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霞 《周易研究》2005,(1):23-29
本文通过对<周易·艮卦>的解释,说明其中静、观、止三义.然后略述宋儒沿袭<易传>而来的对于艮卦的阐说及其有别于佛老之处.最后本文试图立足于现象学,对艮卦所敞显的生存意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周易》离卦的意思主要为附丽和光明,而且从卦形上看,离卦是对称的结构。离卦的内涵与这种形式特征和中国美学相关,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从附丽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柔顺、合宜的美学观念;从光明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人格美的思想;从卦形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并俪的思想。一、《离》卦释义离()为《周易》八卦之一。八卦是圣人观物取象而作,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即会通宇宙神妙变化的性质,比拟万物的情态。因此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2],乾、  相似文献   

3.
吴斌斌 《周易研究》2024,(1):61-70+79
《杂卦》之名已经揭示了其相对于《序卦》会含有更复杂的编卦体例。以往诸家承袭解读《序卦》的思路,单一化地理解《杂卦》的编次规律,这是不正确的。《杂卦》的体例,是以卦体、卦义为元素,次第展示“体义皆对”“体对义不对”“体不对义对”三种类型的组合。唯大过、夬二卦例外,这种“为例不纯”的现象同《序卦》的咸、未济一样,皆是为了表示某种框架、大义。大过训颠,为颠倒之始;次姤,为阴长阳消之初;末夬,为阴尽阳复之几。夬决则纯乾,拨乱反正,以示天道之常、乾坤不息之理。变而能济,济而复全,构成了《杂卦》义理的辩证性。过去学界对于《杂卦》卦次规律性的理解多有不确,根本原因在于对文本的关注不够,大多仅据卦次展开论述,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字部分。  相似文献   

4.
《周易》虽是占筮之书,但也记载了许多战伐之事,遍涉战争性质、出师名义、攻守情势、战略决策、战术选择、行军纪律、作战地形、军事技能、赏罚奖惩等方面,从而构成研究周代军事历史的重要史料。透过兑卦、比卦,反战、厌战情绪跃然纸上,远离战争、回归和平是《周易》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师》卦是周代的一部兵法总纲。六爻卦辞分别讲述用兵打仗的规律,强调用兵须正,出师有名,点将、择帅也要正,这才是带领兵众克敌制胜之道。《同人》卦则是周代部族战争曲折过程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5.
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刘松 《周易研究》2020,(1):77-82
《周易》家人卦的家道理论体系,由立家之道、安家之道和兴家之道构成,且三位一体而又层层递进。立家之道,源于“阴阳变易”之化生原理,宏于“阴顺阳威”;付之践行,始于“闲邪未蒙”,功在“厉威勿纵”,誉于“顺德利贞”。安家之道,据于“允执厥中”的象位原理,适于“中正合宜”;履之于家,固于“持守正道”,毅于“谨遵中德”,成于各安角色。兴家之道,基于“民安国泰”的系统法则,旨在“家齐国治”;行之于家,寓于“王假有家”,系于交感互爱,遵于唯变所适。整个家道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极具系统性与辩证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周易·震>卦爻辞,古今传注大多以雷声震动解之,根据卦爻辞内容及其所描述的情形,此解显然不合情理.若以地震释之,则豁然贯通,且文理顺畅.故本文从训诂学的角度对震卦卦爻辞加以重新解读,认为震即地震,卦爻辞乃记录了古代一场地震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质特征。依此角度理解,初爻讲的是要重视与外界的交往。解卦九四亦取“拇”象,且与“朋”象相合,比喻能力再强者遇到险难时往往也需要他人的配合支持。关于二爻,诸家多以腓体躁动取象,认为二爻“感物以躁”乃“凶之道”,实则二爻取象腿肚抽筋,喻勿与坏人、恶人相交。艮卦六二亦与腿肚抽筋有关,喻本当止而不得止之,是以有憾。关于三爻,诸家多以股随足或随身而动,不能自处,喻人无主见而听任摆布,基本得其正解。艮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体现了取象的唯变所适之理,喻本不当止而强止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关于四爻,诸家皆以九四为有心之感而未及无心之感,其实四爻讲的是交往处事要心思端正、以心交心。关于五爻,诸家皆未抓住脢的本质特征。该爻实则是讲交往处事要有奉献精神,甘于做配角。关于上爻,诸家解读大致能得其正解,讲的是交往处事不能夸夸其谈,务必言实相符。  相似文献   

9.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以上下卦相重,反映了卦的变化的思想,其上卦体现了"分阴分阳"的阴阳分类观念,其下卦则既体现了阴阳交错、阴阳相配的观念,又体现了正位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帛<易>八卦序列与<大戴礼记·易本命>、<孔子家语·执辔>等典籍中所暗含的具有独特宇宙论意义的八卦序列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提出一种设想,帛<易>八卦序列很可能反映的也是这种独特宇宙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学者多言王弼尽黜象数而专言义理,实则不然。王弼固然严厉批评了汉易的牵强繁琐,但每当他意识到只有运用卦变才能对《周易》经传做出清晰准确的解释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将汉易卦变融入到自己的注文当中。尽管少数学者已经指出王弼注贲、涣等卦时有取卦变,但《周易注》中丰富的卦变之例尚未引起关注。这与王弼易学的义理派定位及《周易正义》的疏解有关。当下王弼易学研究的继续推进,应当以破除对《周易正义》的拘执、反思王弼易学与汉代易学的亲缘为突破口。本文即旨在呈现《周易注》中的卦变内容,还原王弼易学的本来面目,进而再次论证"卦变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东传后被纳入古代日本的国家教育体系,成为大学寮等国家教育机构的必读经典;中世日本的易学教育主要由足利学校承担,足利学校为日本各地武将培养了大批军师,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易学中心,中世易学集大成之作《百纳袄》也深受足利易学的影响。足利学校成为日本的易学中心及学术重镇,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帛本《易传》都有一系列关于《坤》卦卦爻辞的解释,这些解释体现出了它们各自解《易》的不同义理或哲学倾向。本文拟通过对今、帛本《易传》关于《坤》卦卦爻辞的解释的对比分析,力图把握它们思想内涵的差异,并由此对今、帛本《易传》的关系尤其是对今、帛本《易传》各篇成书时代与先后的关系做出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刘震 《中国哲学史》2006,3(4):15-20
本文从《周易》的首卦——《乾》卦入手,详实对比分析了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中的《文言》关于其爻辞的解释,就两者解读的异同展开论证,探究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5.
<周易程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中"的哲学思想、"节以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6.
《杂卦》不以通行本的正常卦序来解说卦义,而是打乱卦序,将卦形相反或相对的两卦重新加以对举,用极其精要的语言来说明卦义。由于《杂卦》以说明卦义为主,排列体例较为统一,故其主要通过两两相对的关系来揭示卦义。这种揭示,既符合客观事物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基本规律,又显现了卦义的实质内涵。同时由于作者主要依据儒家伦理思想来解说卦义,它的解说往往以两卦或四卦为一组进行,组合方式单一而视角独特,加之每组之间没有必然的承继关系,致使它的思想内容具备了多方面的伦理价值,而这些伦理价值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亚民 《现代哲学》2022,(2):125-130
《周易》坤卦也遵循 “依筮辞而题卦名”的一般规律,卦名本作 “黄”,源于爻辞中 “黄裳” “玄黄”之 “黄”,甲骨文 “黄”“寅”同形,“寅”与 “坤”同音通假,以 “寅”为卦名在 《归藏》中得以保留。《易传》以 “地” “顺”释 “坤”缘于声训。“坤”卦又作 “川” “■” “巛”,与 “坤”为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用以起兴之物或事不仅可引出他物或事,而且还有讽喻、象征的意义,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的构建、主旨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起到恰如坐标一样的导向与辐射作用.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实际是用<周易·井卦>来起兴的.他将"讽喻王不明,贤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怀才不遇,而心中恻怆"这一主旨,通过该诗的"爱情悲剧",导向和辐射到当时的政治现实.他极有可能是通过该诗来讽喻皂帝,反映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并对因革新而遭打击的官员表示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显要的一部典籍.因为它年代久远,就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由于它地位显要,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会通.探讨<周易>与太极拳的关系,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名称受<周易>的深刻影响;太极拳的理论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周易>思想指导着太极拳内功的修炼;太极拳体现了<周易>"天人合一"的思想;太极拳蕴含<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