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消极伦理与积极伦理的区分构成了当前伦理学探讨的一个话题。积极伦理主要是表明行为者应该做什么,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行为界限具有模糊性,同时积极伦理可能要求行动者花费应有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某种伦理行为。而消极伦理则通过道德禁令的形式呈现出一种边界清晰、定位准确、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以及对想要避免之后果的一种更为直接的路径。不论是传统的宗教教义,还是现代的道德理论,似乎都呈现出人们对消极伦理的偏爱超过了积极伦理。消极伦理在生态文明社会中表现为一种放弃之美德,这种美德的本质就体现在对那些过高的物质追求和经济繁荣的主动放弃上,而这种放弃的目的在于对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和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如今通行的伦理学书籍中,关于道德含义的理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观点: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各种规范的总和.这种观念在价值多元化、个性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发展,个性意识逐渐凸显,人们已经不愿意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去接受各种伦理规范,因而道德的个体特征在当今应该得以显现,道德应该被理解为个体与伦理规则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晓红 《学海》2003,20(6):131-133
所谓经济伦理 ,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且用以约束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以及人们相互关系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的总和。经济伦理一方面是约束和调节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也是人们把握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精神。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哲学理论中蕴含了经济伦理思想 ,研究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 ,并且把它与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作一比较 ,是非常必要的 ,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观的确立 ,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伦理研究。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伦理”一词 ,但他…  相似文献   

4.
工作场所非伦理行为对组织具有极大的危害,探索非伦理行为的干预办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主要从理性道德决策视角考察非伦理行为的干预办法,从直觉道德决策视角考察非伦理行为干预办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项目提出正念可以同时影响理性道德决策系统和直觉道德决策系统,进而减少非伦理行为。理论上,希望从道德决策双系统的角度考察正念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拓展正念与非伦理行为交叉融合的研究思路。实践应用上,提出正念作为一种同时影响理性和直觉道德决策系统的重要因素,可以为管理实践中减少非伦理行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波特模式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道德困境中行为伦理决定的道德正当性的分析模式,波特模式的分析包括境遇定义、价值、原则、忠诚四个板块,其分析拟确保行为决策与行动抉择都奠基于理性的伦理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波特模式的运用看作是一种社会伦理方面的练习,它试图让人们在伦理分析的练习中养成一种价值自觉,以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在合理的伦理原则的指导下实施自己的行动方案.波特模式主要应用于传媒伦理领域,在公共关系领域及相关的职业分析中也多有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道德迷宫"及其伦理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并帮助人们应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现代社会转型导致了人类道德活动空间的变化,传统道德哲学提供的理论及其原则已无法解释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的道德状况,伦理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成员生活在无所适从的"道德迷宫"之中。在伦理危机四起、"道德迷宫"叠出的现实社会,根据现实社会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应的伦理建设成为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任务。组织伦理是帮助社会摆脱现代性伦理危机,走出"道德迷宫"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道德思维可以说是遵循着伦理理性和伦理智慧两种模式进行的。所谓伦理理性,是指每一位行为主体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都应该合乎道德地行动。而人们之所以要用道德来规约自己的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与需求都能够得到保障与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与理性处于合一的状态。所谓伦理智慧,是指行为主体在面临道德困境和伦理悖论的时候,为了寻获道德的或者比较道德的解答,所采取的所有选择、权衡、谋略、处置、协调等实践活动。一句话,伦理智慧体现为一种寻求道德目标的权衡能力。如果说伦理理性是在实践道德、践行道德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伦理智慧是在寻找道德、追寻道德。伦理理性以道德真理为导向,伦理智慧则是以道德共识为依归。  相似文献   

8.
世界宗教世俗化浪潮和新宗教运动的蓬勃兴起,表明宗教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人们的心目中,宗教是一座净化心灵的道德殿堂。随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道德状况从表象上看似乎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于是有人将挽救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的希望寄托在宗教的伦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实现国家伦理职能的手段和目标。实现国家伦理职能的手段 ,主要是法律和道德公共政策。后者相对灵活的政府的社会控制手段 ,是政府对各种道德变迁进行适时调整的政府行为。作为政府行为 ,道德公共政策表现出组成政府的政治系统的特征。国家伦理职能的目标 ,也就是道德公共政策所营建的善的生活形态。经过政府对社会道德生活所进行的宏观调控 ,建立起一种社会秩序 ,消除个人交往中的紧张状态和社会道德危机 ;最后 ,创建一种“高尚社会”。  相似文献   

10.
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张伟 《道德与文明》2008,3(3):50-53
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却存在一种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的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伦理的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面对如此困境,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或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的建构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