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后者从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机制,发展到对心肌袖、电重构的认识;以及肺静脉、迷走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遗传物质异质性及基因突变等.同样,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总人口中占有不到1%的比例.其流行与年龄及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病、脑卒中及高龄都与心房颤动的流行独立相关.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心房颤动与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有关.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房颤动对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角度思考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全面认识房颤.首先,心房颤动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其次,心房颤动的发病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再次,在房颤在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房颤的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上百年,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使我们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对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有助于我们汲取经验,更好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作为心律失常领域皇冠上的明珠,一直以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自从1998年Haissaguerre教授率先发现肺静脉与心房颤动的密切关系之后,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这一重要的临床进展反向地助推了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领域许多难题被攻克,许多认识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后者从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折返机制,发展到对心肌袖、电重构的认识;以及肺静脉、迷走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遗传物质异质性及基因突变等。同样,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发展,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医学上的消融成功并不一定等同于永久性治愈,且由于心房颤动的复杂性、消融终点多元性、不规范的术后随访制度和医疗体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导管消融成功率往往被无意或有意夸大,术后可能会因为达不到患者期望值而产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总人口中占有不到1%的比例。其流行与年龄及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病、脑卒中及高龄都与心房颤动的流行独立相关。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心房颤动与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有关。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房颤动对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上百年,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使我们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对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有助于我们汲取经验,更好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普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方式。高密度标测技术对于有复杂基质的房颤消融有着显著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高密度标测技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的发展,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医学上的消融成功并不一定等同于永久性治愈,且由于心房颤动的复杂性、消融终点多元性、不规范的术后随访制度和医疗体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导管消融成功率往往被无意或有意夸大,术后可能会因为达不到患者期望值而产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远较阵发性房颤复杂,导管消融治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融策略应包括针对房颤触发灶和维持基质的更广泛的消融方法,包括肺静脉前庭消融隔离、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阶梯式复合消融方法,可提高慢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在目前的认识和技术条件下,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应在有经验的中心完成.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本导管消融方法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的消融和基质改良是提高慢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复合式或个体化消融方案是治疗慢性房颤的趋势,但是如何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消融策略进一步提高慢性房颤消融的有效性仍是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房颤)病因谱广,病理基础呈多样性,电生理机制复杂。本文回顾了房颤电生理机制认识过程的百年历史。提出去除或控制病因是治疗房颤的基础和前提。经外科或导管消融治疗应依据房颤的不同临床背蒂和电生理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起搏器预防房颤的疗效已经被否定。由于导管消融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房颤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时起搏器类型的选择。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认识与治疗是近年来房颤与起搏器相关的最大进展,进而也改变了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3%,多个临床危险因素与房颤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增加了房颤发生的风险,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本文将具体探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消融与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手段。消融策略包括阻断房颤的触发病灶和清除房颤的维持机制。消融方法主要为肺静脉隔离、碎裂电位消融、心房去迷走神经、线性消融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