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的战略性规划文件,蕴含着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是在合作化高潮基础上制定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全面布局,也是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建设和计划体系之中的重要步骤。这种以"组织起来"为核心、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的战略布局包括三方面:1.传统农业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改造;2.属地合作式的农村全面治理;3.农民生活方式的改进。毛泽东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质在于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农村的属地全面治理,《纲要》的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全面振兴中国乡村的目标、途径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1958年直至他的逝世,一直都在致力于对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修护。这一修护涉及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等内容,也涉及人民公社的产业发展。修护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错与提炼的曲折过程。它是理解毛泽东农治思想与实践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快速的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更宏大的经济目标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不管是对是错,关于中国未来的大视野烙上了毛的印记,漠视这些更宽广的目标去评判1955-1956年农业集体化的高潮是错误的。这种集体化反映了一种外延式的增长,即依赖于劳动力动员,以一种由努克斯(Raguar Nurkse)的理论阐释过的方式来增加要素的供给和扩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种策略不可避免地要求官僚控制、强制和抑制农民的消费以及强行抽走农业剩余。这样的话,其结果就不应该依据建立在市场价格上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最大化、农民的劳动激励或者效率等规则去评价。在这一框架中,毛泽东之后的非集体化(decollectivization)和工农业平衡的重新调整可以看作是向农业内涵式增长策略的转变,这种策略是建立在(继承)由毛所留下来的物质遗产(灌溉和排水能力的扩张)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的影响和指导下,"大跃进"期间田家英深入农村,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其许多意见和主张得到毛泽东的重视和采纳,这为党当时制订正确的农村工作政策和条例、纠正左倾错误、恢复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田家英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深入实际、做好"三农"工作,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唐至宋福建地区的造神高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晚唐到宋代,福建地区出现一个造神高潮。这一时期是福建民间信仰的整合时期,造神高潮是整合过程的必然趋势。而晚唐至宋代封建统治者的佞佛、崇道、信巫,对地方造神活动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一高潮的出现还与当时福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  相似文献   

7.
喜讯动人 1956年12月22日这一天,对全国各民族穆斯林来说,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日子。在这一天,出席中国伊斯兰教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全体代表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及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当这条激动人心的喜讯像一股暖流,通过新华社传播到  相似文献   

8.
"组织起来"像一条金线贯穿于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渗透在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中.作为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有力的通俗表达方式,"组织起来"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也有着背后的政治逻辑."组织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工业化建设,但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局限,经验的有限与实践的复杂,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出理论、利益及制度方面的困窘,从而不可避免地在农业合作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今天,面对亿万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农业合作思想再次呈现其广阔的前景和张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和大集体所有制,到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再到生产小队的部分所有制,最后到以生产小队(又称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演变历程。总的趋势是一次比一次更朝着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因而更代表群众利益的方向前进。毛泽东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既要承认毛泽东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了严重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也要看到毛泽东为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作出的艰辛努力和重要贡献。力求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建国后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及基本核算单位,经历了从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和大集体所有制,到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再到生产小队的部分所有制,最后到以生产小队(又称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演变历程.总的趋势是一次比一次更朝着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因而更代表群众利益的方向前进.毛泽东在这个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既要承认毛泽东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了严重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也要看到毛泽东为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作出的艰辛努力和重要贡献.力求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建国后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讲述毛泽东的政治生涯开始,涵盖了他漫长人生的前半生.在本文所涵盖的时期结束时,毛泽东成为了党的余部的领导人,这时党刚刚从第二次几近灭绝的大围剿中幸存下来,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中国西北的人民群众,乃至应对来自日本的新威胁.因此,只有作为毛泽东后期生涯的序幕时,"早期毛泽东"看起来才有吸引力——这个时期,他正等待时机登上历史舞台.然而,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的成功领导并非由偶然性或者深层的历史进程所决定.从本质上讲,毛泽东政治思想基础是在1937年打下的.虽然1937年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农村阶级斗争,而是抗日战争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但是农村革命再次成为1945年至1949年与国民党之间的国内战争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思路异同杨基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改革的成功与否亦与之密切相关。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把握住了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这个战略...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相似文献   

14.
巩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本质要求。毛泽东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鲜活案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治理的战略思想:发挥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群众主动性,奠定乡村社会改革治理群众基础;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合作社,提升乡村改革治理的组织化成效;强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夯实乡村改革治理人才组织基础等内容。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来看,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与实践对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罗嗣亮 《现代哲学》2007,2(5):42-47
文章力图解释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抵制的相对缺失,与此相对照的苏联经验是,农业集体化遇到了远为巨大的社会抵制。这里分析了五个因素:土地改革的影响;创新性的阶级体制;社会控制体制;党的基层结构;合法化的话语。这些因素的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的"高潮"是一种组织的成功:组织者是密集、团结和有效的,被组织者是分散、从属和在空间上瘫痪的,通过指向群众动员成功的历史经验和象征性的话语,这二者很好地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16.
《周易》辩证法与马列主义辩证法在二元或三元、转化对称或不对称、一条或三条基本规律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毛泽东的辩证思想与马列主义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辩证法的明显差别也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两种差别有着高度的对应性和契合性,这说明毛泽东的辩证思想受到了《周易》辩证法的影响,《周易》辩证法也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也能够从毛泽东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正是这些影响使毛泽东的辩证思想禀赋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1月29日,一架苏联飞机迎着暴风雪,降落在陕西北部共产主义首都延安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机上有莫斯科派驻中国共产党的新代表彼得·弗拉基米洛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驻共产国际代表康生,还有后毛泽东时代经济改革的设计师、当时由中央委员会派驻到新疆军阀盛世才部的陈云.  相似文献   

18.
永建回族自治县全体阿洪和广大群众一样积极投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中。这个县是地处祖国边疆,由于历代封建統治的压迫,这里的政治經济和文化都很落后。解放以来,这里的回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領导下,乘风破浪一日千里的改变着这里的落后面貌。当前这里掀起了空前未有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在这新的形势下,阿洪們受到了莫大鼓舞,当地党和政府亲切地关怀他們,为他們组织了政治理論学习小组。他們通过学习了解了党的政策方針,社会主义觉悟也普遍提高,从而掀起了自我改造和参加祖国建設的爱国主义高潮,“打破千百年陈規,促进大跃进”,“参加劳动实践改造自己,为祖国貢献一分力量”已成为他們的行动口号。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在国家工业化战略启动初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勾划出了基于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的远景发展目标,探索了在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下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和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以聚集力量的农业发展实现路径,探索了在工业化背景下如何推进农业技术改革,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对这一《纲要》历史地位的评价上,应当系统考察其制定、原本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其本来,不能因为实施中发生的问题而遮蔽其历史贡献,当然,也不能回避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20.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对农村地区的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