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天主教会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关爱弱势的光荣传统。如何继承天主教会的优良传统,在建构和谐社会中发挥天主教会的特殊作用,是时代赋予天主教人士的神圣职责。本文结合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充分发挥宗教组织要履行这一神圣使命,就要从“和谐”二字上下功夫,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和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着手,大力兴办天主教会社会服务事业。文章也对如何进一步促进天主教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于2007年1月8日至9日在沈阳举办基督宗教爱滋病防治工作交流会议。此次会议有来自全国11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社会服务机构代表参加。此外还有联合国爱滋病规划署国家代表雷诺丹先生,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刘元龙先生,辽宁教区主教金沛献、助理主教裴军民,以及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助  相似文献   

3.
##正##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4年在沈阳正式成立。"中心"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多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省宗教局批准,成立于2004年。中心以实践爱德、见证信仰、服务社会、缔造希望为宗旨,以专业型,制度型,学习型和创新型为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多种渠道服务社会,尤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中心现有专职员工10名,专家顾问9名,义工若干名。他们深怀感恩之心,努力实践着基督宗教  相似文献   

5.
翻阅基督教会的历史,既是一部拯救人灵的救恩史,也是追求正义、提倡博爱的社会进步史。教会在世界各地开办了许多的慈善机构,给弱势群体带去了温暖,见证了福音的精神。从耶稣的时代开始,教会就一直关注博爱精神、人道主义。可以说慈善公益事业一直是教会的有形工作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和许多别的兄弟宗教一样,相信人全部的存在和意义并不只是现世短暂的几十年,对于此生的彼岸有着强烈并且持久的希望。但是“对于来世的希望并不削弱信友对现世所有的责任感,反而以新的理由支持人们完成这责任”。宗教本身不是社会发展的障碍,不是消极被动,悲观逃避。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建设平安和谐,幸福健康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宗教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两重性,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宗教社会功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的社会控制、社会整合、心理调节、文化交往功能的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06,(1):63-63
金刚在2005年第4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上发表《宗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问题浅论》一文。文章指出,为了切实做好宗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重要性:宗教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于2007年9月15日-17日在沈阳欧亚饭店举行首届"天主教社会服务机构农村项目经验交流会",全国各地天主教社会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农村项目的负责人,米苏尔代表,山东、辽宁和吉林政府水利部门的专家和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共4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中,耶稣的山中圣训讲到:“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就社会方面讲,教会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社会,提供和平,并且要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所以天主教一直就向往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的12月中旬,虽然已进入严寒之时,但首都北京处处涌动着忙碌的人潮和车流,一派勃勃的生机依然如故。在圣诞和元旦来临的前夕,笔者走访了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修班第一期学习的天主教界学员,被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刻苦学习、认真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新一代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到了中国教会的未来和希望。当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深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的宏伟目标,给中国教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希望和挑战。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将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基督教向中国的突进大致有四次,形成了三次峰谷,而从基督教的第三次来华才与中国文化开始了碰撞与交流.而思想的契合、学术的切入和伦理的示范是耶稣会将基督教信仰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有效途径.耶稣会来华传教的成功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沟通和传播手段恰当,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爱困难人群,这既是天主教“上爱天主,下爱世人”信仰真谛的体现,也是天主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实际行动。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重庆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多年来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现将有关情况,作简要汇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各战线甚至于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教会作为构成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中,围绕“和谐”这个出发点,应该做到两个“更加”来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是更加努力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加积极地发挥天主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愿望和追求。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做出不懈的努力。作为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宗教, 天主教应努力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关系到宗教工作的全局,关系到各个民族,各宗教的信徒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社会服务委员会七届一次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教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神父,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霍成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社会服务委员会主任刘德申教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刘元龙教友,及本届委员会26名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宗教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服务工作由来已久,社会服务工作是由社会服务的理念来决定的。宗教是人类对自身关怀的一种终极形式。宗教的“爱”的宗旨同社会服务的理念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中西方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就是起源于中西方对爱的理解的异同而出现的。从宗教角度分析中西方社会社会服务理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在宗教组织的现代化路径上,践行社会公共服务和举办社会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立足于此,本文以香港啬色园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事业为例,并相较于香港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在这两方面的社会成效,简要探讨了道教组织的现代化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公民社会和更好促进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现代化,在逐渐革新自己作为宗教的相关要素的同时实现自己面对新时代和面对未来的华丽转身,已是道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关键的重要举措,则是首先在组织现代化的层面上大兴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没有这两方面的相互补益,则组织现代化的实现不可想象;而没有组织的现代化,就意味着没有与现代社会相沟通和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我们研究世界宗教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发,如经典作家一再强调:要从现实的社会、国家出发来解释宗教现象及其问题;要把宗教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要用历史来说明宗教;要以经验条件来解释宗教现象及其本质,因为宗教意识形式总是与特定的国家形式、社会形式相联系的。这些重要的方法论观念,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深邃的历史感。而欧美学界流行已久、且有广泛影响的"宗教私人化""宗教世俗化"理论,却囿于短浅的历史观,长期误导人们淡化"宗教的社会性",轻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乃至无视宗教对社会、国家的重要影响。因而,我们确有必要通过回顾学术史,重新认识"宗教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