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船山信一逝世日本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船山信一于1994年3月16日逝世,享年87岁。船山先生1907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3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是文学博士;曾在立命馆大学文学部任教授。他一生著述和译著甚丰。主要著...  相似文献   

2.
彭传华 《现代哲学》2017,(1):156-160
船山学研究史上,关于船山是“人治论者”还是“法治论者”一直聚讼不已,其中的关键在于没有把握理解船山法治思想的钥匙,即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船山法治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在于船山认识到了法治与政治权威之间互动的关系。这一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船山声称“任人任法,皆言治”,揭示了政治权威与法治的辩证联接;第二,船山主张“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强调了政治权威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船山宣扬“法善以待人,则人之失者鲜矣”,凸显了良法对于制约政治权威的重要性。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才是正确理解船山的法治思想的关键,而不应该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2,25(5):621-621,619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在经历了坎坷崎岖、激荡流离的青壮年后.晚年隐居于衡阳的石船山讲学、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在其浩繁的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文将对他的情之心理思想作一些探讨,以期求教于海内外方家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哲学学会最近在长沙举办王船山著作讲习班,特邀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王孝鱼先生前来讲课。王孝鱼先生多年从事王船山著作研究,著有《船山年谱》、《船山学谱》、《船山杂文选要译解》等共计  相似文献   

5.
<正> 船山重视法相唯识学,近人时有发明。熊十力先生说,他早岁十分崇拜船山学问,后读佛典,“始知船山甚浅。然考船山遗书目录,有《相宗络要》、《八识规矩赞》二书,自邓显鹤、曾国藩之伦,皆莫为之刊行。诸为船山作传者,亦置弗道。吾臆船山晚年或于佛学有所窥,陋儒或讳其书不传,未可知耳。”(《新唯识论·心书》)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也说:“尤可注意者,遗书目录中有《相宗络索》及《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二书。在彼时以儒者而知治唯识学,可不谓豪杰之士耶!”船山对法相唯识学如何理解?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有何关系?船山于佛学研究为何独着意于法相唯识学?本文试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字而农,别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住在湘西的石船山,自号船山老人,世称他为船山先生。明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年)举人,明亡后奔走复国运动。曾在衡山起义,永历时代臣事桂王。但两次复国企图都失败了,最后回到家乡从事著书。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爱国主义者,尤其他把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有卓越的成就,在我国十七世纪哲学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先生,有次去日本旅行,乘游船游览城市风光。当他站在甲板上眺望城市的高楼大厦时,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众多高楼的顶端安装着许多广告牌和巨大横幅,上面用日文写着硕大的“火”字,他感到非常奇怪,就问导游小姐:“这楼顶上写着那么多‘火’字究竟是何意?”导游小姐笑着说:“先生,你可能误会了,在这里,‘火’字代表着保险的意思。”陈东升这才恍然大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日文中包含着许多汉字,但读音、含义与汉字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王强、辛国芳在《“模型的构建”不是“科学的目的”》(见《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6期 )中对笔者提出的“模型论”与“原型论”是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的观点表示反对 ,其表层原因是王强等先生对笔者“模型”与“原型”说的曲解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彼此观点的迥然对立。他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与笔者已有几次交锋 ,论争的焦点就在于以什么样的评判标准来评判中医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医究竟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王强以“科学”(实际上是现代自然科学 )的标准评判中医学 ,认为中医学有“科学成分” ,也有“不科学成分” ,因而主张“剥离” ,主张…  相似文献   

9.
初到山城,徜徉在陌生的小巷,一抬头见“前方施工,此路不通”的标牌横在路中央,原来我走错了路。错就错了吧,反正我也没有什么目标,只是随便走走。然而,标牌上那个大“路”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知书写者出于何动机,八个字中“路”写得又大又潇洒,足足占有两个字的位置,我不禁回头多看了几眼,而这多看几眼竟然使我对“路”字结构产生了如下的联想。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 案例1:我对“性”的好奇与想象.惹怒了爸爸 我的脑子很好,所有的亲成朋友都夸我聪明,我无论读书、做作业、温习功课等.都比别的同学快半拍.从小学到现在的初二.几乎每天考试都是班上的前三名,所以我父母对我的课余时间也放得很宽,而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每天在爸爸的书房里呆上一两个小时.这样的孩子有哪个家长会不放心呢?  相似文献   

11.
一天,在我的电子邮箱里出现了一封信,是一个叫文清的同学写来的,他在很长的信中说:“汪老师:非常喜欢收听您的节目,使我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有个问题需要向您咨询。我现在正在一所重点大学上大三,我在学校的生活很不好。我性格内向,和宿舍同学的关系很好,但出了宿舍在校园走路,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上高中后,我当上了班长。为了很好地开展工作,我和同学们广泛接触,性格渐渐开朗活性了不少,但这并不能改变我性格中的纤细,敏感的一面。不知是我多心还是怎么的,我总觉得班上相当一部分女生有点疏远我,也许是同性相斥吧, 我自己也确实更喜欢与男生接触。坦白地说,我比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14.
圣洁的祭品     
许多年以前,我才刚领洗。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神父。那时虽然对信仰认识还很浅,但也知道神父是不一般的人,他的学识和品行都令我非常敬仰。所以,在选择礼物上伤了好大的脑筋。送什么呢?最后选择了一盆刚刚盛开的洁白的菊花。当神父看到“它”时,心中的喜悦立时显露出来,就凭他那份喜悦,我相信,我的礼物胜过他所有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15.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隐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平生著述一百余种,四百多卷,有人以为:“在清初诸大师中,,能极深研几,切实做穷理功夫的,怕没有谁比得上王船山先生吧。”(嵇文甫《王船山学术  相似文献   

17.
主雨薇 《美与时代》2014,(2):107-108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假若你看过这本书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是达到了。生活的美好并不意味着因为“好”所以“美”,而是带有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也许我们在其中会感到痛苦难当,感觉无可奈何,感到回天乏力,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出世”,以一颗纯净免俗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寻常,而且波澜不惊。如若做到心中留下美,出世人生美,就无需空谈纸上美。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8,(4)
水谷幸正先生在接受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致词(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尊敬的赵朴初先生和夫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道:我今天非常感动,不知用什么言语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刚才赵朴初先生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授予我“中日佛教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位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人物。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的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大“显学”。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台海外,船山学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陆主要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嵇文甫,之后有侯外庐、张岱年、萧箑父等众多学者,推出了大量船山学研究成果。港台海外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学派,也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以熊十力为代表,1949年后主要是熊十力移居港台的弟子及其后学,也普遍关注船山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20.
孙连仲教授托人送来他与南纵线先生合著的《模糊社会语言学》和《模糊言表思维探秘》书稿,命我作序。我和孙先生虽只一面之交,但似乎都属性情中人,有一些相近的特点,相近的毛病,相近的命运,相近的抗争。我对他们的课题缺乏深入思考,近来身体欠佳,但出于同道相惜、同病相连、同行相助的考虑,还:是欣然领命,写了这个“序”。代序者,无非是在著作面市前写就的书评,对作者及其作品做点:介绍和评论,讲述些相关的轶文掌故,序者亦可借机抒发些自家的观点,有可靠的发表机会,省却投稿、退稿、另投稿般折腾,有利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