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学界关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的问世过程,主要是依据丁福保的《道藏精华录绪言》,以时任大总统徐世昌为首倡者。本文经过考察认为,傅增湘和张元济才是推动重印《道藏》的核心人物。傅增湘作为著名藏书家,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看到了《道藏》所收经籍的重要价值,因而向张元济提出重印《道藏》的倡议。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事者,基于爱国情怀,为避免外国人抢先重印《道藏》,于是积极响应。徐世昌支持此事,并以个人入股方式出资襄助。影印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式发售后,150部《道藏》在三年时间内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一通傅增湘(1872-1949)向友人推荐《道藏》影印本的书信被发现,笔者有幸获见。此信尚未见有公开披露者,颇具研究价值,殊为难得。为此,酌加整理,转录信文如下:慎之先生,执事敬启者:京师白云观《道藏》为海内孤帙,古本秘籍多世不经见之文,曾经教育部呈准影印。嗣蒙徐前总统慨垫三万圆,交增湘付商务印书馆印行。现在影印开始登报  相似文献   

5.
各位领导、道长、学者: 大家好! 首先,我祝贺《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中华道藏》在明《道藏》的基础上,对道教经书进行标点、校注,重新排版、录入,并补入了一些原藏未收和最新考古发现的重要道书,在原藏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是一套全新的道教经书总集。 《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是道教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7.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真诰》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的一部独具历史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也是一部集中反映上清经派教义、史迹以及人物诸方面的重要经典。惜乎此书长期未得到我国学术界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钟来因先生特撰写《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文汇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率先打破了《真诰》文献的研究的沉寂。钟来因先生著的《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与介绍《真诰》的学术专著,是《道藏》研究中值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道教协会于12月11日召开《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专家论证会。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一司司长王健、副司长唐爱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而明《道藏》失收的明代以前的道教典籍也陆续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被发现。因此,道  相似文献   

10.
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道藏辑要》是最重要的道教丛书。《道藏辑要》一书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谜,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版本:一为彭定求(1645-1719)编原本,二为蒋元庭(1755-1819)增补本,三为贺龙骧、彭瀚然最终修订本。与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本文力图证明《道藏辑要》实际上只有两个版本(版本二和版本三),而所谓的彭定求本纯属虚构。在对蒋元庭之同代人闵一得(1748/58-1836)的作品进行研究后,我们证实蒋元庭确是《道藏辑要》的编者。在闵一得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道藏辑要》在江南地区与"吕洞宾崇拜"有关之道教社团中的影响;在巴黎藏本《道藏辑要》(这一版本与藏书家丁福保编制目录之版本十分近似)中,这种影响的痕迹更是十分明显。在此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使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藏辑要》的复杂文本历史,以及它在推动清代道教纯粹远景及扶鸾崇拜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0,(5):63-63
20 0 0年 9月 2 9日至 30日 ,《中华道藏》编委会和华夏出版社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北京白云观对《中华道藏》三校稿进行了抽查审稿。这次审稿的主要工作是对三校之后的稿件版式规格进行复查 ,对标题、题注、说明框、校记、作者署名等进行规范 ,对正文内容进行抽查。由于这是对《中华道藏》稿件的总的、最后的检查 ,所以 ,专家、学者们对此项工作都很重视 ,大家本着高度的责任感 ,认真、仔细地审查、核对每一篇稿件 ,力争以最好的稿件质量完成《中华道藏》的编校工作并争取在年内出版《中华道藏》。在审稿过程中 ,为了使全《藏》的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2.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复印《道藏》经,已经三次了,一是商务印书馆、二是新文丰出版公司、三是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每次所印《道藏》经,首卷皆有缘起和序文。然而都没有介绍邵以正其人,涉及此人惟有陈国符老先生的《道藏源流考》,至于《道藏》经有没有序的问题,竟无人述及此事,予则不揣冒昧,先来抛砖引玉!以邵以正生平和正统《道藏》经为上篇,《道藏》经有没有御制序为下篇。  相似文献   

14.
《重刊道藏辑要》缩印本序卿希泰《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从《道藏辑要》到《重刊道藏辑要》,其编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彭定求从明本《道藏》中精选...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三台县云台观创建于南宋,明代以"西岳云台"之誉与"武当太和"齐名,受到来自蜀王府和明朝廷的护持。历代蜀王均出资大力修建云台观,明万历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明神宗两次赏赐《道藏》到云台观供奉。建国后这两部《道藏》分别被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本文基于对两部明代《道藏》的考察,分析两部《道藏》流转、版式、存本等重要内容,并对其中版式和图文进行辨析,以期推进对现存古本《道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孙亦平博士的新著《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已于 2004 年 5 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学术著作,也是近年来我国道教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该书以《道藏》等典籍中保存的杜光庭著作为主要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座谈会,庆祝《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工作的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  相似文献   

18.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文学》北辰这本书的作者系澳洲华人学者、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博士,是他继《道教研究论文集》(1988)、《明代道士张三丰考》(1988)、《道藏丹药异名索引》(1993)之后第四部有关道教的中文专著,1994年2月作为台湾李丰懋教授主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