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成为人类思考的一个焦点。一方面,这种思考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反思和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批判,是人的一次重新自我定位;另一方面,这种思考又促成了“环境价值”或“环境道德”、“生态价值”或“生态伦理”等概念的产生,这一组概念联系着价值观念领域的一场革命,可以看作是20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思想成果之一,其意义决不可以低估。但在目前的讨论中,关于这组范畴的涵义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李校利近年来,在研究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生产力范畴的内涵和实质成为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就这方面的重要观点作一综述。学者们普遍感到现有的生产力定义存在诸多缺陷,大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生产力定义。不少学者开始对"生产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生产力不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体现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廖之煌认为.上述说法是欠全面的,因为它把生产力只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而排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之外。这是用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观点看待生产力。这种割裂生产力同交往的关系的观点,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相悻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告诉我们,生产力是在生产活动,即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能离开生产活动。但是,生产力一经创造之后,就离不开人类的交往活动,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表现;既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就社会力量这方面来说,它是推动人类交往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是一切社会革命的基础;但同时,它本身又是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运动和发展的,离不开人类交往这块"土壤"和"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承认并尊重环境、资源的价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坚持公平原则, 确立人类长期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并指出,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随着大规模地开发与改造自然,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资源缺乏、粮食不足和环境染污等全球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这一背景,为反思传统的地理环境理论,重新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颜萍  冯必扬 《学海》2007,(3):202-203
踏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当前,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中国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中寻找什么样的战略对策?由叶南客研究员主持撰写的《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态--循环·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论》,以江苏省和南京市为典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社会提出了新的构架,是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重要议题中处于前沿地位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6.
中西动物保护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动物的关系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集中表现。人对动物的态度问题是环境伦理的一个试金石。在我国关于环境伦理的讨论中 ,动物保护伦理似乎仍是一个盲点。这既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深化 ,也不利于我国的动物保护事业。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中西动物保护伦理的异同 ,说明了动物保护伦理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丰富多彩的学科 ,它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受到了学术界与实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战略思维、战略者、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分析、战略资源、战略基础、战略结构系统和战略变革等九个方面作了尝试性讨论。同时也借鉴HenryMintzberg等人的学派划分法对战略管理理论流派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从“囚徒困境”谈起──全球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人类活动和环境公共物品的供需关系上往往无能为力,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原则地说,对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各国必须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在合作的基础上谋求集体理性的解决之道。本文拟从一个著名的博弈论案例出发讨论这个问题。(一)由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成功运作,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看似无规则的经济行为,通过市场关系的调节作用,总体上将呈现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在古典经济学看来,每个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对自己利益有最好的判断,亦无不…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进而影响到人类历史、文化、国际政治、社会生活。文章立足新疆开展无神论教育的地位作用以及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指出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开展无神论思想宣传教育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伦理责任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 ,这决不仅仅是一次一般的世纪转折点 ,它将是一个对人类自身命运如何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也愈来愈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的欲望的增长 ,人们向自然界的索取 ,也愈来愈无止境。环境的问题 ,已经从资源的破坏、水和空气的污染 ,发展到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正在不断地重演。由于无限制地运用现代技术 ,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人类怎样继续生…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人类为解决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而制定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它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则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古代的一些哲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对于今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就有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中国古代道家关于“道法自然”的论述,在今天读来尤觉贴切.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是对环境伦理学批判继承的产物。它在继承环境伦理学既把人与人的关系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伦理学的视野、强调尊重大自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客观价值的同时,着力克服环境伦理学所蕴涵的人类无所作为的思想。我们要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只有在认识改造世界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及自身的基本手段等思想为指导,研究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奠基性工作。一人的价值与…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率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与效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尺度。公平的尺度实质上是从人类具有某种共同点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衡量社会在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人的共同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效率尺度是衡量经济社会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所具有的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在市场体制下,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涉及到一个国家在经济上采取怎样的政策和措施,在政治上能否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能否保证社会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有效地运行以及在伦理上使社会成员具有怎样的价值目标和伦理规范。在西方,它是…  相似文献   

14.
颜鸿 《哲学动态》2012,(4):83-88
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的出现,无疑对物理学以及整个人类认知图景带来了深刻的挑战与影响。它对于人类观察和实验行为的强调,引发了当今许多重要的哲学讨论。其中尤为关键的一个,就是对"人的主动性在描述实在的过程中具有何种地位"这个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一讨论中,凯伦·巴拉德(Karen Barad)提出了她的"主动实在论"(agential realism)。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背景(量子力学的相应讨论)、内涵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讨论,借此对作为这一讨论主线的关于"人的地位"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评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王树恩当前,环境问题作为关系着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已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普遍关注。长期以来,在围绕有关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污染的根源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各种学派和观点。在今天,历史地、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当今环境危机的实质和环境污染的根源,选择和确定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分析和评价各种环境学派及其观点等,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和指导。一人与环境的…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珠海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发起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4日至28日在珠海召开,与会代表SO多人,论文4O余篇。会议围绕邓小平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特区”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在当今世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理论是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在世纪之交,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使中国跨进21世纪,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费嘉昱 《美与时代》2023,(12):14-16
建筑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人类需要“表达生活情境”的象征性艺术作品,以从中获得意义。人类建筑空间精神气质的传达可以增强人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明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感悟自身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获得意义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确认自身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否则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从建筑空间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构成“住所”的基础,因此一个建筑空间的精神气质传达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是一个资源宝库,但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公正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分配正义问题.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类借助于“环境正义”这一伦理概念将其追求分配正义的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环境领域,并在追求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的名义下表达他们的分配正义诉求.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研究新进展刘助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问题随之突出出来,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不同领域共同的研究热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作一介绍。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和性质第一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类又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两者是既统一又相对立的关系。①第二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着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征服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逐渐人化。二是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始终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制约。这种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②第三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但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目前,更主要的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产。③第四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的关系,这是自然界内在关系的最高体现。具体包括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系统关系、演化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互相依赖有机联系的大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人和自然部处在演化之中。人既是自然的征服者,又是自然锁链中的一环。④第五种意见认为,人与自然是协调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它应引起我们整个民族深刻的反思。这次特大森林火灾绝非偶然,它说明,除了加强法律、用法律手段保护森林及生态环境之外,我们整个民族还需要一种上升为伦理道德高度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 生态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一员,人应该和大自然建立一种犹如手足之情的亲密关系,与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的集体。人必须有这样的生态意识,即承认人类以外自然界的价值,把正义、道德、平等和权利这些伦理准则扩大到大自然。今天,“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一天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