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说儿童象春天,中年是秋日,老年象冬季,那么无疑炎炎夏日是青少年。夏日里一切都蒸蒸日上,如火如茶,可夏日也是气候反复无常、急风暴雨、瞬息万变的多事季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朝气蓬勃,但有时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特别是情感上的困惑,倍感焦虑、烦恼,负性情绪日夜缠绕,挥之不去。一旦陷入此等境地,请来我们的“心灵小屋”坐一坐,这里有一怀热茶,有我们心理使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浩  俞国良 《心理科学》2022,45(5):1092-1098
依恋焦虑与个体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联,恋爱关系质量可能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595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恋爱关系质量在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恋爱关系质量在大学生依恋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既发挥着中介作用,也发挥着调节作用。一方面,依恋焦虑能够通过影响恋爱关系质量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恋爱关系能够缓解依恋焦虑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如今,恋爱成了大学生活的又一主体。而大学又是学校和社会的桥梁,这也就决定着大学生的恋爱既不同于中学生的恋爱,也不同于社会中人的恋爱。那大学生的恋爱又如何呢?据调查,大学生中的恋爱问题近几年突出表现在:(1)恋爱的时间前移,人数增多。(2)建立恋爱关系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渴望情感的交流和来自异性的爱慕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对爱的肤浅理解,带来了情感的泛滥。所以,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恋爱的原因及其心理过程,妥善处理恋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同题,建立高尚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5.
选取恋爱中的青年,探讨触摸类型、依恋和嫉妒的关系。实验1选取50名大学生,采用想象情境范式,探究触摸类型(分为“无触摸、脸部触摸和腰部触摸”三种条件)对嫉妒的影响。选择害怕、生气、尴尬、性唤起、悲伤和妒忌作为测量指标。结果显示,三种条件下嫉妒情绪无显著差异。实验2选取113名青年,将无触摸条件分为远距离和近距离两种,进一步探讨触摸类型、依恋和嫉妒的关系。依恋的测量选用亲密关系经验问卷,分为焦虑、回避两个维度。结果发现:(1)在远距离无触摸条件下,依恋焦虑和悲伤、害怕、妒忌、生气正相关;(2)近距离无触摸条件下,依恋回避和悲伤、妒忌、生气负相关;(3)脸部触摸条件下,依恋焦虑和害怕、性唤起正相关。总的来看,爱情依恋对嫉妒情绪的影响受到触摸类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团体宽恕干预在大学生恋爱受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31名在恋爱中受到过伤害的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6次团体宽恕干预,并设立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前测中,三个组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幸福感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后测中,在恋爱宽恕问卷的四个维度上,宽恕干预组均优于控制组,而一般干预组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三个量表上,宽恕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都要优于控制组,但两个干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3)前后测比较显示,宽恕干预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有了显著变化;一般干预组在抑郁、焦虑和幸福感量表的得分上有了显著变化,但在恋爱宽恕的各个维度上(除报复维度)变化不显著;控制组则在各个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面对恋爱受挫群体,宽恕干预的针对性更强,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恋爱关系是在性吸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认可的、至少持续一段时间的强烈的情感联系和互动关系, 其研究取向主要有生物社会取向、认知表征取向和发展背景取向,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观察法和录像回顾法。影响青少年恋爱关系的有个体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社会因素, 未来可在理论的整合、关系品质的稳定性及微观背景作用的机制、样本的代表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 要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考察了成人依恋的主要表现形式恋爱关系中,恋爱受挫对被试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但IAT结果发现,组别、依恋类型在IAT效应(自我积极—他人消极模型指标)上的主效应显著,其交互作用也显著。除了回避型被试,安全型和焦虑型实验组的IAT效应显著高于控制组。(2)控制组中,焦虑型被试相容部分反应时显著大于不相容部分,回避型被试则相容部分反应时显著小于不相容部分,安全型被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俞主光 《天风》2004,(11):44-44
友谊是人类生存共同的主题,一名普通的基督徒源于对友谊的热爱,将自己习作的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远在欧洲大陆的法国领袖,表达一名普通中国基督徒对中法友谊万古长青的美好祝愿。适逢今年是"中法文化友好年"及中法两国友好建交40周年,让我们一起与王国光姊妹分享这份见证带来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李安 《心理科学》2004,27(4):881-883
工读学生是介于普通学生与少年犯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已有研究表明,工读学生在冲突中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冲动攻击行为。责任判断是对攻击行为有重要影响的认知过程,文章比较了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不同注意条件下(注意分配与注意集中)的责任的判断情况,发现不同的注意状况对不同的被试的责任判断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棠下、上社、岑村、赤沙等地340名"蚁族"(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为被试,采用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考察了"蚁族"群体的希望水平,并分析了希望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从整体上看,该群体的希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希望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调节压力与一般健康问题、忧郁情绪和自我肯定感之间的关系。③希望对心理健康的忧郁、自我肯定维度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忧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肯定调节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陈逸鲁 《天风》2011,(4):58-59
常听人说,恋爱中的人"智商很低",意思是说热恋让人不够清醒。为此,试着写出青年人成功恋爱十项提醒,盼能对青年信徒有帮助:提醒一:除了你真心爱她(他),不然勿轻率结婚。提醒二:不可迷信一见钟情,经过时间考验的爱情更牢固。提醒三:不可随意妄称这是神的旨意。提醒四:当记住对方的生日或喜好。提醒五:当尊重父母的意见。提醒六:不可忽视共同的信仰、志向和爱好。  相似文献   

13.
陈朝阳 《心理科学》2006,29(4):1019-1021,1002
网络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存在两大理论分野,形成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性研究策略,并初步建构了网络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隆华 《现代哲学》2003,20(3):22-26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具有和谐的品质。而这种关系乃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借用北宋张载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民胞物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寝室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共192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寝室关系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有很高的相关;(2)阳性项目数在年级这个变量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抑郁、焦虑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且新生严重程度要高于二、三年级;(3)寝室关系状况对人际关系敏感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度地玩电脑游戏能够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在知觉、注意等认知任务上的表现,电脑暴力游戏可能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过度沉迷于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学业成就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未来的研究可在电脑游戏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机制、电脑游戏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奇  钟春艳  谢锦源 《心理学报》2021,53(1):95-110
研究以性选择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与同性竞争者的相对身高劣势和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影响。4个研究一致显示, 与同性竞争者存在的身高劣势会导致男性提高自身冒险性; 且高求偶动机水平的男性, 会更多地表现出这种补偿性行为。这些结果提示, 拿破仑情结具有进化的基础, 男性在自身身高与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时, 采用冒险行为进行补偿是男性用以解决性内竞争和性间竞争问题的一种适应器。  相似文献   

18.
自从妈妈进入更年期,家里的天空似乎从来就没有晴过。爸爸说,妈妈患了更年期综合症,是特殊时期,让我不要和她计较。可是,爸爸,您知道吗,我也进入青春期,我患有“青春期综合症”,您能理解我的苦衷吗?  相似文献   

19.
小杨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考的不理想后,他的父母发现他整天闷闷不乐,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情绪越来越低落,家里人跟他说话他也爱理不理的,更不想继续读书了,现已休学在家。他的父母怀疑他有心理问题,于是小杨的父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所作的探讨,提出了适应与发展应是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应是对心理机能的评估,我国在制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借鉴西方的有关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