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治疗师的角度探索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的伤害性因素。选取18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通过深入地质性访谈,找出在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可能给来访者带来负面治疗后果的伤害性因素。结果显示,大部分访谈对象(88.3%)认为,受过良好训练且有足够经验的治疗/咨询师很少给来访者带来伤害,更多的伤害与处理移情/反移情不当有关。主要的伤害性因素分类:治疗(咨询)师能力、技术和人格特征因素,发生在治疗(咨询)师身上的生活事件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咨访联盟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学富 《天风》2022,(10):58-59
在西方心理治疗的传统里,把心理出现困难的人称为"病人"(patient),这是一种医学的视角.后来,当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则称之为"来访者"(client,如果直译,则为咨客).后面的称谓,显出咨询师或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平等.在直面取向的心理学的理解里,不管是病人,还是来访者,都是心灵受伤、正在经历痛苦的人,我把他们理解为"受伤的人",虽然并不直接使用这种称谓.一般情况下,我们依然称"来访者".  相似文献   

3.
秦曼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
心理治疗消极后果是指由于心理治疗本身直接导致的来访者病情恶化。消极后果表现形式多样,对其测量应全面而仔细确证。消极后果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来访者中有人格病理诊断、人际功能障碍、他评病情严重、对治疗期望不正确和动机低下;治疗师缺乏共情、对来访者出现负性反移情、低估来访者病情和错误使用治疗技术;潜在有害疗法。对其预防包括治疗前对治疗师和疗法进行规范和治疗中采用聚焦来访者的研究减少消极后果发生率。最后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测量、研究单位选择和伦理等难题,未来研究应全面呈现研究数据、采用RCT研究确定消极后果发生率、用交互作用研究模式寻找消极后果影响因素以及对中介变量的研究探询消极后果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个体心理治疗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雪华  申荷永 《心理科学》2006,29(6):1524-1526
本文尝试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角度对个体心理治疗的复杂性加以阐述。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心理紊乱并不必然是心理健康的敌人;在个体心理治疗的动力发展过程中,治疗师与来访者相互适应突现配对联盟,来访者的心理变化或新的心理结构的突现具有不可预测性;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使得僵化有序、封闭、适应不良的系统朝向日益复杂、开放、灵活适应的状态转化。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探索人类的心理体验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偏重于强调精神分析技术的应用.对来访者是否合适采用精神分析治疗却相对忽略.依照弗洛伊德的有关理论出发,总结了判别来访者是否合适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标准,包括个案访谈、时间的维度、移情能力和合适的病理主题以及力求改变的愿望等.  相似文献   

6.
阻力是来访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抵触、不顺从、不配合、消极对待治疗等现象。文章对阻力的概念进行了文献梳理,并分析了阻力的四种常见类型:注意力聚焦在治疗师身上、漠视会谈的时间与约定、回避治疗师提问、为自己行为辩护。通过探讨阻力产生的四个方面原因:心灵成长的痛苦、固化的行为失调、抗拒治疗与对抗治疗师、特有的人格特质等,提出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科学诊断与分析,合理解释治疗中的阻力等三方面应对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苏丹,直到二十世纪90年代,人们对什么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还普遍存在误解和混淆。他们常常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有关概念。大多社会成员都喜欢治疗师用传统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而对科学的治疗方法缺乏了解。在这种状况下,该国的专业临床实践很难得到支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研究和评价来证实科学的心理治疗服务在该国确实产生了理想效果,这正是本研究的根本目的。为了详细描述苏丹目前的心理治疗实践,使治疗师们较  相似文献   

8.
国内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国内目前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人员及专业工作方面的地区差异,并做出比较.调查包括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543名被试.按照行政区域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地区.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心理治疗师/咨询师个人情况和专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各地区发展确实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华北、华东地区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专职工作比较完善;而西北地区则相对比较落后,体现在治疗师倍询师专职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一例失眠大学生的案例来探讨心理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依照动力性心理治疗的理念形成对来访者的整体理解和治疗方案,从来访者的移情和反移情、重要客体等方面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并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咨询关系的呈现。结果显示,来访者睡眠有所改善,并且对自身的情感觉察能力增强,内心更平静、更有力量。可见,在对失眠进行心理咨询实践中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涉及传销相关的心理治疗研究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的个体,涉及"洗脑"后的心理干预个案的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一例被传销"洗脑"的大学生个案的心理干预和分析,治疗师对其进行8次心理干预,结合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逐步改善来访者情绪,调整认知,恢复社会功能,提出针对此类来访者应注意认真倾听、不急于贴异常心理标签、挖掘深层次心理需求、避免来访者问题恶化等观点,以期为高校及医院心理咨询师处理相关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