年级学生和他们的母亲各694人,采用小学儿童母亲行为问卷、自尊问卷(SEI)与小学儿童母亲背景问卷进行施测,对小学儿童自尊与其母亲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小学3-5年级儿童中,自尊得分与母亲的各种支持行为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除母亲陪伴性和情感性的不支持行为外,工具性、信息性和极端性的不支持行为与自尊得分之间呈现出显著或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不支持行为变量组对儿童的自尊水平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而支持行为变量并未引起回归方程的显著变化。(2)宽松型、支配干涉型、温暖型与严厉型母亲行为教养下的儿童自尊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宽松型母亲教养下的儿童自尊明显高于严厉型。(3)母亲的行为类型与儿童的年龄、性别、独生与否及母亲的年龄、职业与受教育水平、城乡因素在儿童自尊上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021名3~5岁儿童母亲抚养压力进行潜在剖面分析,探讨母亲抚养压力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5岁儿童母亲的抚养压力可以分为五类:低压力型(22.31%,指来自儿童发展和自身承担母亲角色的压力均最低)、适度压力型(38.17%,指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均处于平均水平)、高儿童侧面压力型(26.39%,指来自儿童发展的压力较高)、高家长侧面压力型(8.62%,指来自母亲角色的压力较高)和高综合压力型(4.52%,指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均最高);(2)生育年龄和家庭收入较低的母亲更可能属于高儿童侧面压力型,对儿童期望较高的母亲更可能属于高家长侧面压力型;学历较低、夫妻关系较差的母亲更可能属于高儿童侧面、高家长侧面和高综合压力型.  相似文献   

8.
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沙  董奇  王耘 《心理科学》2000,23(5):571-575
本研究考察了567名2-5岁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与教养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在高抚养困难情景下母亲教养行为的可能调节因素.结果发现(1)幼儿母亲的抚养困难感受总分与其教养行为的各个侧面均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母亲抚养困难程度越高,则其敏感性、参与性、积极情感及对儿童发展的指导性均较低,而其对儿童的消极情感较多;(2)回归分析表明,来自儿童侧面的"积极强化缺乏"、"多动/注意分散"、"不良心境"与"过度要求"以及来自母亲侧面的"缺乏依恋"、"缺乏能力感"等方面的抚养困难是预测母亲教养行为的重要因素;(3)在母亲抚养困难较高的情况下,夫妻双方的受教育水平分别对母亲教养行为的一些侧面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在述评相关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母亲抚养困难及其影响因素。母亲抚养困难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感受,主要表现为与抚养行为有关的焦虑、抑郁、紧张和挫败感等,它是影响儿童发展和母亲适应母性角色转化的重要变量。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的特征、母亲的特征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1085名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其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注意分散程度、心境、活动强度、活动阈限及适应性等方面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各个方面均有显着相关,表明儿童气质与母亲抚养困难关系密切;(2)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母亲抚养困难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困难型儿童和敏感-退缩型儿童的母亲抚养困难程度显着高于容易型儿童的母亲;(3)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母亲在抚养困难各具体感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纪林芹  张文新  郑金香 《心理科学》2003,26(5):925-925,922
1 问题提出  社会支持 (socialsupport)是“给个体提供实际帮助 ,或能使个体感到属于一个社会系统的社会互动或关系”。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及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从 2 0世纪70年代开始 ,心理学、人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大量研究 ,利用社会支持实施了越来越多的治疗和干预计划。母亲社会支持 (maternalsocialsupport)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 ,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成员对母亲的支持与帮助 ,是以儿童母亲为中心 ,由儿童母亲、母亲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支持性活动 )所构成…  相似文献   

12.
以67对3~6岁的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情景法探索母亲对不同情景下儿童问题行为的归因方式,并考察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归因对儿童后续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对儿童不同问题行为的稳定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存在情景上的差异;(2)母亲的不可控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可以影响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发展且受到儿童消极情绪的影响,但母亲的归因方式不可以预测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7名幼儿及其母亲历时5年的5次追踪测量, 考察了儿童早期(9~38个月)母亲生活压力对5岁时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 在儿童早期, 母亲生活压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引起母亲生活压力的主要生活事件排序有所变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作用机制有两种方式:一方面表现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5岁时的情绪症状和品行问题的直接效应; 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减少母亲积极养育行为进一步影响儿童情绪症状和同伴问题的间接效应; 此外, 儿童早期母亲生活压力还通过积极养育和儿童努力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儿童过度活跃和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结论:母亲生活压力对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效应, 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母亲生活压力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积极养育、努力控制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和量表测量分析了2-6岁儿童母亲的夫妻冲突与其儿童教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根据夫妻冲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被试分为高冲突型和低冲突型两类,其中前者约占被试的1/4;夫妻冲突对母亲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的多数方面以及抚养困难感具有显着或非常显着的消极影响;在高冲突型家庭中,母亲的身心健康水平对其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和抚养困难可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着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研究设计考察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气质与母亲的教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104名儿童来自中国西部农村,第一次测查的平均年龄为45个月。通过录像观察编码的方式测量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及母亲的教养行为,2年后对他们进行追踪。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对母亲的教养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在对行为抑制性高的儿童,母亲在之后会表现出更多的接受性和指导性控制的教养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的研究设计探讨母亲养育压力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选取上海市两所公办幼儿园202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母亲养育压力与男孩的外化问题行为可以相互预测,与女孩外化问题行为相互预测不显著;(2)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社会能力可以相互预测;(3)母亲养育压力不能显著预测幼儿内化问题行为,但内化问题可以显著预测母亲养育压力。母亲养育压力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在幼儿外化问题行为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类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观察法,考察122名21-27个月龄的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类型,实验室程序包括儿童的自由活动、与陌生人的交往、在多种压力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与母亲的分离-重聚等.结果发现(1)本研究中使用的实验室观察程序能够有效地测查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2)中国两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有四种类型淡漠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缠人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分布比例分别为11%,73%,7%,9%.其中安全型和混乱型依恋的表现与国外研究者描述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儿童的行为大体相同,但淡漠型和缠人型依恋为我国儿童所特有,其表现特点与国外研究者描述的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及焦虑-矛盾型不安全依恋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上海市2所幼儿园170名5岁儿童及母亲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结果发现:(1)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婚姻冲突、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婚姻冲突在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心理韧性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儿童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会通过婚姻冲突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儿童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能够缓冲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