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是最常见的高血压损伤靶器官,首先引起左心室肥厚,然后导致心功能下降,并可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左室肥厚(LVH),可致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增加,病死率升高,是猝死、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信号。QT间期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预测恶性室性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Tei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的相关性,观察Tei指数对应用比索洛尔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入选118例PCI术后患者,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将心率控制在55次/分~60次/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M6)、18个月(M18)测定LVEF、E/A比值和Tei指数,记录不良反应以及MACE事件。治疗后6个月、18个月Tei指数平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则较治疗前升高,Tei指数变化与LVEF呈负相关,和E/A无相关性。Tei指数对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比较敏感,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老年病房住院及门诊≥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的心脏超声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与ONT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和OHT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NT和OHT组比较,OH组LVEDD、IVST、LVPWT、LVMI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EF、FS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剔除年龄和高血压病程因素影响,OH组患者的LVMI仍明显升高(P0.05),EF、FS值仍明显降低(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OH与左室结构和功能有相关性,提示OH可加重左室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效果.入选病例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万爽力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测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3个月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治疗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探讨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效果。入选病例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万爽力治疗,3个月后,观察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测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3个月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万爽力对老年心脏瓣膜退性变致心功能不全治疗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对主要靶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潜在损害。1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谱,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CCA-IMT)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CA-IMT)、心电图测量计算QT离散度(QTcd)。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而且晨峰组的睡-谷晨峰变异幅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的LVMI、CCA-IMT、ICA-IMT、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BMI、血脂谱、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晨高血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因素。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升高使得机体全天处于血压高负荷状态,更易使心肌重构肥厚和心电生理特征改变,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遏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是降压达标和减缓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比较ECG的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对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评价其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中的诊断价值.对18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cardiogram,UCG)检查结果有无LVH分组,分别计算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以及两种标准联用时诊断LVH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显示Sokolow-lyon标准诊断LVH敏感性为28.6%,特异性为96.1%,准确性为55.9%;Cornell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40.1%,特异性为97.4%,准确性为63.2%;两者联用的敏感性为51.8%,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70.7%.结果提示ECG诊断LVH特异性高,敏感性差,Cornell标准敏感性高于Sokolow-lyon标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LVH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比较ECG的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对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评价其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中的诊断价值。对18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hrasoniccardiogram,UCG)检查结果有无LVH分组,分别计算So...  相似文献   

10.
心源性猝死(SCD)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SCD高风险多存在于心肌梗死和/或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对SCD进行危险分层,旨在有效预防高危患者SCD发生,同时对低危患者避免过度医疗。随着现代医用检查技术的发展,心脏超声、磁共振、PET、SPECT、动态心电图及介入心电生理检查等,可用于量化心肌瘢痕、评估自主神经功能以及研究猝死的心电学机制,检查所得各项指标对SCD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但是其中的许多指标能否用于SCD危险分层尚需进一步试验证实。多项检测方法联合并量化评估,或许是更好的SCD危险分层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