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6月15日至16日,吉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长春市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委党校等15个单位的30名代表,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体系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首先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起点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劳动,因为社会是从自然发展来的,历史的起点必然是人和自然的矛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伦理学会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1987年12月22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讨论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光玄同志到会讲话。九十多名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与会同志围绕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这个中心,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②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附着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顽强而艰难地发展着,它一方面起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的生产关系——主要是封建生产关系起着一定的冲击破坏作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主张重农抑商,故周秦以来的思想家,大多以自然经济为  相似文献   

4.
自从社会劳动划分为职业以来,就有职业道德。但自然经济职业道德不同于商品经济职业道德。不同的社会阶段,商品经济职业道德也互不相同,前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但在社会经济成分中不占主要地位,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职业道德也有所不同。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职业道德又有自己的特异性。本文着重探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职业道德特征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5.
眼下有人提出现代化的道德机制就是个人主义,这种提法也就是把18世纪的孤立个人的观念引进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而今天人已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孤立个人的观念是前资本主义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渡的结果,也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古代自然观向个体上把握世界的近代自然观过渡的结果,虽有其历史功绩,但毕竟是错误的历史观,因为历史的起点不是孤立的个人。孤立个人的观念向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观念过渡,则是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引起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化,这才使人们开始懂得把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有机联系的过程,从中揭示个人的本质,并发现社会历史的必然规律。作为首次尝试者的康德,不仅承认人的社会倾向,而且接触个体与社会的矛盾。黑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关心个人正当利益,致力于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同时,更加期待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正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道德缺失的问题。平民英雄是百姓公认的道德模范,本文结合温州实际,探讨了平民英雄群体生成的时代意义、内涵特征、价值功能以及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个人权利、资本人格和有限政府为核心建构起资产阶级统治的一般理论框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三个政治哲学命题:"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命题,以"阶级解放原则"取代"个人权利原则",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原则;"消灭私有制"命题,以劳动取代资本,复归劳动及劳动者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地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命题,用"自由人联合体"重构了个人原则与共同体原则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通过这三个命题,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原则的改写、政治哲学主体的倒转和政治哲学理想的重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企业诚信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诚信本质上是体现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的伦理应然性。企业诚信既是企业信用的观念前提,又是企业信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主体品质和主体精神的积淀。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企业诚信的必要前提;健全的市场秩序是企业诚信的重要条件;社会文明状态,特别是社会价值导向和社会风俗时尚,也是企业诚信得以确立和维持的重要的宏观条件。一些人把企业诚信问题仅仅归结为企业家的个人品质问题,一些企业家则寄希望于市场秩序完善之后再来讲企业诚信问题,这两种看法都是非历史的,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就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来说,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持一种辩证的观点,但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个人"本质"的不同理解。黑格尔将人理解为从事抽象的精神劳动的主体,而马克思将人理解为从事现实劳动的主体。黑格尔是在抽象劳动的基础上来把握二者的关系,马克思则是在现实劳动中把握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在黑格尔的抽象劳动概念基础上,个人与共同体达成的仅仅是虚构的辩证"和解",只有在现实劳动基础上,个人与共同体才能达成真实的辩证和解。  相似文献   

10.
由川、陕两省伦理学会发起的中国西部首届伦理学理论讨论会,经过两省学会一年的筹备,于1987年4月6日至10日,以“人的发展与道德进步”为主题在西安召开。正式代表45人,来自11省市(包括西部以外的特遨代表),提供论文46篇。会议采取专题分组讨论与大会论辩相结合的形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人与道德的关系,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德的本质、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关系、道德价值的判断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论争。其中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观点甚至对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日益明显地揭示着,主体能动性是按双层双向建构的关系发展着:第一层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建构;第二层是群体与个体的双向建构。通过这种不断地双向建构活动,主体的能动性日益提高。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作为历史主体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历史客体)相互间是个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2.
陈世佐(河北师院)在来稿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人具有社会性。社会是由各个人组成的群体,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离不开群体,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用等都是他人劳动的成果,而每个人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日至十二日,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市社联联合召开了天津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讨论会。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一百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讨论会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建设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丁华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天津市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作了讲话。 这次讨论会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理论同实际  相似文献   

14.
儒家经济伦理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1.儒家“家族主义”的群体观念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核心就是家族主义伦理。重群体而抑个人是儒家调节、处理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伦理原则。这一思想囿于其文化背景,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也是与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逻辑范畴的辩证运动,重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觌律,唯物史观需要确立一个完整严谨的表述体系。而正确地选择表述体系的逻辑起点,则是首先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关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探讨中,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新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把劳动作为逻辑起点,主张这种观点的同志,看到了马恩唯物地改造了黑格尔关于劳动决定了人本质的合理思想,用劳动说明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人的本质,解释人类历史产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劳动过程展开了唯物史观一系列重要范畴。然而,我认为,并不能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主动精神是标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根本变革的重要概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精神支撑。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历史主动精神凸显了对历史的把握从外在决定向内在决定的视域转换,提供了理解历史的实践立场;人的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双重角色以及人在实践中所展开的历史主体与社会历史规律的多重表征关系,构成了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遵循;从人民群众与美好生活的关系中把握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自觉;从理论主动走向实践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原创性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觉活动”和对象化劳动的命题,有缺乏明确的社会规定性的弱点,但作为研究劳动实践活动的开端,它在理论上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启示在于凸现了历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坚持从主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去考察社会,说明历史。马克思以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活动——客观的生产活动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对劳动的目的性,现实性作了深刻阐发,对劳动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部分地猜测到了劳动的社会性。也正是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终  相似文献   

18.
关于道德的本质,说法种种,在笔者看来,道德的真正本质是主体性(包括群体主体性和个人主体性)的集中表现的确证,是主体规约和完善自身的社会工具和社会形式。群体道德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要协调群体内部的各种道德关系、规范约束单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使群体得以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异化就是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个人的本质指什么呢?兰秀良同志说:人的自然性是人的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异化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而且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然性“构成了马克思劳动异化学说的理论前提。”(《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7期)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能够创造工具进行劳动, 劳动使人与动物界区别开来; 人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组织和制度; 人在劳动实践中发展了理性。冯契在肯定、阐发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已的新见解。一、人的本质是从天性中养成德性、又从德性复归天性的双向活动过程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存在的特殊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 是人的对象性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