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概念在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提升,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厚导致消费文化的提升。消费文化的评述直接导向了消费市场,导向了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的再研究须依附于后续文化的不断挖掘。  相似文献   

2.
引言 在外在形态上,武侠电影极具"舞武"性质的动态美感,使其具备了影像媒介无限的表现潜能;而在文化所指上,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地紧密联系,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伴随中国百年电影史,武侠电影在题材、形式、风格、意蕴等方面已形成了稳定的类型化特征.但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受后现代文化的影响,武侠电影其内在理念和外在形态都悄然发生了变异性,这种变异是技术美学和艺术表达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消费文化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反对消费文化。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划开手机,不是跟广告打个照面,就是跟广告撞个满怀。或花言巧语,或五光十色,目的仅此一个:你要消费!于是消费成了文化,成了消费文化。既然消费成了文化,那么反过来说,不消费即没文化。于  相似文献   

4.
现代广告作为一种象征表现形式,是消费文明的象征语言。现代广告是从文化现实出发,把商业化对象的信息进行商业化传播。虽然借用于人文科学的方法和现代传播技术,其实用目的却是经济的。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现代广告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由此而产生了对广告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商品发展的历史,梳理了狂欢传统对当代广告文化的影响.并且指出广告作为一种欲望化消费的表现形式,继承和隐涵了新教伦理的神圣仪式性以及狂欢文化传统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都市,一幅幅巨型广告牌早已不是鲜见的风景;打开电视,关键时刻总有广告的插足,凑趣;公共汽车、电线柱、楼梯口,甚至厕所,凡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都不难见到广告的芳踪。偶尔闭上眼睛,听一听广播,大量的广告同样会不期而至。有人这样形容: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广告如同空气一样,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呼吸。不能否认,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社会的文化改造主要是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而广告正是为某一商品服务并为之作有计划的广泛宣传,意在产生、维持、并扩展商品的销路或服务,其作用并不只是单纯地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7.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家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文化包括电视、电影、广告、建筑、小说等在内的多种文化现象,而其首要特征就是碎片化,零散化,他说:"拉康认为在精神分裂中,'能指'和'所指'间的一切关系,比喻性的或转喻性的都消失了,而且表意链(能指与所指)完全崩溃了,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能指'.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是塑造优质城市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目前中国从传统的朴素节约型社会向现代消费导向型社会转化的时代背景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广告受众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城市公益广告创意水平已明显滞后于广告受众的审美观念。只有从公益广告的功能到情感、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国外及港台地区优秀的公益广告案例分析,不断提升广告创意的平民化创意表达、多元化的视觉图像创意语言、趣味性的创意体验,才能创作出更多符合老百姓审美与情感需求的城市公益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理论特质及后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与生态危机的深入反省密切相关,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拟对中国哲学所蕴涵的"文化生态模式"的基本理论特质予以探讨,并进而申论其"后现代意义".这里所谓"文化生态",是指由构成文化系统的诸内、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关系."文化生态模式"则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而之所以探讨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后现代意义",主要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凸显其对寻求"现代之后"人类文化更为健康的存在形态所可能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后现代文化基本上是一种视觉文化。这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广告摄影有着鲜明的商业性、独特的艺术性、纪实性和文化共识性等特点。与其他广告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有卓越的纪实能力,可将表现对象完全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给人以极高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即使经过处理和美化的影像,也仍然会让人觉得该影像是对真实的自然实物的写照。通过影像的纪实性、艺术性,广告摄影达到传统广告媒体所无法企及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消费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乡村文化的既定形态,使得传统的乡村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费化"转向。文化表征的"非中心化"、大众媒介的主流化、乡村现代闲暇文化的生成以及文化引领与现实文化形态的相对脱节都是消费语境介入乡村文化发展机制的审美表征。乡村文化的"消费化"不仅催生了乡村文化的"现代性",同时对当下的文化建设也带来更为深入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后现代学者鲍德里亚 (J. Baudrillard)的眼中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巴黎的著名文化建筑 ,也是具有深刻后现代文化意义和背景的标记物。从对这座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描述及其象征的意义阐释中 ,鲍德里亚得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文化观。那就是 :当代西方已进入了后现代社会 ,当代西方文化正走向灾难性的自我毁灭阶段。而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就是这种文化内向爆炸 (Cultural Implosion)的典型模式。一、对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独特外观的解读。鲍德里亚在其《博保格的后果 :内爆炸与冲击力》这本小册子中 ,主要以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 ,尤以对蓬…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广告设计是相对于现代广告设计而引出的概念.现代广告设计是工业社会时代普遍的广告传播形式,它遵循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注重表达的规范性、虚实的连贯性和逻辑的合理性.后现代广告设计则不同,大多强调了广告设计的意识形态作用,善于把商品、特质精神、文化观念等加以解构,改变了现代广告设计的风格,往往以晦涩的表达、冷傲的形象、模糊的意旨:以荒诞、戏谑、嘲讽、自虐的形式表现;以漂亮的面目呈现,手法怪异、内容模糊、主题反叛;它有着强烈的否定与破坏色彩,重视解构而轻视建构.  相似文献   

16.
如今,人们的生活内容愈加繁杂,人们的消费、购买心态日益成熟,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在极具煽动性的广告包围中,人们已越来越变得沉稳,挑剔。广告如何“走”进消费者心里,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因此,现在的广告不仅仅只是要求技术上的真实表述,还要讲究广告的策略,以唤起消费者心灵深处的共鸣。这里介绍几种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7.
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的特点是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消费不再是物的占有和消耗,而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大众传媒既是符号消费的技术支撑,也是消费符号的直接生产者.符号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满足人们对差异的追求、加剧社会分层、证明人们在消费社会中的身份.符号消费通过积极的关系方式和炫耀性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强化身份伦理.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文化,催化了从众和势利式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膨胀,用符号消费确证身份伦理的努力,不仅没有展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个体选择多样化的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丽野 《哲学研究》2012,(4):115-121
当代社会是"影像时代"。这里的"影像"是指包括影视剧、广告、网络视频、摄像头、手机拍照和监视器、电子游戏等在内的所有影视产品。影像无处不在,抬头触目皆是。影像全面渗透、参与和控制我们的生活,成为对人影响最大的影响源;影像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广告作为媒介,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体现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广告具有双重性,既具有物质使用性,通过信息传达以促进销售,又是一种精神产品,能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形式,推广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学:走向新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法 《哲学动态》2001,(5):21-24
196 0年以后 ,东西方美学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从人文科学的宏观角度来理解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西方文化思想自身的演变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变化 ;二是全球文化思想的演变 ,在西方文化与全球各文化的互动中 ,西方文化朝向一种与全球各文化更接近的形态。而这两个方面 (西方的后现代转向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 )本身就有一种内在关联 ,它们共同代表了美学向新的存在方式的迈进。一、美学存在方式与西方美学转型1 96 0年以来 ,西方美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美学体系性著作的实质性消失。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中对美学的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