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法音》1989,(10)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岳麓山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之半山亭上,寺前为清风峡。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米,从平地到山顶约七华里。麓山寺创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为会稽剡县(今浙江省嵊县附近)到湘州来传播佛教的第一个僧人竺法崇所建,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竺法崇以其师是天竺来的,按当时习惯以竺为姓,法崇是他的名字。《宋书》卷九十三《孔淳之传》有他和孔淳之交游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胡阿祥 《学海》2005,(4):42
(81)1103页:“荥阳、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河南立。”按:《晋志》司州荥阳郡“泰始二年置”。考《三国志·魏书·傅嘏传》,魏正始年间,傅嘏“起家拜荥阳太守”,则荥阳郡魏时已置。又《水经·济水注》:“魏正始三年,岁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割河南郡自巩、阙以东,创建荥阳郡,并户二万五千。”杨守敬《水经注疏》云:“《晋志》、《宋志》皆言晋泰始初置荥阳郡,《寰宇记》同。盖魏建郡旋废而晋复置也。《魏志·傅嘏传》,为荥阳太守,在正始末年。又《晋书·魏舒传》,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在晋文王时。”然则荥阳郡初置于魏正始三年,魏末暂废,而晋泰始…  相似文献   

3.
张珊 《管子学刊》2014,(3):113-116
左芬是西晋最重要的女作家,围绕其入宫时间、名号等问题,争议颇多,根据对祥瑞、册封礼及与她同时的其他妃嫔资料等的钩沉,本文推测,左芬入宫的时间可能在泰始八年之前,到泰始八年为修仪,晋武帝执政后期为贵嫔或贵人,而她的集子在梁代就已出现了名字讹误,误为《左九嫔集》,之后误会不改,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4.
<正> 在明初思想家中,薛瑄(敬轩,1389—1464)继曹端而起,在北方开创“河东之学”。他摒弃一切空虚浮游之说,追求实理,讲究实用,重视实践,公开揭橥“实学”的旗帜,声言“读圣贤之书,句句字字有实用处,方为实学。若徒取以为口耳文词之资,非实学也。”(《读书续录》卷三)明人遂称其学为“践履笃实之学”(李贤:《文清公神道碑》),称其人为“实践之儒”(《明儒学案·师说》)。其主要著作为《读书录》、《读书续录》(阎禹锡仿《近思录》体例,将此二《录》类编为《读书全录》)和《薛文清先生全集》本文拟就其“实学”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实理实气说实理实气说是薛瑄“实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笃实的程朱理学家,薛瑄也以理气观念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发育。不过,他在运用理气概念时,更加强调理气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6.
杨权 《现代哲学》2002,(4):72-76
由于两汉的章句之学与今文经学的关系甚为密切,而谶纬又主要是今文经学神秘化、庸俗化和政治化的产物,这决定了谶纬说不可避免地会对章句之学产生影响。这个结论,能从两汉章句从膨胀化到减省化的发展轨迹中获得证明——王莽时代“减省章句”的过程,实际上是以谶纬说来改造章句的过程;光武帝时代对章句的重新减省,也是以谶纬为准绳的;至于东汉其他时期对章句的减省,同样不脱谶纬的影响。残存于今的《孝经章句》,则为章句之学的谶纬化提供了一个文本证据。  相似文献   

7.
正(1)《朱子语类》卷3《鬼神》,[宋]黎靖德編,王兴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册第53-54页。(2)《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3《清源妙道真君》,佚名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长沙:中国古书刊印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影印本,第31页。(3)(5)(6)李启明主編:《二王庙道观概述》,都江堰:都江堰市青城山道教协会(内部宣传),1992年,第8、12、13页。(4)范勇:《蚕丛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S2  相似文献   

8.
道教辞典     
《无能子》晚唐无名士哲学著作。《唐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无能子》三卷,云:“不著撰人名氏,光启中,隐民间”。约成书于光肩三年(887年)。自述:“无能子贫,其昆弟之子且寒且饥,嗟吟者相从焉”(《无能子·答通问》)。撰者系贫寒书生,是一位与正宗的封建统治思想相对立的思想家。《无能子》三十四篇,分上、中、下三卷。“其旨归于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是以略礼教而外世务焉”(《无能子·序》)。认为天地阴阳都由气的变化而来,说“天地未分,混沌一炁。一炁充溢,分为二仪,有清浊焉,有轻重焉,轻清者上,为阳为天;重浊者下,为阴为地矣。天则刚健而动,地则柔顺而静,气之自然也”(《无能子·圣过》)。  相似文献   

9.
(64 ) 1 0 85页 :“汝阳令 ,汉旧县 ,属汝南。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按晋武分汝南为汝阴 ,何所言非也。”按 :何所言不非 ,魏时本有汝阴郡。详下第 (65)条。(65) 1 0 85页 :“汝阴太守 ,晋武帝分汝南立。”按 :《晋志》豫州汝阴郡 :“魏置郡 ,后废 ,泰始二年复置” ;又本志豫州刺史汝阳太守汝阳令 :“何故属汝阴 ,晋武改属汝南” ;又《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三颍州 :“在汉则汝南郡之汝阴县也 ,魏、晋于此置汝阴郡 ,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田。……汝阴县 ,本汉旧县 ,属汝南郡。魏文帝黄初三年属汝阴郡。”然则魏时有汝阴郡明矣 ,后废 ,…  相似文献   

10.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居士,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尚书右丞耶律履的儿子。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生于中都燕京(今北京)。因其父“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耶律文正公年谱》)故以为名。楚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育成人。“十三学诗书”(《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二),十七试进士,“所对独优,遂辟为椽”  相似文献   

11.
生当明末清初畿南容城晚年徙居河南辉县的重要思想家孙奇逢(1564—1675)面对地覆天翻的活泼泼地现实社会大变革,在惊困之余,“不怨不尤,遁世抗王侯之节,先知先觉,淑接圣贤之传。”(《日谱》卷一)努力学《易》,研究修身洁行之道,作正人;致力用《易》,探讨治国化小人之术,做君子;矢志不移,弘扬《易》的辩证法于天下后世;不官不仕,“是则君子为遁之道!”(《读易大旨》卷二)  相似文献   

12.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又作“彭际清”)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家世习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年十六为县诸生,翌年中乡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授七品官(县官),辞而不就。他早年喜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后转习道家的修炼术,三年无效而弃之。在友人的影响下,读明末高僧真可的《紫柏全集》,归心佛法。继而又广览袾宏、德清、智旭等人的著作,深信净土法  相似文献   

13.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开封)法云禅寺住持惟白集。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撰者惟白,靖江人、嗣圆通秀公(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曾于建中靖国元年(1011)撰《续传灯录》三十卷,徽宗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卷八》)“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势之顺以趋者,理也.”(《尚书引义》卷四)“顺必然之势者理也.”(《宋论》卷七)“天者,理而已矣;理  相似文献   

15.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陆王心学中可能诱发“异端”思想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曾严厉指责“陆氏之学”“断然是异端 ,断然是曲学 ,断然非圣人之道”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在晚明 ,一些程朱派学者也曾指责王学为“异端”、“异学”。到清初 ,又流行一种王学亡明论。程朱派大儒陆陇其说 :“明之中叶 ,自阳明倡为良知之说……其弊也至于疡轶礼法 ,蔑视伦常 ,天下之人恣睢横肆 ,不复自安于规矩绳墨之内而百病交作……愚以为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 ,不亡于朋党 ,而亡于学术。” (《学术辨》上 ,见《三鱼堂文集》卷二 )何谓“异端” ?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曾有过一个颇为简括的定义 :“异端 ,非圣人之道 ,而别为…  相似文献   

17.
(39) 10 6 0页 :“宋末失淮北 ,侨立兖州 ,寄治淮阴。”按 :宋末兖州寄治淮阴的具体年份 ,《南齐志》北兖州 :“宋泰始二年失淮北 ,于此立州镇” ;又《宋书·恩·阮佃夫传》 :泰始“六年 ,出为辅师将军、兖州刺史 ,戍淮阴 ,立北兖州 ,自此始也。”疑作泰始六年是。(40 ) 10 6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三清”的解释,一般认为“三清”是玉清圣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仙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而《云笈七签》卷三的《道教三洞宗元》则认为: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君,号无形天尊(注),居清微天之玉清境;由赤混太无元之玄黄气,化生灵宝君,号无始天尊(注)居禹余天上清境;由冥寂玄通元之玄白气,化生神宝君,号梵形天尊(注),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此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之尊神也。并提出最上一天名曰大  相似文献   

19.
《正统道藏》系明北京内府经厂刻本,刻于英宗正统九年(1444),十年工竣,凡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梵夹装,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据《大明道藏经目录》卷之四太玄部竟字号载“《山海经》卷一之十八,共十卷,原缺十四、十五。” 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郭噗传。”可知所收《山海经》十卷,实以残存十六卷(原本十八卷)重新分合而成。  相似文献   

20.
1.继钟肇鹏先生推出《谶纬略论》之后,王步贵先生推出了《神秘文化——汉代谶纬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下简称《神秘》)一书。这对于汉代谶纬的研究来说,已达到了较完备、系统的程度。因为各种思想史著述,包括通史(如侯外庐先生、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杨荣国先生或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