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建以尊重差异,沟通各种意见表达为目标的医患对话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两个标志性医疗传媒事件“八毛门事件”和“徐文被砍事件”为研究样本,以传播学的视角,透视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失衡现状,并从医疗报道的话语特征、医患双方的身份特征、网络话语的传播特征等方面剖析了成因,对构建以尊重差异,沟通各种意见表达为目标的医患对话空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1年腾讯网和凤凰网报道的两例医闹事件的网络评论观点进行调查分析,探计网民对于医闹事件的网络评论特点.经对两例医闹事件的网民评论观点的收集分类和统计,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事件在不同网站网民的评论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复"是话语研究的重要话题,分析医患交流中的重复可以体现出医患的地位与关系。参考会话分析研究方法,纳入了28篇真实场景下生殖医学诊所的医患和护患对话,对其中的"重复"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用ATLAS.ti定性分析软件对会话中的"重复主体"、"重复功能"等进行分级编码,呈现出各类重复在会话中的分布情况,再现了医生和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重复类型。揭示了对话中医患双方之间的话语权以及知识不对等关系,并为改善医生和患者的言语沟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双方更有效地开展交流、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变革,政府机构、传统媒体、明星、平民等纷纷入主网络,网络空间空前活跃。而且,在繁多的社会公共事件中,网络愈发起到"发声筒"和"助推器"的作用。普通民众在社会公共事件中将会发出越来越强劲的声音,夹杂着各种利益群体声音的网络空间冲击着禁锢已久的话语权格局促进着新的话语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从正反两方面详细剖析了网络环境的发展给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并分析了医患关系产生的新变化,针对这些影响和变化,提出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利用好网络环境双刃剑、不断完善网络医疗信息环境建设、借助网络媒体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等改善网络环境下医患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医患关系作为医疗诊治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是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群体与以患者为核心的群体之间的关系。近来,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共事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旨在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医患关系的启示,结合社会现实和医患关系实际,从医患双方生命至重的理念统一、防病治病的过程统一、平等尊重的人文情怀统一以及权利义务的关系统一等方面,对当前医患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对"和谐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以阐释,以期对医患关系的深入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具有突发突变、扩散迅速,主体多元、难以管控,理性不足、跟风明显等特点.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网络舆论对医患关系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以偏概全,丑化了医生群体的形象;先入为主,削弱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争相效仿,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冲突.基于此,医方应成立专门机构,应对网络危机;主动与媒体沟通,争取舆论导向;加强网上互动,增进医患了解;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医患间的误解,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揭示在医疗话语权中,表达内容通俗易懂是第一要义,语气真诚亲切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医疗话语权过度张扬则会导致语言暴力。医疗语言暴力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医疗专业术语及工具性、纯理性的工具语言行为的过度使用;沟通时间受限削弱了患者话语权;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限制了患者的话语权。重构稳健医疗话语权力关系的途径包括:增加信任是医患平等话语权重构的基础,规避医方语言暴力,保持医方话语权与患者平等感之间的合理张力。  相似文献   

11.
欺负是儿童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现象。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于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讨论了欺负者、受欺负者及欺负/受欺负者的人格特点,并对研究的启示和意义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陆剑清 《心理科学》2007,30(6):1506-1507,1520
本研究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分析视角出发,以我国商业银行品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品牌效应心理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从形象可信、网点便捷、业务技能、服务态度以及营业环境等五个银行品牌消费选择影响因素出发,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品牌效应心理影响机制的客观存在,揭示出消费态度与品牌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规律,从而为金融消费者行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模型诠释。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根据偏好及其变化是否在逻辑语言及语义模型中有直接的反映,可以将其分为隐偏好和显偏好。本文旨在对含有隐偏好信息的逻辑进行研究,基于对直觉主义逻辑中的认知信息的分析,通过修改直觉主义逻辑的语义解释提出了隐偏好逻辑,并证明了该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相对于可区分模型类的完全性;最后,通过定义哥德尔式的翻译映射将隐偏好逻辑嵌入到偏好逻辑中。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