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迅速得到发展。近年来,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行业,使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成了一种新时尚,甚至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因此,文章在民俗文化视域下提出了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融合的研究。在一些乡土民俗地区,旅游民俗资源是很丰富的,充分挖掘在乡土城市中的民俗文化,可以不断加强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推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便使旅游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夏吴忠是开发较早的多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明清以来,吴忠成为西北回族聚居地之一,因其较高的回族人口比例和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风情被称之为"回族之乡"。在吴忠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今源在《中国穆斯林》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认为关于清真食品的热点问题很多,坚持清真饮食的清真特色,人们应该认清“清真”的内涵。首先,认清“清真”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清真饮食业是具体体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能否得到全面正确贯彻落实的窗口。清真饮食问题与10个少数民族穆斯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个穆斯林每一天都要碰到、都要解决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所以,清真饮食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我国现有穆斯林2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而西北、云南、内蒙、东…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清真食品的热点问题很多,例如,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坚持清真食品基本原则与照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教派乃至不同家庭穆斯林传统习俗的矛盾问题,清真饮食网点严重不足问题等等。其中,清真饮食不清真的问题是当今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据我所知,清真饮食不清真的问题早已经提出来了,但是直到今  相似文献   

7.
清真饮食是回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的许多饮食习俗,是在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戒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回族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融汇,故清真饮食中又有对其他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吸纳。清真饮食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浓郁,它凝聚了回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乃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体系。一中国清真饮食的兴起,主要源于穆斯林的饮食禁忌。早在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商贾为了遵守其饮食戒律,即将清真食品传入中国。据唐太和中(827-835年)高州刺史房千里《投荒…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清真餐饮业蓬勃兴起,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原州区清真食品市场生机勃勃,清真餐厅、饭馆等由1992年的50多家发展到655家,清真食品从业人员由2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近年来,清真餐饮业在实现产值、上缴利税等方面,在原州区各行业中独占鳌  相似文献   

9.
重视饮食禁忌是使饮食介入文化范畴的重要表现。伊斯兰教对饮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饮食中界定了许多合法与非法的事物。这些界定既与伊斯兰教信仰有关,又与风俗习惯有关,同时也与一个民族的饮食观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清真饮食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问题,而是涉及到清真饮食的实质与认定。想完全透彻地了解清真饮食,必须先熟悉伊斯兰教的饮食律例,唯此才有助于理解清真饮食的内涵和性质,这对研究清真饮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宁夏近代教育》一书是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承担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回族历史文化与当代回族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之一,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曙明曾师从西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周伟洲先生。全书共分五章,系统梳理了近代宁夏回族等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以及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一部研究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等民族教育史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化旧立新 发展前进——宁夏回族妇女发展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民族的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 (150万 )的三分之一,而其中,回族妇女人口约占一半。这是一支在西部开发、宁夏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的文明进步,对宁夏的发展,对回回民族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从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上讲,回族文化具有其独特而厚重的历史积淀。弘扬回族历史文化之精华,革除阻碍本民族发展的旧观念、旧习俗,是促进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关键。而近年来,宁夏广大回族妇女自身发展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夏在围绕地域特色发展地方民族经济中,调整产业结构将清真食品产业作为特色产品给予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的扶持,促其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清真"品牌正在逐  相似文献   

14.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末期开始,第五代导演开始将电影的创作倾向转向民俗化,从而衍生出了一批带有浓郁民俗文化色彩的电影。张艺谋通过其独有的色彩风格,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众多本土民俗文化的元素。张艺谋在《红高粱》这部影片中,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有生动的视觉展示,表现出意境美以及民族精神。从美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电影艺术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意义与趣味,不论是对电影还是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稳定与和谐是民俗文化的固有属性,民俗文化对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成为我们急需探索的课题。然而,通过对我国民俗文化发展历程的溯源可知,我国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保护力度不足、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俗精神淡化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以开封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回族地区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和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五年的实践体会,分析了宁夏主要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宁夏疾病死因顺位变化原因开展临终关怀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宁夏临终关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即热心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少、临终关怀机构缺乏、社会重视度低、心理治疗严重不足、社会义工资源短缺、医院与外界对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的关怀少和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治疗的期望值高。总结了在宁夏开展临终关怀实践的六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贺州大平瑶族乡仁喜坪盘瑶打醮仪式是道教醮仪民俗化与汉瑶文化交融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文化空间。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下,盘瑶打醮仪式的基本要素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发生了变迁,与道教醮仪、西南地区其他族群打醮仪式等均有差异性,但仪式本身所体现的祖先崇拜、鬼神观念等传统民间宗教的内核却是始终如一的。盘瑶打醮个案说明民俗文化空间仍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而永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更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如境内的九嶷山是人文始祖舜帝陵所在地,柳宗元在永州留下多篇千古奇文,永州还养育了周敦颐、怀素等杰出人物。文章从美术学视角来审视永州民俗文化,立足本土丰富的人文与民俗资源,拓展美术创作视野,推进美术教育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洁 《美与时代》2013,(2):59-60
古代肖形印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对于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现,体现了肖形印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民俗情境与民俗观念内外两个层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古代肖形印中的民俗文化表现。肖形印是以图形或图文兼备的形式构成的印章类型,虽被称为闲章,但与文字印相比,其内容形式都更为生动自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文字印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