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的价值决定着出版社与废品回收站的距离:有的书,一经问世就濒临死亡,我们可以让它短暂逗留于书桌,但却决不用它来庄严书架。这类书自然会使出版社成为回收站的近邻。但还是有一类书,即便读得破旧了,也依然坚实地占据着我们书桌或书架的一角,它使出版社与回收站无缘。在我看来,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简称《丛书》)就有希望属于后者。无论在总体设计还是分卷安排上,这套书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道意识”。我所谓“问道”,首先是指日常意义上的“问路”。为什么问路?因为哲学虽假定“大道惟一”,但不同地域、不同历…  相似文献   

2.
清空回收站     
对于别人的错误之处,我们都习惯在头脑“回收站”里留下案底,以便哪天这个人再度犯错的时候可拿来作“参考”、作“根据”,看是不是能够原谅,这是法治社会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准则。原谅一个人的过错不难,因为原谅不需要“用力”,忘记一个人的过错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删除”很难彻底,即使是电脑,程序被删除后还是会有零星记录残留在硬盘某处,更何况是有情绪的人,当然更不容易将别人的错删除。不论你有多大方,不论你脾气有多好,不论你怎样说服自己不去计较,这个人的过错总会在最紧要的关头涌上心头,所有不愉快的过去会一幕一幕自动在你眼前…  相似文献   

3.
妙语生辉     
卖药姑娘巧对王维 相传.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居士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疾.前去药店买药.见柜台内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际.试试这女子的才气。王维开口问:“我要买宴罢客何为?”少女微微一笑,答道:“宴罢酒酣客‘当归’.请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  相似文献   

4.
有个小青年,人称写稿快手.一篇新闻稿,他出去转一圈问几个数字,回来坐在电脑前,一会儿功夫就把稿子发出去了。有时部门开会要个讲话材料,他也能坐在电脑前一蹴而就。久而久之,人们终于看出端倪,原来他的东西都是从电脑上搜索别人的东西改头换面而成的。这下他的“快手”称号就不那么高尚了。而另一位年龄稍大的同志不大会用电脑,喜欢“脚踏实地”去采访.一路慢悠悠地看,慢悠悠地问,  相似文献   

5.
门里的秘密     
正生活中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动作,那就是开门和关门,门里是一片怎样神秘莫测的天地啊!当一个人推开一扇门的时候,不知道门里等待着他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景。即使是一间最为熟悉的房间,那里的柜子和箱子沉默无语,电脑在房间中闪着诱人的光,在这些物品中,也可能会藏着新鲜的令人吃惊的意外。在你外出的时候,你的亲人拿着你给的钥匙可能真的来过,那些箱子和柜  相似文献   

6.
综观西方电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美国一项有关电脑应用范围的研究报告,2000年全美的电脑系统中有五成为“商业用”,有二成为“家庭用”,有二成为“教育用”,只有一成为“科学用”。而在2002年,全美的电脑系统发生了变化,有六成为“商业用”,有三成为“家庭用”,只有剩下一成为“教育和科学用”。由此看来,西方世界“家用电脑”的普及确实有着急遽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我国,近几年来学习电脑、进入网络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社会风尚。与此同时,由于广博信息的接触,也使得许多父母步入了另一个教育儿童的困境:我的孩子年纪还小,现在就去学电脑是不是太早?如果不学电脑,孩子将来会不会跟不上别人?我的孩子会不会因为使用电脑而丧  相似文献   

7.
1991年,正在赫尔辛基大学读书的李纳斯·托沃兹写了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取名“Linux”,并公布了源代码。今天,Linux已经成为能够与微软视窗和Unix抗衡的操作系统。据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800万台电脑在运行Linux。1970年12月28日,李纳斯·托沃兹出生于芬兰的赫尔辛基。童年时代,他最喜爱的一件“玩具”就是外公的一台老式电子计算器。李纳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是在11岁的时候。当时,李纳斯的外公抱回来一台崭新的VIC-20电脑。“VIC-20”是最早的家用电脑之一。它不需要自己组装,你只须把它和电视连接上…  相似文献   

8.
重拾自己     
一个多雨的下午,我在清理车库时被那个箱子绊了一下,它被埋在一棵结满了蜘蛛网的人造圣诞树下,搬回加州之后我有好些箱子没有打开过,它就是其中一个。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箱子里装的是课本、旧照片和生日卡。当我伸手去拿的时候,它们像是要  相似文献   

9.
修闲     
有一天,某位朋友捉到了报纸上一个别字:你看,把“休闲”写成“修闲”了!他说得没错。事后查检辞书,真的还没有找到“修闲”这个词;我在电脑上敲出“修闲”两个字,下面立即出现一道红色浪线!但我琢磨,“修闲”虽然不是一个固有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却是一个很好的词组,它与“休闲”只是读音相同,  相似文献   

10.
石头的故事     
有位拾荒者在野地里捡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怪怪的沉沉的,他不介意地把它扔进了袋子里,半路上以10元钱把石头卖给了一个收货郎。那个收货郎呢,一转手又以30元钱卖给了路边的废品回收站。结果回收站的老板以300元的高价又卖给了一个小老头。最后那个小老头是以一千万的价格卖给了珠宝商。  相似文献   

11.
早晨起来,我习惯性地去开电脑,却发现它没反应,连试3次,依然如此,电脑“罢工”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了,它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最忠实的“爱人”,每天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电脑,进邮箱,上QQ,看看摄影图片、时装、美食或阅读一篇小说,有时也写写稿子。  相似文献   

12.
与对手共存     
在西北这座省会城市里,石先生是经营二手电脑第一人一那时电脑的价格还居高不下.而网络热正席卷全国,尤其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众多网吧和电脑培训班.为二手.电脑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石先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公交枢纽站附近租了一个两层铺面,成立了二手电脑租售公司。  相似文献   

13.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象是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心理学家马尔慈认为: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动作机制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沮丧的失败者,你就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耷拉脑袋的自我。反之,如果你觉得你是个总统,你便能成为一个总统。这种自我意象就是自己的“标签”。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说:“心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你的“标签”会直接影响你的成败,“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我们在漫漫的人生路中,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15.
女人最想听什么话?婚后觉得最沉重的又是什么事?该如何点燃太太的热情,让她永远明亮动人? “我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她突然说要离婚?而且说走就走。” “我必须说,离婚真的很痛苦,天啊,我只能说,真的很痛。” 这是几位男士离婚后,内心痛苦的呻吟。 男人真的很迟钝,像美国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里的情节,当太太提着箱子离家,先生才知道太太不高兴了,也才负起照顾儿子小克拉玛的工作。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6月16日的深夜,卡伦夫人正在往她儿子的厢式货车上装箱子。箱子里面装的是露天舞会的一些电线和器材。这个舞会在普牙卢普的一个中学刚刚结束并由她的儿子做DJ。她的儿子是一个很有抱负的音乐DJ。这个55岁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就以大约每十年一代的速度向人脑靠近。所以,电脑与人脑趋同问题是当代人类所要回答的问题,因而引起了哲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争论。正如有人所说:“人脑与电脑的接近所引起的强烈反应,并不亚于从前达尔文的人与猴子接近一说所引起的反应。”(《马克思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对这个问题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电脑能否最终取代和超过人脑,即思维模拟的界限问题。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  相似文献   

18.
林进平 《现代哲学》2002,(3):118-12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消极角度分析了《尼各马科伦理学》的三条道德劝喻(“两恶之间取其小”、“曲木裁直”、“拒斥快乐”),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三条道德劝喻不仅彼此互相冲突,而且与亚氏伦理学的中心原则(只有心理上和行为上有德性的表现,才是德性的,才是一个有德性的人)是相互矛盾的。第二部分则着重从积极角度来看待这些冲突.认为恰好是这些冲突暴露了伦理学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沉默     
“沉默意味着什么。”上帝召集来一群人,问道。“等待。”预言家说。“大智。”哲学家说。“同意。”官僚说。“顺从。”农民说。“旁观。”男人说。“承担。”女人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上帝问最后一个没开口的人。那人还是缄口不言。“看来你的沉默才是真正的沉默,只有你才真正地理解沉默。”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那人是个哑吧。(编辑辛英仕居)沉默@黄桂鸿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