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与关怀教育思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关怀伦理学是关怀教育思想的基础。它主张学校要以关心学生为首要任务 ,以培养学生成为关怀的人为目标 ,围绕不同的关怀中心组织了一套课程 ,并提出了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关怀教育思想可以视为关怀伦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厘清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探析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矛盾冲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明确“医学人文关怀”内涵以及现有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逐一阐释,将人文教育,尤其是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中,以弥补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实习期拳科护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及影响关怀能力的因素。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作用有比较明确的认知,但人文关怀能力不足,护理人文关怀行为主要来自模仿带教老师,其关怀能力主要受到自身素质、带教老师、科室管理、人文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院应注意加强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教育,提高带教老师人文素养,树立角色榜样,改善临床人文环境,促进护生提升人文关怀能力,真正将人文关怀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教育固然以提倡患者的自主存在性突破了医学技术主义形态,但若对患者自主地位的过度强调则会使其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于此之上的关怀哲学探究则把患者视为处于具体情境中的特殊他人,如此便能建立并维持医学人文情境中的医患和谐.透过耕犁“以患者自主为核心的医学教育限度”、“以关怀为始点的医学哲学诠解”与“关怀哲学在医学人文中的教育张力”三重意涵来突显关怀哲学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本位复归,期使医学教育能够透过关怀哲学的融汇从而在医疗临床过程中达成其效力显现的人文基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大学四所附属医院医学生300份医学伦理学案例写作的分析,了解医学生的伦理关怀和基本的价值趋向,并对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医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伦理关怀,具有批判思维的潜能,但同时又充满冲突和困境.然而,医学伦理学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医学生道德能力,同时建构一个全面的支持性系统.  相似文献   

7.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文教育固然以提倡患者的自主存在性突破了医学技术主义形态,但若对患者自主地位的过度强调则会使其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于此之上的关怀哲学探究则把患者视为处于具体情境中的特殊他人,如此便能建立并维持医学人文情境中的医患和谐。透过耕犁"以患者自主为核心的医学教育限度"、"以关怀为始点的医学哲学诠解"与"关怀哲学在医学人文中的教育张力"三重意涵来突显关怀哲学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本位复归,期使医学教育能够透过关怀哲学的融汇从而在医疗临床过程中达成其效力显现的人文基点。  相似文献   

9.
当代护理教育面临教育对象及护理对象文化背景多元化特征.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及护理对象的文化差异,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灌输学生跨文化护理理念,培养具有跨文化护理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剖析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案508例,分析放弃治疗的原因、疾病和形式,放弃治疗后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放弃治疗后,临床护理决策:对于护理工作发生的变化,应该提高认识,培养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和法律意识,应该加强护理管理和规范,放弃治疗后,护理应该承担医学服务和人文关怀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