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0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IGT阶段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甘丙肽(GAL)水平对体质量指数(BMI)和糖代谢的影响。选择我院产科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GDM组,另纳入同期医院收治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和GAL水平。GDM组BMI、HbA1c、FBG、2hPPG和GA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表明,GDM组的GAL水平与BMI、FBG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中GAL与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分析结果表明,GDM患者GAL与BMI呈正相关。GDM患者BMI增加与GAL升高有关,应注意体重控制。  相似文献   

3.
入选空腹血糖正常并通过冠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04例行糖耐量试验(OGTT ),将糖耐量正常(NGT )者、单纯负荷后2h 血糖受损者(I-IGT )与同期合并糖尿病(DM )并通过 CAG 确诊为 CAD 的患者38例对照。结果,(1)DM 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尿酸(UA)高于 NGT 组(P<0.05或 P<0.01),且 I-IGT 组体质量指数(BMI)最大,与 NGT组及 DM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I-IGT 、DM 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重度狭窄、闭塞、弥漫性病变、病变总积分、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高于 NGT 组(P<0.05或 P<0.01);(3)DM 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均高于 I-IGT 组(P<0.05)。因此,空腹血糖正常的 CAD 患者均应行 OGTT 检查,以降低糖耐量异常的漏诊率;I-IGT 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且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而加剧,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抑郁组(80倒)、高血压不合并抑郁组(130例),两组检测血糖、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血糖、血脂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合并抑郁组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不合并抑郁组.高血压合并抑郁组血浆肾素(r=0.283,P<0.01)、血管紧张素Ⅱ(r=0.312,P<0.01)、醛固酮水平(r=0.276,P<0.01)与HAMD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AAS系统激活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关系密切,这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格检查和生化及超声检查方法对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的6478名(21岁~60岁)职工进行血糖(空腹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肝脏B超、体重指数、腰围测定检查,以了解大连地区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显示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职工糖尿病患病率为7.90%;空腹血糖减损患病率为11.26%;大连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14.33%,糖尿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26%,空腹血糖减损率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5.92%,血糖正常中患病率仅为10.28%。糖代谢异常与血糖正常者相比,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格检查和生化及超声检查方法对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的6 478名(21岁~60岁)职工进行血糖(空腹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肝脏B超、体重指数、腰围测定检查,以了解大连地区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显示大连地区城市四个单位职工糖尿病患病率为7.90%;空腹血糖减损患病率为11.26%;大连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14.33%,糖尿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26%,空腹血糖减损率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5.92%,血糖正常中患病率仅为10.28%.糖代谢异常与血糖正常者相比,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而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发生现状并探讨其与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135例CHF患者进行调查,并测定其空腹血糖(FB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抑郁组(BDI≥10分)FBS、TG水平高于非抑郁组(BDI <10分)(Z=-2.525,P<0.05;Z=-2.588,P<0.05),HDL-C的水平低于非抑郁组(Z=-1.967,P<0.05);BDI总分与FBS水平呈正相关(r=0.323,P<0.01),而与各项血脂指标无相关性.抑郁组与非抑郁组CHF患者FBS、TG、HDL-C水平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HF患者的心理护理,预防和减轻抑郁情绪以调节空腹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研究血尿酸(UA)与脑梗死发病与预后的相关性.本试验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门诊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g)及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的测定.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高尿酸与非高尿酸组的梗死例数与严重程度、生化指标等的变化.脑梗死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UA组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非HUA组(P<0.05);大梗死灶组UA值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中梗死灶组UA值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重度损伤组UA值大于轻度组(P<0.05);中度损伤组UA值大于轻度组(P<0.05).HUA组的SBP、DBP、TC、TG、LDL-C、FBG及hs-CRP各值高于非HUA组,HDL-CD低于非H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检测正常男性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各检测指标之问的相关性.选取正常男性96例,按体重指数(BMI)将上述两组分为2个亚组:肥胖(BMI≥25 kg/m2)组40例及体重正常(BMI<25 kg/m2)组56例,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浓度.肥胖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7.48±3.4)μg/ml]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10.57±4.73)μg/ml],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压(BP)、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存在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BMI、WC、HOMA-IR为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男性肥胖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可能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痛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故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夜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较晨间注射具有更强的降糖幅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In Memoriam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