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是否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痛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研究(ACCORD)发现,对于病程在10年左右,30%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人群,利用现有手段努力实现血糖“正常化”,即糖化血红蛋白(A1C)〈6.0%并没有减少糖尿病全因死亡。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2型糖尿病是否还需要强调强化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的目标多少为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在今年重新修订了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A1C控制目标,A1C目标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那么这一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到底有多大意义呢?ACCORD强化降糖治疗终止后的随访研究发现强化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目标与标准治疗组相似的情况下,全因死亡率并没有随之减少。因此,需要重新检视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研究(ACCORD)发现,对于病程在10年左右,30%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人群,利用现有手段努力实现血糖"正常化",即糖化血红蛋白(A1C)〈6.0%并没有减少糖尿病全因死亡。这项研究对学界来说是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风险.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目的.强化降糖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相关死亡,但不同的个体应有不同的强化降糖措施和不同的标准.对于老年人、糖尿病病程长、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在注重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型糖尿痛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观察,更多的临床证据提示,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应该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为主.糖尿病防治从策略上发生了两个转变,即以血糖为中心转向以防治心血管事件为中心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策略,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为血糖评价的金标准转向以血糖量、质、时程控制的全面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观察,更多的临床证据提示,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应该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为主。糖尿病防治从策略上发生了两个转变,即以血糖为中心转向以防治心血管事件为中心的多危险因素综合防治策略;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作为血糖评价的金标准转向以血糖量、质、时程控制的全面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达标"教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监测及控制水平的影响,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控制目标"认知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控制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压、体重监测及主动拜访专业医生的频次显著为高,血糖、血压、胆固醇控制显著为好.提示对新诊T2DM患者进行"达标"教育可提高DM监测频次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达标”教育对控制2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达标"教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监测及控制水平的影响,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控制目标"认知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控制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压、体重监测及主动拜访专业医生的频次显著为高,血糖、血压、胆固醇控制显著为好。提示对新诊T2DM患者进行"达标"教育可提高DM监测频次及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1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基础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又是可控制、可预防的疾病.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降低有赖于血糖的良好控制[1].UKPDS和DPP证明: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并发症提前出现,导致残疾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是降低糖尿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也是降低社会和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推进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是普及糖尿病知识即糖尿病教育[2].被称为美国糖尿病教育先驱的Dr Joslin就提出:"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的主要影响因素.89例T2DM患者实施血糖、血脂、血压强化控制,随诊1年并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后UACR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的变化值是影响UACR变化的主要因素.强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尤其是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能减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对2型糖尿痛患者低脂联素血症的影响.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血脂,血压强化控制,随诊1年并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多因素强化干预可改善低脂联素血症,耱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变化值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因素强化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低脂联素血症,可能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基础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又是可控制、可预防的疾病。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降低有赖于血糖的良好控制[1]。UKPDS和DPP证明: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并发症提前出现,导致残疾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对比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为目的.将6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利拉鲁肽(1.2u/d)及甘精胰岛素(0.3u/kg·d)分别联合二甲双胍(1g,Bid)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减低(P<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0.05);而该组治疗后体重及收缩压下降,与胰岛素组有明显差异(P<0.05).故对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同样有效控制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降低体重及收缩压,并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的主要影响因素。89例T2DM患者实施血糖、血脂、血压强化控制,随诊1年并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强化治疗后UACR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的变化值是影响UACR变化的主要因素。强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尤其是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能减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的实践与医学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的问世为医学家进行临床科研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关于强化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能减少Ⅱ型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的成果;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北欧辛伐他湘生存研究所揭示的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的作用;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阐明了严格降压对于防治肾脏并发症等成果。充分显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取认识,又用这一认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痛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故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夜间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较晨间注射具有更强的降糖幅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和基本方略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糖尿病发展趋势、吸收新理论和新技术、做好科普宣传、推行超强化治疗、坚持医学理性精神是控制糖尿病的新观念.其基本方略就是超强化治疗、控制高血压,拮抗新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观察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将60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同时给予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口服,出院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餐时胰岛素停用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体重变化更明显(P<0.01)。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可作为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制定对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糖尿病防治指南.现今各国糖尿病学界不同组织几乎制定了各自的防治指南.对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糖尿病学会、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组织所制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在出版形式、内容和适用性以及代表性等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比较.总体情况看国际糖尿病联盟按不同资源水平制定了不同的防治标准,判定标准明确,适用性较广,但指南的直观可读性较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指南以内容丰富、全面著称,适用于较高层次的专业工作者,但稍欠可推广性;亚州-太平洋2型糖尿病政策组的指南简明、易懂,可读性佳,比较适合东南亚人群;<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内容全面、精简概括,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易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但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或延迟胰岛素治疗.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的心理障碍,即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阐述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比较甘精胰岛素在不同时段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最终选择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早餐前(A组,n=46)和夜间睡前(B组,n=43)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以后,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但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