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禹宽平的《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之后,读者纷纷来稿,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本文从中西研究传统的历史差异及科学哲学与诺贝尔奖的历史关系、方法论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呼吁中国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医学奖:我们何时有缘———21世纪青年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段志光一今天,我们要反思自己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需要先看看昨天别人为何有缘。以美国为例。在诺贝尔医学奖史上,美国获奖年度为42个,占总年度数的4828%...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人传统思维存在的缺陷,也涉及到科研体制的改革以及科研成果的评判等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中国人传统思维存在的缺陷从思维学和方法论角度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为解析"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一命题,医学界尤其是医学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屠呦呦获奖之后,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反思式的梳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以相关文献为依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文量、发展态势、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医学界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同整个科学界对诺贝尔奖的研究处于同步发展态势;作者众多且核心作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影响力;《医学与哲学》等期刊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认为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将会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5.
众说纷纭话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待续)(一)新术语的贡献和译名的统一傅杰青禹宽平本刊1998年第2期发表了两篇关于1997年生理学或诺贝尔医学奖获奖项目介绍的文章,已经对该项目大体上作了评论。该项成果的争议性,可以说是医学诺贝尔奖授奖史上少见的。本...  相似文献   

6.
段志光教授的新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研究内容堪称大手笔、研究逻辑安排大布局、研究方法采用大数据;整个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探讨生物医学杰出人才成长规律、造就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产生一批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生物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目标,是国内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巅峰之作。《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成功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揭示了诺贝尔奖级生物医学科学家成长的一般规律,为培养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不谀亦不谤     
君冈 《佛教文化》1997,(6):14-14
本期封二发表的赵朴老手书《罗竹风先生纪念辞》,是他专诚为《罗竹风先生纪念文集》作的。罗先生是一个宗教学者,也是一位革命老干部。我虽无缘与他相识,但有幸在一次学术会上听过他的报告与发言,那已是十七年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有许多束缚与限制未解开,他的发言对我具有震聋发税之力,而他本人却绝无哗众取宠之意。至今他提到的那些论点我仍记忆犹新,而其中有些见解似乎还没有听别人谈起过。长时期来由于“左”的影响,宗教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与认识,今天社会各界能够扫除“左”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待宗…  相似文献   

8.
沟口教授是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哲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东方学会”评议员,编辑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挫折和展开》、《李卓吾》、《儒教史》、《作为方法的中国》等。最近,我有幸就中国哲学有关问题拜访了他。他对许多问题作了回答。下面将主要内容笔录如下。 笔者:沟口教授,您专事中国哲学研究30余年,出版了不少重要著作。我想请您谈谈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 沟口:关于“日本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哲学”,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在今年6月(1990年)专门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叫作《日本人为何研究中国》。此文发表在《新史学》第1卷第2期上。  相似文献   

9.
在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防控中,伍连德因为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土拨鼠在肺鼠疫传染中的作用,获得193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走近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伍连德与诺贝尔医学奖擦肩而过,有被提名项目自身学术影响的因素,也有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这是写给我的一位同行——哲学工作者的一封信。底稿偶然被《哲学研究》编辑部的一位同志看到了,他要拿去发表。我说,不值得。他说:就算是抛砖引玉吧!把它发表出去,能引起下厂、下乡的哲学工作者给本刊写点体会,互相交流一下意见、看法,不也很好吗?我没有理由拒绝,于是就把它交给这位编辑同志了。  相似文献   

11.
从无缘到有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缘到有缘上海铁道医学院(200070)李彦君,张炜象征着当今生物科学和医学界最高水准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以下简称诺医奖)自1901年颁奖以来,始终与中国人无缘。我们同其他海内、外炎黄子孙一样,深表遗憾。纵观诺医奖获奖史,我们从159位获奖者的...  相似文献   

12.
1 Prion的提出1982年4月普氏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的感染性蛋白粒子可引起羊瘙痒病》的论文(Science,1982,9April)。在该文中第141页上他写道:“我们提出了‘prion’(发音为pree-on)这个术语来代替诸如‘不一般的病毒’(本文作者注:矛头显然是冲着1976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Gajdusek。直到1991年Gajdusek仍在EurJEpidemiol,Sep;7(5):567~577上发表论文,把库鲁病-CJD-GSS-羊瘙痒病-BSE这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是生命科学领域声誉最高的一个奖项,获得者的多少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一项指标.至今,亚洲的科学家仅有1人获得了该项荣誉,但是已经有多名科学家获得了提名,通过描述从1901年到1951年之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提名情况来评价亚洲的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由1988—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出的几点启示哈尔滨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150086)于淼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举世瞩目的医药学家,他(她)们为推动历史的前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1988—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5.
图中这位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的人就是199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Stanley Prusiner)教授.他的功绩是发现了蛋白感染素(朊蛋白),成为解释感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理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引起人类脑神经退化而成痴呆的古兹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朊蛋白(PRION即普坐昂),从而在具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他的确是一位上帝的宠儿,他是继利根川进(1987年)之后一人"独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过去50年里只有10人享有单人获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间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问遗传学获奖项目运用了很多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还在使用,并频繁获奖;呈现出此起彼伏、交相更迭的"诺贝尔医学奖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本文旨在探讨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的遗停学实验材料更替现象,总结其更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选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8年第9期在《关于新哲学教科书》专栏中发表了И.Т.弗罗洛夫、В.С.斯捷平、В.И.列克托尔斯基和В.Ж.凯列的文章。这个专栏介绍了即将出版的新哲学教科书的写作意图,还刊登了该书的《前言》、《目录》和《结束语》(参见本刊1989年第1、2期——《哲学译丛》编辑部)。我们当时发表这些内容的考虑,不仅意在向哲学界和所有关注哲学的人介绍新书的主要观点和总体结构,而且意在听取读者的反应,了解我刊读者对准备出版的新书的意见。果然,本编辑部收到了大批来信,对拟议的著作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下面我们就向读者介绍几封来信。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医学遗传学家法尔(Andrew Z.Fire)和梅洛(Craig C.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由双链RNA引起的(基因)沉默",但是这一宣布迅即遭到部分植物学家的质疑,例如著名的英国综合科技期刊《自然》,就在当年10月26日出版物上刊登了这样质疑的短文,而诺贝尔医学奖的宣布是在此之前24天的10月2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