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当前中医药抗肿瘤最佳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固有的治疗手段似乎已达到一个瓶颈,传统中医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仍处于从属地位,如何选择恰当时机干预肿瘤,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当代中医学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以及目前中医药抗肿瘤现状,探讨选择最佳时机在中医药抗肿瘤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并初步认为中医药抗肿瘤最佳时机在于干预肿瘤病因及肿瘤早期病变。此外,笔者结合目前临床中医药最佳时机抗肿瘤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超中 《中国宗教》2018,(12):54-55
道教和中医学都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的语境中也都面临着原创发展的问题。对中医学来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医药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自主发展,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该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和中医药的原创精神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道教和中医学都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当代的语境中也都面临着原创发展的问题。对中医学来说,《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医药基于自身发展规律的自主发展,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该部法律的有关条文和中医药的原创精神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值得进一步商榷。事实上,作为中国文化的典范之一,中医药在现代经历了质疑、否定、改造、融合和回归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中医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医学的研究目的为线索,从中医学研究的历史观、现代中医研究的得失观、今后中医研究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的发展观三个方面对中医的研究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中医药研究应当明确的问题有:否定是中医学研究的突破口;政策指导是中医学研究的保障;求实是中医学研究的灵魂;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是中医学研究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方证研究与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特征的中医药实践经验是中医学的基础,方证则是中医实践的精华.我们应当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医学的方证体系上.应当改变传统的方证研究模式,采用现代科学提供的方法深入研究临床现象及其与方药对应的客观规律,继承老经验,发现新经验,建立开放的中医学方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医学贯穿“医乃仁术”的人文主义精髓.本文就中医儿科学中独特的诊疗方法、用药经验、预防护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对中医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现进行了初步探究,认为挖掘、研究重塑中医学的人文精神,对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促进中医药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科研的现状及如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大连市中医医院(116013)孔志凤大连铁路医院(116001)张文华1挖掘整理,继承发扬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重视应用经验,基础理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升华出来的。对中医药书籍文献、方药、临床经验总结进行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青年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等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中医院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中医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人文哲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中医学的思维特征;探索中医学的现代发展等,对广大师生均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药的发展路径上,前人做过许多探索;复古守旧、中西汇通、全盘西化等通通失败。在中医药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需要在继承、扬弃与吸收之间寻找平衡,保持适度的张力。中医药不缺继承的基因,继承时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防止复古倾向;扬弃时应以新旧范式转化为目标,但要摒弃革命性思维,扬弃过程涉及解构与分析,继承在先,扬弃在后,顺序不可颠倒;吸收时要保持主体性,摆脱路径依赖,构建中医学自主性知识体系;在继承、扬弃和吸收之外,还存在创新问题,之间的联动,一起构成中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范式的特殊性,使得中医学科学研究面临着困惑和困难.本文从"中医理法"的角度对中医药防治老年认知障碍研究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重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重视预防研究;重视病因研究;重视体质研究;强调形神合一;跟踪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重视科研方法学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道学1是中医学的智慧之海,中医学是道学的奇异灵苗,道家道教是中医学的根柢。这可以从“形神”两个方面得到论证:“形”即是医道经典与传承体系,“神”即是医道思维。中医学的根柢在“道”不在其它,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实有必要。这不仅为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家道教文化提供一个参考系,也为道学与中医学提供一个互鉴系,更为如何落实中医药“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守道医之正,开医道之新。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研究作为中医学研究中的一次观念和思路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但是,中西医结合存在一个局限,即很多研究限于具体、局部、微观的治疗经验和技术上的协作、改进,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理论方法上有机结合。其原因除了在认识上仅重视中医经验而忽视其理论内容,在方法上忽略中医学的整体性特点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将中西医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的特征作为衡量判断其科学性的对照参考系。其结果导致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注重借助现代科学手段而忽视中医药理论特点,从而以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西医学模式评价中医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无视中医学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范式的特殊性,使得中医学科学研究面临着困惑和困难。本文从“中医理法”的角度对中医药防治老年认知障碍研究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重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重视预防研究;重视病因研究;重视体质研究;强调形神合一;跟踪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重视科研方法学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学体系:差异大于同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中西医学形成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体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焦六经、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六淫、辨证论治等,构成了中医药理论的主要框架,也构成了与西医学体系的差异。中医学分析事物本质的观察、归纳、推理、思辨的过程,不同于西医学观察、实证、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医学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除吸取当时的医学知识外,还吸取了哲学以及其它多学科知识,而西医学的发展则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种体系之间的差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荷瘤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低下,不能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器官移植时,由于供受体之间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不同,诱发移植排斥反应,往往导致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和器官死亡。利用辩证的逆向思维方法,将对器官移植不利的移植排斥反应引入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治疗途径。此设想在方法上有其可行性,而且类比大量的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此设想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时间观是中医药理论建构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之根基,如果不了解时间意识的构造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就不能在本质上理解中医药理论的建构与相应民族"在-这个世界-中"存在方式的关系,也就不能在最源始的意义上来领会什么是中医学的真理。借助现象学方法,还原分析了中医时间观的意向构造及其立义特征,阐述了时间意识结构与中医药理论建构的关系,以及探讨了中医时间观的哲学意义与现代价值,这一工作将有助于透彻了解中西医之争的困惑在元哲学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周易》的自然哲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影响巨大,自古即有医易同源之说。《周易》对《内经》之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选择阴阳、变易、时位中、象数,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阴阳导源于《周易》,《内经》在医学方面作了发展;《内经》对变易运动、时位中概念的吸收,使中医学呈现出有别于西医学的民族特色;象数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