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守时,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写作模式却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  相似文献   

2.
聪慧四法     
美国有个资本家请一位著名的画家为他画一幅肖像。肖像画好以后,资本家却拒绝交付原来议定的5000美元的报酬。他的理由是:“画的根本不是我。”怎么办呢?画家很不痛快,因为他确是花了不少精力才画成这幅画,而且肖像和资本家本人也确实很像。资本家说不像,只是一种无理的挑剔。画家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  相似文献   

3.
老舍小时候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直到九岁才入学,而促成和帮助他入学的是当过北京鹫峰寺住持的宗月大师。宗月俗名刘寿绵,系清皇室内务府人,生于富贵之家,一生乐善好施。一天,他来到老舍家,一进门就问老舍的母亲:“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等老舍的母亲回答完后马上表示:“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第二天清晨,老舍  相似文献   

4.
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绘画“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主张,强调形神兼备,以“神”为主。魏晋时遨游之风的兴盛促成了他对山水画进行探索,他的《画云台山记》是山水画兴起的源头,玄学对他的画论影响极大,他的画论又成了后世画家做画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
伊尔·布拉格——美国史上首位荣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这个普利策奖,十分了得,可比为新闻界的奥斯卡奖。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一位黑人记者能获此殊荣,殊属不易。 但在童年时代,伊尔·布拉格曾是很自卑的,因为他是穷水手的儿子,他总认为象他这样出身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造就的。但他的水手父亲很有见地,领着伊尔·布拉格参观了两个名人故居,树立了他的信心和抱负。其一是大画家凡高的故居。在那里,他惊讶地看到了凡高的小木床和裂口的旧皮鞋,于是问父亲:“这个大画家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吗?”父亲答道:“不,凡高一生潦…  相似文献   

6.
三、艺术构思中的逻辑古代有一次举行绘画比赛,试题为一句诗:“深山藏古寺”。很多画家都在“深山”和“古寺”上下功夫,在深山老林中出现一座古寺,构思大同小异。只有一位画家却在“藏”字上下功夫。他是如何表现这个“藏”字的呢?他在画面上只让深山密林出现,并不画古寺,而画一个和尚挑着一担水向山上密林中走去——山上林中有古寺,不言自明矣!众画家和评画者都称赞此画深得题旨,为上品佳作。考察这位画家的构思过程,大致有如下一些推理:既然是“藏”,那么就应该“不露”。(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省略式,补全则如下:如果是“藏”了的,那么就是“不露”的;既然现在的要求是“藏”,所以应该“不露”。)然而,画面上古寺“不露”,又怎么表现有(藏有)古寺呢?(难处就在这里)这就依靠作者和读者的联想(艺术之妙就在于联想!)。作者的联想过程是:有寺必有僧,  相似文献   

7.
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北京韵味。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一职返回北京,暂时居住在朋友白涤洲教授的家。北京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获悉消息后,当即委派作家陈逸飞登门造访,正巧老舍正在午睡,陈逸飞不忍打扰,就留下一信,希望老舍能担当“笑王”一角。第二天,陈逸飞就收到老舍的回信——“辞王启”,内容是“逸飞先生:您来,正赶上我由津回来大睡午觉,该  相似文献   

8.
一从时间上来说,佛教是诸宗教中最早撞击老舍心灵的;从交往的程度上来说,老舍与佛教的关系似乎也更为密切一些。然而,当老舍刚刚开始接触佛教时,却是被动的,不自觉的。换句话说,老舍是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中,最早与佛教结缘的。当探讨老舍所受到的佛教影响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毫无疑问的便是“宗月大师”了。关于“宗月大师”的情况,目前掌握的较少。只知道他姓刘,名德绪,字寿绵,是西城粤海刘家的独生子。粤海刘家是内务府人,因祖上曾在广东负责过海外贸易,所以冠以“粤海”二字。刘寿绵家产万贯,好善乐施。1925年出家当和尚,拜当时北京西四…  相似文献   

9.
没有纯蓝     
画家梵高曾对色彩有过这样一句论述:“没有一种蓝色不含有黄色和橙色。”也就是说,没有一种蓝色是纯蓝的。蓝天不是“纯蓝”的,正是有了一点点云彩,才增添了蓝天的绚丽。  相似文献   

10.
墙上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是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地方,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临走时,我只好向画家请教,画家说:“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都看不见背影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天主教》2001,(2):1-1
耶稣自己背着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希伯来话叫“哥耳哥达”,他们就在那里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同他一起另有两个人: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耶稣在中间。比拉多写了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写的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牌子有许多犹太人念了,因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离城很近,字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文写的。于是,犹太的司祭长就对比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君王,该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君王。”比拉多答复说:“我写了,就写了。”兵士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份,…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13.
爱的划分     
有一位单身汉过腻了独身生活,决定娶一个老婆。于是来到婚姻介绍所,想选择一位如意伴侣。介绍所位于市中心。一位穿戴雅致的女士在门口迎接了他,并深深鞠了一躬,说:“请您到隔壁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扇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对象的资料,供您选择。亲爱的先生,您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谢过了姑娘,单身汉向隔壁房间走去。房间里有两个门,第一个门上写着“终生的伴侣”,另一个写的是“至死不变心”。他忌讳那个“死”字,便迈进了第一个门。接着,又看见两个门,右侧写的是“淡黄的头发”,左侧写的是“乌黑的头发”。…  相似文献   

14.
德君兄是我众多艺术家朋友中很有特点的一位。他不似前卫艺术家那样装疯卖傻,装神弄鬼;也不像某些画家动辄以画家自居,吹牛摆谱。他说话不紧不慢,办事从容不迫,一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表情。可以说,喜欢他的画是从欣赏这个人的性格开始的。对我这个非专业的、不写不画的业余艺术评论者来说,喜欢读画就如同在街头欣赏美女一样,纯碎是心灵向往真善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16.
厚道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干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男人皆有花心,您信不信?请听一个故事。有个画家携友散步,两人正向前走,画家突然对友人说:“我们身后有个美女,你信不信?”友人反问:“你又没有向后看,你怎么能知道?”画家回答:“我们的确没有向后看,但我们可以向前看,我是从对面走来的小伙的眼神中发现这个秘密的。”友人回头,后边果然有一美女!绝了!不回头也能发现身后有美女!这全是对面走来的小伙子提供的信息!那么,他究竟有没有错?  相似文献   

18.
某医院有一位年轻病人,曾向我们倾诉过他的烦恼。他第一次高考由于紧张过度,仅以2分之差落第,第2年再考,至6月中旬突然因腹泄、便血住院,病到7月中旬好了。而第3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病房。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的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他得的是什么病呢?精神医学认为,这是因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用疾病来逃避考试”——不是我不想高考,因为我生病了。 实际上是用生病来为不成功找“借口”。但这一切的奥妙在于,他并不是  相似文献   

19.
吴杨 《美与时代》2023,(2):54-57
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其山水画的风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重视书法用笔,他师古却不泥古,自成一家。萧云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尤其是皖南一带画派影响深远,在当地形成了“姑孰画派”。当下,国内对萧云从的研究多关注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姑孰画派”,并且大多是将传统山水画审美风格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而对萧云从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剖析甚少。因此,结合元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影响,对画家萧云从作品的题跋及他画作中的书法用笔进行阐述,同时结合萧云从影响下的皖南画家的艺术风格论证其在皖南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