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波 《世界哲学》2017,(4):102-108
最佳政体概念对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划分为六种:王制、贵族制和公民制为正当政体,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为变态政体。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也有人把最佳政体分别解释为这六种政体中的某一种。然而,只有在最佳政体中公民们才有可能实现德性基础上的平等,共同追求有德性的生活。最佳政体与六种政体的差异正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独特品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涛 《哲学动态》2012,(11):57-64
亚里士多德10卷本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和8卷本的《政治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持久吸引力的话题。如果两者分别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主要著作,那么在他那里,伦理学与政治学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两门科学?如果这18卷书构成一套著  相似文献   

3.
稳定性与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政治学》第5卷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猛 《世界哲学》2010,(3):110-121
关于亚里士多德心中的最好政体,历来有两种解释,分别支持贵族体制和宪政体制。本文通过重新解释《政治学》第5卷,为宪政体制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结合亚氏的正义论和人性论,本文还将这种解释融入亚氏哲学的整体。要根除一种误解,即以为亚氏不喜欢多数人的统治而偏好贵族体制。  相似文献   

4.
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和第七卷中论述的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的,事实上跟第三卷的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和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的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的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的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的大前提都跟人的善好、规范性的"应当"、欲望有关。而人的善好和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的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出现欲望和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的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人应选取最好的生活(或幸福),至于如何实现最好的生活,亚氏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着重从德性阐释和理想政体的建构两个不同的方面给出解答。这两个不同方面的解答其实包含了同一种"好人"的两种景象。在伦理学中,"好人"是以理想的道德人身份出场的,但在政治学中,"好人"是以理想城邦的统治者(或立法者)身份出场的。尽管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好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推知好人需要满足"知""情""意"和"品质"四个条件,或者以"明智"德性作为充分必要条件。伦理学中"好人"的景象,为在政治学中"好人"作为理想政体的立法者或政治家的出场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8)静嘉堂文库藏本(八卷三册)线装本。高二十四点六厘米,宽十七点三厘米。此本,原为青木信寅氏所藏,后为松井简治博士所藏,现为静嘉堂文库所藏。卷一和卷二为一册,卷三、卷四、卷五为一册,卷六、卷七、卷八为一册,以上八卷缀合为三册。外题和内题为“参天台五台山记”。每面九行,每行十八字。各卷页数:第一卷四十五页,第二卷三十五页,第三卷四十四页、第四卷三十八页、第五卷五十三页、第六卷四十五页、第七卷四十五页、第八卷三十七页。各卷第一页均为扉页,记有题名和卷数。卷一扉页里附记有如下的《扶桑略记》,此点与其他各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弗雷德·米勒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自然、正义与权利》一书中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中存在个人权利的观念,宣称亚里士多德的语词表达可以对应霍菲尔德的权利逻辑,亚里士多德关于公共善的温和个人主义理解也支持个人权利观念。然而,米勒的这两个论断都站不住脚。实际上,霍菲尔德的权利框架不能成为所谓客观的参照物,其运用使得具体制度和实践支持下的公民成为仅仅符合逻辑联系的个体。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并不是受法律和制度保障的个人权利,而是公民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活动的公民权利,以及使得公民能够参与公共议事活动的政体和法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著,全书共分八卷。这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在体系上把政治学与伦理学分开、专门论述政治学的著作,但在内容上,它仍然包含有十分丰富的伦理学思想。 《政治学》指出:任何社会团体的存在都是为了实现某一善果,而城邦的存在则是为了实现至善。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动物,他是趋向于城  相似文献   

9.
一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学是一切科学和技艺中最有权威或最主要的(kuriootatee,形容词“主宰的”最高级形式)学术,其余各种格外为人看重的技能,加军事之术、家政之术、修辞术等,全都归属于政治学之下,为其所利用。政治学追求为了人的最高的善(见《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一卷第2章)。当然这里的“一切科学”指的是与人的行动或做为有关的实践科学。实践科学主要包括伦理学与政治学,也可以统称为“政治学”。把伦理学称作政治学令人多少有些不习惯,这既显示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的极度重视,也表明他的政治观念与现今流行的政治观念有…  相似文献   

10.
舒炜光教授瞌然辞世已近三载。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主编的《科学认识论》,浩浩五卷(包括第一卷《导论》、第二卷《科学认识发生论》、第三卷《科学认识形成论》、第四卷《科学认识发展论》、第五卷《科学认识价值论》),最近前三卷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细读已出版的第三卷,我们可以说,该书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新的一页,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类认识时代脉搏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11.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功能论证是联系人、理性、德性和幸福的重要论证。但是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给出了两个在结构和论证方式上大不相同的功能论证。以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一卷中提出的功能论证为基础,比较亚里士多德在两部伦理学著作中给出的功能论证,会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线索来恰当地理解这个核心论证本身和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观点的发展,以及亚里士多德在两部伦理学著作中展现出的自我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2.
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的关系问题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理智主义立场只是一般地坚持并主张了理智德性在道德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但是,却很少讨论到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之间的具体关系,尤其是理智德性中五个主要的环节在道德选择过程中各自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和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与文本紧密结合的深入而具体的论证。从这一理论需要出发,通过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文本的深入分析和诠释,可以论证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智德性各环节之间的体系性的关联,尤其是明智在沟通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一般和具体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友爱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他关于友爱的理论一直只受到很少的关注和讨论。②这也许有些不公平。一方面是因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他对于友爱的讨论占有最大的篇幅。在较早些的五卷本的《欧台谟伦理学》中,有一卷专论友爱;在十卷本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两卷专门讨论友爱。这足以表明,亚里士多德在著述伦理学时,对友爱问题是非常关注的。他不仅非常关注友爱的问题,而且对于它的讨论达到了对所有其他主题的讨论所未见的精致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讨论在他的伦理学讨论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是在对友爱问题的讨论中,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4.
诗术与人性     
《论诗术》是现存亚里士多德讲课稿中最难释读的文本,晦涩到难以理解的地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迄今仍然让我们颇费思量.我们通常会认为,西方学者也大多认为,《论诗术》谈的是美学或文艺理论的问题.通过绎读《论诗术》第四章开头一段,并对观《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本文力图展示《论诗术》的政治哲学品格.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阐述的不自制理论,西方学者历来都有诸多争议,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在此书第七卷第三章对苏格拉底不自制理论的最后"承认",激发了后世学者持续的激烈争论。但这些争论很多建立在对亚里士多德表述的错误理解之上。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理论的态度与其说是"承认",不如说是"反讽";以此"反讽"为基点,我们能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中把握他关于不自制的圆通理论,并进而发现建立在错误理解之上的种种争论得以产生的根源及其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6.
江璐 《世界哲学》2017,(5):115-121
从波爱修对亚里士多德《解释篇》第九章的注疏,特别是从他处理未来偶然事件问题的方式上,可看出他是位忠实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沿用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决方案,而非斯多亚派的方案:他与亚里士多德传统一同将此问题视为一个逻辑决定论的问题,而斯多亚派则将此问题视为因果决定论问题。本文在揭示波爱修之亚里士多德传承的同时,也将揭示他如何在《哲学的慰藉》中将柏拉图关于永恒和时间的理论融入他对此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得以优雅地解决亚氏所提出的两个关于未来偶然事件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联邦制—单一制"是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贡献给政体理论的一对核心概念。联邦制与联邦主义的研究都是基于现代巨型国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疆域难题。美国宪法与《联邦党人文集》是联邦政府原则的经典评注,戴雪的《英宪精义》则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政治学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虽然他所讨论的联邦制主要是为了帝国与其殖民地的关系。因此,两次世界大战后是联邦主义研究的两次高潮。尽管旧制度主义学者不乏灼见,但"联邦制—单一制"与其他政体二分法一样,有标签化之嫌。重新回顾经典文献有助于我们突破静态二分法,从政治过程中发展政体理论。  相似文献   

18.
曾毅 《学海》2014,(3):103-108
"联邦制—单一制"是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贡献给政体理论的一对核心概念。联邦制与联邦主义的研究都是基于现代巨型国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疆域难题。美国宪法与《联邦党人文集》是联邦政府原则的经典评注,戴雪的《英宪精义》则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政治学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虽然他所讨论的联邦制主要是为了帝国与其殖民地的关系。因此,两次世界大战后是联邦主义研究的两次高潮。尽管旧制度主义学者不乏灼见,但"联邦制—单一制"与其他政体二分法一样,有标签化之嫌。重新回顾经典文献有助于我们突破静态二分法,从政治过程中发展政体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何种生活通向幸福?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的答复是政治生活,而在第十卷的答复是沉思生活。对于这种矛盾表述,学界争论的关键在于政治生活是否必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路径无疑是审视政治的最高德性,即大度。  相似文献   

20.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开封)法云禅寺住持惟白集。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撰者惟白,靖江人、嗣圆通秀公(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曾于建中靖国元年(1011)撰《续传灯录》三十卷,徽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